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量变积累,我国经济已出现质的变化,基本告别过去的“短缺经济”,市场供求状况已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已由短缺约束转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日益和世界经济连为一体,许多国外的知名商品已经能很容易地进入我国市场,大行其道。我国消费者不断感受到,在这些商品中,有一种更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名牌,这是外国商品在我国市场致胜的法宝。我国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于是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只要企业拥有诸如“可口可乐”、“雪佛兰”、“百事可乐”等那样的知名品牌,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认识,仅仅预示着我国企业品牌意识的觉醒。我国的国内名牌也有不少,但是,象‘“可口可乐”那样经久不衰的品牌少得…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为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这种形势下,怎样明确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怎样改革和调整宣传思想工作以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这是作为各级宣传部门和每一个宣传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思考之一——“看不见的手”与无形的精神动力 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以特有的功能与作用,在暗中调节生产和交换,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使商品价值得到实现,使供求关系得  相似文献   

4.
<正>培育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发挥其对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几十年历程雄辩地证明,劳动力在我国不仅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而且是典型的商品.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供求双方在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作用下进行双向选择、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一种机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劳动力数量和规模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下的我国城乡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城乡就业问题解决的指南和思想武器。以安徽省为 例,我国农村地区劳动力供求及就业问题的基本态势可以概括为: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 需求将是未来几年劳动力供求趋势的主要特点;经济增长的速度将成为决定劳动力供求 缺口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此外,还存在个别产业、行业的劳动力短缺的特征。以上海市为 例,我国城镇地区劳动力供求及就业问题的基本态势可以归纳为:在考虑外来劳动力参与 就业竞争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大量过剩将是未来几年劳动力供求趋势的主要特点;经济 增长速度的快慢也将成为决定未来几年劳动力供求缺口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还存 在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下的我国城乡就业对策就是在"五个统 筹"的前提下,寻求城乡就业良策。  相似文献   

6.
理论前沿     
我国已经进入到“后改革开放时期”,尽管新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可以继续为经济改革和开放提供动力,但是,它的“边际效益”将明显减少。时此观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杨启先教授表示不赞成。他认为,我们现在仍然处在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两种体制并存的现象非常明显。从市场方面看.进展快的主要是商品市场,也就是农副产品、消费品、生产资料已经基本形成市场;但是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7.
商品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和基本要素 ,市场是商品的运行形式或载体。它们互相依存 ,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早在 2 0世纪 90年代初 ,中国伟人邓小平就提出市场中性论 ,既为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也向传统商品理论提出了挑战 :既然市场经济是中性的 ,那么与市场不可分割的商品、价值的属性如何判定 ?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从商品与市场的内在联系入手 ,深入分析商品二因素的社会性质及商品、市场的是非功过 ,说明商品价值关系不过是市场条件下不同所有者交换劳动、实现个别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的特殊形式 ,它与生产关系的性质无关。因而商品、价值就其属性来说都是中性的 ,商品、价值的这一个性特征决定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加入WTO日程的临近,国外产品将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中国市场,一些国外企业为挤占中国市场,纷纷向中国倾销商品,为保护我国经济利益、维护本国商品的竞争实力,研究国外对华倾销态势及我国的对策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WTO对倾销认定的条件入手,侧重分析国外对华倾销形势及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求我国对此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金融环境,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对亚洲和世界具有积极意义。“热钱”流入对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及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效果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积极探索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促进经济内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商品供求理论出发,从供与求两个层面对“民工荒”成因与应对之策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文章认为,工资长期走低、务工成本不断增加、可替代选择增多及“新鲜血液”供给相对不足、企业需求迅猛扩张、企业招工偏好明显等因素造成民工供求失衡,加之劳动力市场不规范是产生“民工荒”的重要原因。缓解“民工荒”须从转变认识,加强民工培训,改革用工方式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冯宝兴同志的这篇文章,根据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是否商品与劳动力市场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劳动力是否商品,是区别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而是否建立劳动力市场,则是用什么经济手段配置劳动力资源的问题。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属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不是商品,只有在属于非主体地位的私营经济即资本主义经济成份中,劳动力才是商品。文章还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机制作了详细阐析。希望广大读者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得科学启迪。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民工(技工)荒”现象,具有长期而深刻的人口经济转变历史根源,但主要不是一种总量性的劳动力短缺,而是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在中国经济发展特定历史阶段上的凸显,且表现出显著的区域性渐进扩散性、素质结构矛盾性以及年龄性别差异性。“民工(技工)荒”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逆转,可以说是中国经济走出“低成本陷阱”的标志性事件、转折点和重要契机。如果能够抓住历史机遇,大刀阔斧地改革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推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快速发展,那么,不仅可以彻底破解“民工(技工)荒”的问题,而且将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尊定人力咨本基础.  相似文献   

13.
涉农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意义重大。但其研发活动却缺少金融支持,尤其是资本市场上的资金支持,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必需品”,实则表现为一种“类奢侈品”。本文将马克思奢侈品生产理论及相关现实研究运用到福建涉农中小企业资本市场供求失衡的问题上。希望通过对福建涉农中小企业资本市场供求失衡供、需的具体分析,找出一些直接融资上的现实借鉴,缓解涉农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4.
从城乡金融市场二元分割看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与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系统性缺陷,以政府直接干预为特征的农村金融的传统观点、做法,其效果并不理想。根据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主体的二元结构现状、需求主体的多层次性特征以及金融商品供求失衡的现状,应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使其为服务“三农”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均衡价格中的价值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格体制的基础问题□张聚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作用范围的日益扩大,人们早已习惯于运用均衡价格这一概念来分析商品市场价格同供求的关系了。特别是在我们提出要“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商品价格的机制”以后,更加...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的演进中,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事实上已经发生过,并正在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延伸的现实进程,就是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冲突和嬗变的过程。随着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和市场的充分世界化,现...  相似文献   

17.
企业集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拓展及市场功能的增强,近几年来,这一新型的经济组织在我国发展甚快。理论界对此经济现象作了见仁见智的热烈研讨。现将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一)企业集团的概念 “企业集团”是对较高层次的企业联合体的一种特称,它所反映的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重组生产的经济现象。目前国内对企业集团的概念有十多种表述,主要的有:(1)由若干个经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依靠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功能和竞争机制推动并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式。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技工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人才结构、人才素质和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技工教育如何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笔者就这一问题作一浅析。 一、技工教育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才结构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已发生了重大调整——农业已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国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对比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商品市场短缺现象基本消失,开始形成了买方市场,需求不足越来越成为约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消费需求的扩张,在相应程度上决定着市场容量和经济增长速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所谓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但是,流通对生产有着巨大的反作用。随着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的不断深入,世界市场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由供给约束向需求约束的转化,消费者主体的整体向上移位,流通问题对于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效率将具有逾来逾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这使我国的流通观念、流通结构、流通方式、流通组织和管理制度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体来看,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经过起步、发展目前正处于深化阶段,流通产业发展正处于社会化、现代化的中期,商品流通的市场化程度从商品通过市场销售比例、价格形成机制、多元化流通格局、商品市场成熟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情况等因素综合衡量,已接近60%。从商品流通体制的内容上看,其具体发展状况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了流通主体的多元化。商品流通主体由改革前单一的国营国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