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砸车窗查酒驾",是以粗暴方式执法,且破坏私有财产并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笔者认为,不可取。《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第四章第23条第4款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检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含量,依法可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但条文中没有可以破坏"公私财物"的字眼。交警作为执法主体,如果不按照法律程序来执法,而是使用破坏公私财物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势必会引起警民矛盾,还有可能引起暴力对抗或群体性事件。此外,车窗砸了,驾驶员没有酒驾怎么办?因此,  相似文献   

2.
<正>查处酒驾是交警的职责所在,车主拒绝下车本身就存在抗拒执法的心理和行为。交警查处酒驾是为了保证群众的生命安全,车主抗拒酒驾检查显然是知道自己将会面对什么,此时更需要交警的严格把关,避免违法行为继续蔓延,进而影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交警严格执法并没有锴。强行查酒驾的出发点虽说是好的,但作为执法者,其一言一行还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当然,交警执法时遇到阻碍,并且合理怀疑对方有违法行为,是有权采取一定措施的。但"砸车窗查酒驾"的做法值得商榷,因为它有以暴制暴、以毒攻毒的嫌疑,同时还有暴力执法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危害较大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损害严重的道路交通事故,执法交警可以现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由于这些措施包含扣车、扣证等严重限制公民出行权利的行为,理应根据法律情节和现场执法环境,依法慎重地作出。然而从近几年的诉讼案例来看,执法交警在适用行政强制措施时,产生了诸多问题。在具体的强制措施运用方面,扣留违法车辆的事实依据不清楚,扣留证件的行为不规范;在强制措施的程序适用方面,存在着执法人数不足、相对人的陈述权被忽视的情况;在强制措施的执行方面,执法交警未采用恰当的说明理由方式,导致阻碍执行职务的执法矛盾频发。鉴于此,必须分析这些执法不规范问题的产生原因,纠正执法交警的错误执法理念,优化法律适用程序,完善行政主体追责机制,从而维护全体公民的道路交通出行安全。  相似文献   

4.
<正>交警执法,不仅是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更是为了消除违法行为潜在的危害。根据法律规定,警察执法时遇到阻碍,并且合理怀疑对方有违法行为,有权采取强制措施。酒驾、醉驾有一定特殊性,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内是有"时效性"的,如果不在短时间内检查取证,酒精就会在人体内代谢分解消失,等驾驶人员醒酒后再慢慢下车"自觉"接受检查,是无法取到有力证据的,交警也无法对其进行处罚、教育。这对驾驶人员是有害的,助长了有关驾驶人员的酒驾行为,也将为今后驾驶人员和无辜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查处酒驾时,遇到类似个案,如驾驶人员不配合、合理怀疑  相似文献   

5.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是任何公民都依法享有的最起码、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权利。因此,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原则。但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也不是无条件的绝对自由,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采取以下人身处罚和强制措施限制或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1)行政拘留;(2)刑事拘留;(3)劳动教养;  相似文献   

6.
<正>一、案件情况2011年12月31日,南方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开展的"猎虎150"酒驾查处行动中,平湖镇的一名涉嫌酒驾司机公然暴力抗法,并叫来帮凶追打交警、打砸警车,致使人员受伤,车辆损坏。  相似文献   

7.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宪法有关“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可以说,这一修改强化了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也表明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正在成为全社会认可的主流意识形态。全社会认真领会和贯彻这一修宪精神,尽快摒弃对私有财产权的种种“傲慢与偏见”,赋予…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的一处重大修改是在“总纲”中设立了征收征用制度。一是将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二是将宪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它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相似文献   

9.
2003年12月22日十届全国人大第六次会议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本刊就时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动拆迁居民的维权问题,刊登法学专家蒋德海先生的文章,就此题作一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作为法律赋予公民同犯罪作斗争的两项重要权利,正当防卫和扭送的共性体现在,都是行为人在紧迫状态下所采取的正当合法的暴力行为,均不应超过必要限度,且所面对的情形都必须清楚无误。但二者的目的、对象以及可造成的损害结果均有重大差别。在实践中,二者有时可以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11.
昊夫 《人大建设》2005,(4):17-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现行的行政强制措施劳动教养可以剥夺公民人身自由长达3年之久,且劳教决定不经复议不能起诉至法院。河南省漯河市小学教师陈全发的遭遇,揭示了劳教制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语言暴力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民事权益,构成民事侵权,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我国现有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和不统一,应将网络语言暴力作为特殊侵权加以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富翁梁广镇涉嫌犯罪,因其身兼广东省云浮市和广西百色市两地人大代表,在是否许可检察机关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并移送法院进行刑事审判时,两地人大常委会意见相左,让检察机关左右为难,引起群众的关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认为,"梁广镇现象"虽然从代议制本质上看不具有合理性,但不能说不合法,因为法律规定本身不明确。但有人大工作者不赞同这种观点,认为梁广镇身兼两地人大代表的做法既不合法,也不具合理性。你对此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第51条要求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同时,宪法修正案第20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修正案第22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在这里,"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共利益"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5.
修宪,民营经济又一春——重庆民营经济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丰 《公民导刊》2004,(2):13-15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提出的14项宪法修改建议。其中第十三条,修宪建议作出了如下表述:“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相似文献   

16.
警察执法武力实战运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警察在依法运用国家强制力,对违法犯罪行为人采取强制措施时,必须通过一些具体的、强制性的武力手段来完成,在国外称武力使用权。即警察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面对暴力的抗拒和攻击,可以使用武力予以制止、甚至可以使用致命的手段予以打击。警察执法武力可以说就是警察在执法实战中,为完成警察的职责和义务,制止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面对违法犯罪行为人的违法行为或暴力抗拒而依法采取的强制手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交通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符合法定的情形或条件,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及时变更或解除所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建立健全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法律问答     
交警该不该制止哄抢事故现场财物的行为编辑同志 :我地某国道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事故车上的很多财物散落地上 ,围观老百姓群起哄抢偷窃。车主请求正在处理事故的交警制止哄抢 ,交警说这不归他管 ,让车主到派出所报案。等派出所民警到场 ,财物已被盗抢光。请问 ,交警的做法正确吗?江苏饶金钢饶金钢同志 :根据《人民警察法》第21条的规定 ,人民警察遇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 ,应当立即救助。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4条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第一节的规定 ,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  相似文献   

19.
法制博览     
司法赔偿具体规定开始实行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截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应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公布的《最高人  相似文献   

20.
谢维雁 《人权》2007,(3):18-20
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4条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标志着人权保障原则从此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宪法修正案第22条还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