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菲 《理论研究》2010,(2):38-40
宪政的核心价值是保障人权,宪法的基本要义是限制国家权力以维护公民个人的权利。行政法作为宪法的实施,其使命在于根据宪法原理规范行政权的行使。人权保障原则作为其基本和终极价值追求,塑造了行政权的品格,对构塑行政理念,指引行政立法,规范行政执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人权入宪"条款意义重大.从宪法发生史来看,人权是宪法的起点和归宿,宪法以人权保障为核心;从实证法角度分析,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文本都将人权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和宪法的基本原则.新中国人权保障的立法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宪法和人权不够协调等问题."人权入宪"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宪法价值目标更加明确、逻辑体系更加严密、权利规范体系变得开放,使宪法和人权满足了各自理想的价值诉求和制度表达,这不仅是人权保障的进步,也是宪法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论人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人权,一般是指使每个人在个性、精神、道德和其他方面的独立获得最充分与最自由发展的权利。人权有三种存在形态:应有人权,通常是指应当有,而且能够有但还没有法律化的权利;法定人权,是指以实证法律的规范形态存在或据此推定存在的权利;实有人权,是指权利主体实际享有和行使的权利。其中,法定人权是人权内容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形式。由于宪法的特殊地位,法定人权首先表现为人权的宪法保障。由此可见,人权与宪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权是宪法唯一的内在精神。 宪法的内容大致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国家制度的规定,即宪法对权力的规定。另一部分是对人  相似文献   

4.
董节英 《党史文苑》2005,5(2):56-59
人权保障是现代宪法的最高价值目标.建国五十年来宪法变迁史,不仅表现为法律条文上公民权利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且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宪法价值观的演变从"阶级斗争工具论"的宪法观(工具价值)走向"人权保障"的宪法观(目标价值).中国共产党宪法价值现的演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人权保障是现代宪法的最高价值目标。建国五十年来宪法变迁史,不仅表现为法律条文上公民权利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且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宪法价值观的演变:从“阶级斗争工具论”的宪法观(工具价值)走向“人权保障”的宪法观(目标价值)。中国共产党宪法价值观的演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宪法是一张写着公民权利的纸,是否保障和尊重人权,是判断一国宪法乃至整个法律体系是否具有现代性的基本衡量标准。从当今世界各国宪法比较中可以发现,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构成各国宪法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内容。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33条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是为我国宪法的发展奠定了现代精神和新的价值标准。当然,人权的宪法保护还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法治社会与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法治社会是一种以宪法和法律为至高权威来管理的社会。它通过对公共权力的授予和控制,实现对公民人权和基本自由的保障。在人民主权原则之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立法(制宪)等方式,将权力授予国家机关,目的是让它们运用国家机器,更好地、更为有效地保障公民的人权和基本自由,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法治社会应当特别关注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在现代社会学、人类学、法学和人权理论中,通常把他们称为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一部分人群(通常是少数)比另一部分人群(…  相似文献   

8.
依宪执政作为现代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是宪政发展的客观要求。关于宪政,它是以宪法为前提,以人权为目标的民主化、法治化和制度化的系统过程。宪政的基本前提是宪法。一部具有权威性的宪法是真正宪政的前提和起点,一个现代国家的各项其他制度和程序都要经由宪法来规定和确立。宪政的基本价值目标是人权。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公民,  相似文献   

9.
基本人权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域外国家宪法无不确认基本人权原则。各国宪法所确认基本人权原则的构成模式包括明示和默示两种,内容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分别体现了政治与工具价值、建设与发展价值、宪法与宪政价值。研究基本人权原则在域外国家宪法中的演变发展,以及其对中国宪法的启示,为中国宪法完善基本人权原则提供参考,进而为宪法的实施,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妍 《求实》2005,12(1):55-57
人权是宪法最重要的一个价值追求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的人权事业和宪政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而今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该条款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人权入宪开创了中国用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 ,它向世人宣示了我国对待人权的庄严态度和法治精神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琳娜 《探索》2004,(6):143-144
(一)宪法视野中的政治文明,是指建立在宪法基础上的近现代政治文明。政治关系的宪法调整是近现代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近代以前的国家,君权至上,政治关系的调整主要靠人治、君主专制。宪法是近现代文明国家调整政治关系的最高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和国家社会生活中地位至高无上。在近现代文明国家,君权至上被彻底否定,公民的权利被看作是与身俱有的人权,不再被视为国家的恩赐,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权力来自于公民的授予,并应受制于公民权利。人民制定的宪法成为调整一切阶级、阶层及其他利益集团乃至所有公民同国家的统治关系的最高权威。…  相似文献   

12.
(1)现代国家起源的历史或者法国革命。政治制度的自我颂扬——同古代国家混为一谈。革命派对市民社会的态度。一切因素都具有双重形式,有市民的因素,也有国家的因素。(2)人权的宣布和国家的宪法。个人自由和公共权力。自由、平等和统一。人民主权。(3)国家和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3.
诉权是当事人享受的基本人权,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在宪法中明确诉权概念,加强诉权的宪法保障,不仅符合现代法治理念,而且是维护公民权利、保障人权的基本要求,也顺应了诉权宪法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宪政就是宪法政治,包含了宪法至上、民主法治、人权保障、有限政府、保护私产等原则。回顾30年法治发展历史,我国在探索中国特色的宪政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民主政治显著进步,厉行法治明显改善,平等自由广泛享有,依法行政约束权力,人权保障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5.
这十个标志是: 法制完备。要求建立一个门类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和谐、体例科学、协调发展的法律体系。 主权在民。要求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法制应以民主的政治体制为基础;实现民主的法制化和法制的民主化。 人权保障。人权是人的尊严的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人的需求和幸福的综合反映。否认人权,就是否认做人的资格,使人不成其为人。人不是为国家与法律而存在,而是国家与法律为人而存在。权利与义务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人权问题。法律权利是人权的法律化。全面地、充分地实现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律的根本目的。 权力制衡。“衡”指权力平衡.执政党与国家机构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事业组织之间,领导个人与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16.
欧阳云梓 《探索》2007,2(5):53-56
李大钊主张民众实行大联合,形成保障人权的力量;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人权的保障书,应将确保自由写入宪法;中国应实行联邦制,进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确保国民的人权.  相似文献   

17.
20 0 4年 3月 14日 ,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第四修正案 ,把人权概念引入宪法 ,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入宪是我国人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对人权高度重视的现代社会里 ,隐私权作为公民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 ,愈发凸现其独立的价值意义。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得网络空间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因此 ,探讨对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有其现实必要性。一 隐私权的概念1890年 ,美国学者布兰戴斯和沃伦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了《论隐私权》一文 ,首次提出了隐…  相似文献   

18.
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是证据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不仅是证据法学科学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人权保障价值的机制化需求。全国人大于2012年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以国家基本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这不仅是《宪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具体化,也是人权保障建设在刑事程序法上的职能延伸。  相似文献   

19.
黄景钧 《新视野》2005,(6):58-59
2004年3月1 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意义十分重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建立在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的基础之上.我国政府一贯重视人权.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作了广泛的规定,这是人权法定性在我国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司法机关已经启动司法程序,加强对人权的司法保障,而且日臻完善.国外某些人士对我国人权状况的误解和曲解,大多出于不了解我国人权的发展和变化,不了解我国人权今天的现状.从我国的司法实践与社会实际的总体来看,宪法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价值一直处于不定状态。2004年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价值是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原则,但是经过历次修宪,社会主义原则的内涵一直处于变动之中。2004年人权入宪,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价值呈三足鼎立之势。由于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权保障原则还没有权威的诠释,我国的宪法基本价值也就处于混乱之中,这种混乱对于宪法效力的发挥尤其是宪法解释机制的架构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