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爱深深     
母亲过世已经七年了,每当想起她的时候,我会忍不住长长地叹口气,她那熟悉的身影时常萦绕在我的梦里。母亲干起活儿来总是风风火火,发起脾气来总是如暴风骤雨。我以前一直都觉得她对我太过于严厉,太苛刻了,时常因为对我做的一点小事情不满意而严厉地训斥我。小时候我很爱照镜子,喜欢打扮,可是她连这点权利都给剥夺了,总是把所有的镜子都藏起来,害得我们每天早上对着窗户玻璃梳头。在我上高三那一年,她脑出血,半身不遂了,家里倒下了"半  相似文献   

2.
父亲盖房     
父亲并不老,今年55岁,却已经亲手建造了三处房子。其间的酸甜苦辣,我多次听他谈起。父亲第一次建房是1963年。由于发生大洪灾,家中几间茅草屋被冲垮了,父亲无处安身,只好暂时借住在大伯家中。当时年仅15岁的他,在大伯、二伯的帮助下,肩挑手推修建了几间又矮又小的土房,总算有了个栖身之地。那几间小土房我没有多少印象,因为我只在里面度过了幼年。听母亲讲,当时她与父亲相亲时参观的是大伯家几间宽敞的正房,谁知结婚时新房却是旁边那几间破烂、阴暗的小土房。后来,母亲与父亲带着我们三姐妹一起挤住在小土房里,一住就是10年。因为厕所与房间…  相似文献   

3.
那是6年以前的事了。可是至今回想起来,那些画面是多么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强那信任的求助的眼神,强的母亲那焦急的面容,甚至那湛蓝的天空以及我和强的母亲站着谈话的走廊旁花坛里的一朵朵怒放的菊花,都像用数码摄像机录制下来一样清楚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而我,就那么简单地决定了一个孩子兴趣的走向——虽然现在还说不上是不是像我想象的那么糟糕。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叮嘱     
《党建》2017,(4)
<正>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了。我再次捧读那些泛黄的信笺,不禁泪如雨下。我感念母亲,是她给我生命,给我信仰。母亲没有读过书,但是懂得道理。她能够砸锅卖铁供我读书,给我讲"沂蒙六姐妹"的故事,还经常教育我要懂得感恩。母亲不是党员,但是她信党爱党。2002年,我在读大学期间加入党组织。我写信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后来,弟弟告诉我说,那封信,母亲缠着他念了10多遍,还一个劲地嘱咐  相似文献   

5.
写春联     
<正>又到过春节了,又有很多人找到我,让我帮着写春联,我很乐意地书写着一幅幅。每当帮助别人写春联的时候,我便会想起了父亲母亲,我把帮助别人写春联,当作对父亲母亲的一种怀念,也是对那些过春节记忆的一种怀旧。父亲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写得一手好字。因此,每逢过年,谁家孩子结婚,都会请他写对联。父亲也是乐此不疲,有求必应。  相似文献   

6.
廖茗 《党史博览》2002,(1):10-12
1997年9月,我80岁的老母亲去世了。 作为经常的陪伴者,我本应最为悲伤,可令人费解的是,我却十分平静。这是因为,我把母亲的离去,视为她与在天之灵的父亲在离别16年后的重新相聚。 聚少离多,本是父母亲几十年来婚姻生活的概况。那么,如今他们终于可以日夜相伴、朝夕共处了。正像父亲在一首纪念他们结婚30周年的诗中所写: 每逢此日分离惯, 且望他年聚首多。 我想,这一定是我对母亲的远离不那么悲痛欲绝的最大原因。 父亲母亲是1933年相识的。那年父亲在上海英租  相似文献   

7.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不像日本姑娘那  相似文献   

8.
正从小家里孩子多,生活条件艰苦,小学毕业后,母亲就辍学在家帮着姥姥姥爷干起了农活。母亲是家里的老小,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18岁时的母亲,因为不满家中安排的亲事,便独自一人来到新疆,投奔已经结婚的二姨。后来,经人介绍,母亲与父亲相识,相爱,他们在1990年的夏天相识,在1991年的夏天步入婚姻的殿堂,在1992年的夏天生下了我。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一直在忙碌,总是有干不完的事情。如今,银发已悄然爬上了母  相似文献   

9.
永远的懊悔     
母亲去世已经五年了,五年的岁月并不算短,按常理再大的悲痛也该平静了,可是揪心的负罪感却时时地挤压着我,使我心灵的伤痛难以愈合,真想一了百了。然而,我又无权利走那条路,因为我不能忘记母亲的教诲,因为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还没有完成……是我的愚昧无知才加速了母亲过早离开了人世,我真的痛不欲生。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见母亲大把大把地吃药,每到冬天整夜地咳嗽不止,还经常偷着落泪。尤其是逢年过节。母亲1942年出生在山东郓城的一个小村子,原本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谁想,她不满三岁时娘就死了,据说我那姥姥先后死了两次,第一次…  相似文献   

10.
母亲邵华     
低调做人 母亲是在“文革”期间参加工作的。那个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母亲的心情十分沉郁,再加上那时我父亲身体不好,我又年幼,还有我外婆也需要母亲的照顾,有时候我姨妈和姨妈的孩子也经常会到我们家里来,所以我们这个家就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里里外外,种种事情,母亲都要顾到、想到。那时候母亲每个月工资有限,她月月精打细算,以维持这个家的正常运转。但即便这样,母亲从来没有因为家庭的原因而在工作上有所松懈,而是更加认真细致,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11.
正亲爱的母亲:我离开你已经十二年,你也整整受了十几年的苦难,现在总算出头了,因为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已经解放了嵊县,我也已在二十几天前回到了上海!母亲,请你不要怪我十来年没有给你信息,因为那时候敌人和反动派不让我们通讯,我们应该咒骂那些家伙!我到上海之后,工作实在忙,曾去打听过明弟的信息,好容易才知道他早离开  相似文献   

12.
陈瑞生 《湘潮》2010,(8):24-27
<正>在我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彭儒给了我无穷的精神鼓舞和鞭策,她那慈祥的母爱也给了我无限的温暖和幸福。虽然我已古稀之年,但母亲那丝丝不断的舐犊之情,仍然一如既往地温暖着我。她的爱,犹如她的血液一样,永远在我的血脉中流淌。母亲渐渐地老了,但她永远像一  相似文献   

13.
因为我是搞民俗的,对那些乡音、乡情、乡韵十分偏爱。就拿乡间小镇上招徕生意的叫卖声来说,一声声叫卖就是一首首歌,充满浓浓的乡土味儿。那叫卖声可以说是小城的风景线,既是民风民俗的表露,又是商品交易的媒介。那大街小巷,车站码头,云集商贩的地方,叫卖声此起彼伏,忽高忽低,抑扬顿挫,各具特色,煞是悦耳。  相似文献   

14.
周莲娣 《求贤》2013,(10):64-64
日前,一位女士找我咨询。说她母亲承租的公产房,在她母亲去世后(她父亲早于其母死亡),被她弟弟强占了'问我怎么办?我告诉她,协商协商,或者找中间人协调协调。这位女士说,协商了,但无济于事。我说那就没办法了。因为,目前我市的现实是公产房承租权纠纷房管局不管,法院也不管。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锄头     
正父亲的锄头放在院子东边一个简单的小房子里,那不是秘密。小时候,父亲扛着锄头下地干活,我总喜欢跟在父亲的身后。在那些并不肥沃的田地里,父亲用他那把锄头种下了一季又一季的庄稼。一次次翻起了那些板结的黄土,然后又仔细地打碎那些大块的土块儿,在锄头再次扬起的瞬间,腾起一股尘土,静静地付着在父亲的衣服和汗珠上。晨曦中,父亲的身影笼罩上了一层斑斓的光影,在我幼小的心里幻化出英雄的形象,因为,父亲和那把锄头  相似文献   

16.
母亲,你的爱在哪里呢数百里外的炊烟为什么还有你的华发为什么还让我看见看见它我就想起童年想起那苦难的岁月想起我的读书生涯是来自一只母鸡的蛋那经济的源泉母亲,我爱那鸡的羽毛我用它搔你的耳朵时我发现我的笑声消融了你无边的愁苦将你变得年轻将你变得快乐母亲,我真后悔没有珍藏那支羽毛造成我不能飞翔的原因不能越出你的天空母亲,你让我知道了一个真理故土难割是因为你的爱不能逾越故土难割──写给母亲@文叶飞  相似文献   

17.
在我还是懵懂的儿时,有一回,父亲从外面回来,一脸的灿烂,然后喜滋滋地告诉母亲,他要入党了。虽然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入党对于父亲的意义,只是确信,那一定是件好事。因为父亲那段时日的阳光、自信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微笑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的母亲更是千千万万极其普通的母亲中的一位,然而我深爱我的母亲,也正因为他的普通,我才总想把我对他的情感倾注在笔端。 我的母亲身体瘦弱,可一年四季总是忙忙碌碌的,她很少说话,一切都用行动来表示。在我的印象中,母亲的感情极少外露,就连她高兴时的笑也是很浅很淡的。 我记忆中母亲的第一次微笑,是  相似文献   

19.
<正>母亲去世37周年了,她英年早逝,离开时才37岁。母亲留给我的仅是那短暂的十一年记忆,而那记忆是那么完美。我的母亲郭桂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响应祖国的号召,从河南带领一批青年妇女支援新疆建设,来到大漠深处的塔里木垦区。十八岁的她在老家已是公社  相似文献   

20.
天涯情深     
<正>到新疆后第四个年头,我结婚成家,决定携妻回乡探望父母。父亲接到消息十分欢喜,不时来信询问返程安排。我知道,离开故乡这些年,父亲早想幺儿了。一路辗转。大年三十的傍晚,我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湖南老家。刚下汽车,在老屋前的土坡上,一个身影瞬间闯入了我的眼帘——那就是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