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孔传》和《郑注》是解释《孝经》的两部重要著作。《孔传》是将人的孝行置于一个复杂的宗族系统中,强调子对父的绝对服从,对孝行的解释极为细致;《郑注》则主要是从学术上理解“孝”,强调父慈子孝的双向关系,其对《孝经》的解释体现出理性特点。《孔传》和《郑注》在文本上的变化体现了两汉时期宗族文化的形成过程,又代表着宗族形成的两种不同模式。以孔、郑为代表的士人在两汉宗族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设计者、参与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侯辉 《学理论》2012,(33):274-275
《孝经》是儒家阐发孝道的一部专著,其思想内容极为丰富,而且通俗易行,对后世影响深远,当今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上逐利成风,孝道罕提,致使一些大学生孝道缺失问题严重,而《孝经》中的孝道思想精华,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进行孝道教育将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文晶 《学理论》2013,(11):197-198,211
针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中国古代原本就有"民法"一词的观点提出商榷,认为这一误解根源于《尚书.孔传》。《尚书.孔传》把最初马融的解释"明居民之法"理解或者省略为"明居民法",乃至有后来清末民政部提出"民法"一词出自我们古代典籍《尚书.孔传》的论断。当代学者遂沿袭此说,而不明原本。不论从咎单司空的身份还是"居"篇的性质来看,《明居》不应是一篇关于民事法律规范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作为儒家经典的《孝经》,在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近代以来,《孝经》被误读错解,很多人错误地认识《孝经》。其实,《孝经》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维护封建统治,而在于教育。在今天,《孝经》的理念和思想,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现代人思考和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南朝齐梁时的沈约,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加大才子。唐后主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句,沈约的腰就成了瘦腰的代名词。沈约不光人长得漂亮,才华更是没得说。他是文学史上有名的“永明诗体”的创始人之一,曾主持编撰《宋书》、《晋书》等数百卷。人若有才,做事就爱动脑筋,甚至耍点小聪明,他的尚书职位就是这么来的。  相似文献   

6.
感恩清单     
黄阔登 《学理论》2008,(5):12-12
在小说《鲁宾逊漂流记》中,有一个情节是落难荒岛的鲁宾逊,在面对茫茫大海命运未卜时,做了两张清单,一张列出他所面临的困难,另一张烈出他可以感恩的事。他写下的第一个困难是没有衣服穿,但在感恩的回应清单上,他写下这里的天气暖和,  相似文献   

7.
《尚书·洪范》阐发了一种天授大法、天授君权的神权行政思想,这对形成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哲学理论,以及以皇权和神权为核心的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理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行政准则、行政方式和决策方式等方面,《洪范》也作出一系列阐述,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的姑父足新记《大公报》的创始人之一、总主笔张季鸾。小时候,在姑父家住过,对他有些模糊的印象。20岁参加工作,就进入了《大公报》。我在《大公报》开始记者生涯的最初一两年,正是这位“文坛巨擘、报界宗师”(周恩来语)生命旅程的最后一两年。  相似文献   

9.
《孝经》是儒家阐发孝道的一部专著,孝道思想内容极为丰富,而且通俗易行,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的养亲、敬亲、谏亲、尊老等孝道思想精华逐渐成为一种民族道德观和文化心理沉淀下来,形成本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和强大凝聚力,对现代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廉政文化研究》2022,(1):93-96
张謇《家诫》辑录了古人七则名言,并以一段自述编排在前,以示训诫之旨,从福祸相依、修身、明德、治世、为人、处事等方面多角度对子孙提出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张謇在《家诫》中融入传统廉洁思想的精华,包括以俭养廉、廉洁从政、诚信创业等方面。张謇《家诫》虽撰写于近百年之前,但对于当今的家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张謇《家诫》中的廉洁思想,并在传承中汲取其中伦理道德教化的营养,对我国当代公民道德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萧珊 《党政论坛》2009,(6):17-17
刘伯承出生在四川开县张家坝的一户农民家庭,虽自幼家境贫寒,但父母仍克勤克俭,在几个孩子中唯一送他上学读了书。1897年,刚刚五岁的刘伯承,进了本村的私塾读书。由于他聪明、勤奋,读过的《三字经》、《千家文》、《千家诗》,以及《四书》、《五经》和诸子等书一般都能背诵下来,并在书上做了许多圈点和批注,学习成绩十分优异。  相似文献   

12.
李传玺 《民主》2009,(1):47-48
一位领导打来电话,说《人民日报》海外版“名流”刊登了一篇长文,是怀念张守义先生的。怀念?不会吧。就是怀念书籍装帧设计大师张守义的。我还是有点不相信,急急跑过去拿过报纸一看,上面的照片果然是老先生的。再看文中,有一行文字特别刺眼.张先生10月14日凌晨去世。  相似文献   

13.
:《尚书·洪范》阐发了一种天授大法、天授君权的神权行政思想 ,这对形成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哲学理论 ,以及以皇权和神权为核心的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理论 ,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行政准则、行政方式和决策方式等方面 ,《洪范》也作出一系列阐述 ,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宗陶 《各界》2013,(6):9-12
从23岁到29岁,他密集地写出了中煎熬,自称“精神残废”,一直到死,在的心灵。《雷雨》、《日出》等7部剧本。晚年,他在痛苦他都没能真正回到那个写《雷雨》时的自由自  相似文献   

15.
高荣伟 《侨园》2014,(10):60-61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取自《庄子》"其生若浮"之义,浙江绍兴人。马一浮先生是中国现代思想家,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被人誉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聪慧过人马浮自幼读书过目能诵,能诗善书,9岁就能诵读《楚辞》、《文选》,乡里誉为神童。马一浮家是书香门第,家中藏书甚丰。他任意涉猎,日夜苦读。  相似文献   

16.
三见王小波     
钟洁玲 《各界》2011,(7):29-31
我跟王小波见过三面。无法想象的是,第三次见面的地方,竟然是八宝山殡仪馆的一号大厅——追悼会现场,他躺在那里,与我阴阳相隔。那一天是1997年4月26日。我是王小波“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的责任编辑。1997年4月11日凌晨,王小波猝然死于心脏病发,享年44岁。  相似文献   

17.
闲斋 《瞭望》1990,(23)
宋祁的《玉楼春》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当时就同“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被认为难得的佳句,传为美谈。宋祁是工部尚书,张先官都郎中。《渔隐丛话》中有一段说:“张子野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宋子京尚书奇其才,先往见之,遣将命者谓曰:‘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遂出,置酒,甚欢。盖二人所举,皆其警策也。”后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好就好在个“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妙就妙在个“弄”字,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矣。 但是,在文艺创作和评论上都颇有造诣的李渔(他的《闲情偶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艺术理论著作),却偏偏不买这个帐:“有蜚声千载上下而不能  相似文献   

18.
日前,《人民日报》报道了“80后”的一些情况。报道称,今年对“80后”来说意义非凡,他们中间将首次出现30岁群体。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30岁“80后”薪酬不高,恐惧家庭责任,生存状态并不理想。对此,2010年1月7日的《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认为,《论语·为政》说,“三十而立”。  相似文献   

19.
周施恩 《党政论坛》2010,(20):42-42
约翰·普隆默(JohnPlummer)曾经是越战期间战斗直升机的机师,专责协助轰炸机的定点袭击。1972年1月9日,美军官方报纸《星条旗》刊出一则报道,讲述美军的燃烧弹如何有效地彻底摧毁了一条包庇越共的村庄。在这段消息里,有一张后来举世知名的照片,里头有个九岁的小女孩赤身裸体,  相似文献   

20.
谈起人民群众在维护政权稳定中的地位作用,我们最耳熟能详的恐怕就数唐太宗李世民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了。在古代类似的活语还有很多,如《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