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台湾这块由鲜红的凤凰木和洁白的百合花红白辉映的美丽土地,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用血汗开拓和灌溉出来的,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我们提到生我、育我过的这块土地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地以“伟大的祖国、可爱的家乡”来抒发眷恋之情.爱国心声我们的祖先在外国侵略者的铁蹄下,以他们热爱父祖之地的挚情,用他们的血泪写出  相似文献   

2.
<正>一、公安院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它是民族繁衍生息的根基和血脉,[1]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发展和保持个性的基础和前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进程中,积淀了十分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它是“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  相似文献   

3.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北朝民歌《敕勒歌》里对内蒙古草原无限风光的一段生动描述。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成长起一代又一代拥有草原精神的开拓者,他们用自己的深情浇灌这片他们所热爱的土地。赤峰市红山区保安服务公司总经理曹洪德,就是这其中的一位。红山区是赤峰市的中心城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与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片令人神往的热土,在这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上,聚集着众多高科技的龙头企业:汇萃着无数人才精英。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它日益迅猛发展的势头令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5.
要使我们的发展有利于改善而不是加剧中国这块土地上人与自然的矛盾,我们还必须正确地理解今天被普遍确立为发展目标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以人为本的实现可以有两种不同内涵理解:一种是传统发展观意义上的以自觉不自觉地损害自然的利益来满足人类利益的理解,一种是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基础上满足人类发展需求的理解。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有支配性意义的发展哲学,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发展行为。由于传统人本观趋向于激化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人类自身的发展受到损害,因此只有可持续发展框架中的以人为本才是真正应…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块盛产激情、释放浪漫的土地。在这片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灵动的花桥、雄浑的鼓楼、靓丽的服饰和缤纷的节庆:这里有奔放豪迈的木鼓舞、轻盈飞扬的芦笙舞;这里有高亢激越的苗族飞歌、婉转和谐的侗族大歌。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多个少数民族,以歌舞传承文化,以服饰记载历史,以芦笙渲染生命,以木鼓  相似文献   

7.
清初统一台湾,是继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在台湾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一历史事件过程中,施琅与姚启圣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这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论述。而李光地作为当时康熙皇帝身旁的谋臣,也曾积极参与此事。李光地与施琅、姚启圣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对他们二人的作为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本文拟简要论述他们三人在统一台湾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各自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2013年,一个盘点收获的年份。这一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即将完成历史使命;这一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将在春天的人代会上与公众见面。与时俱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以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实践将证明,它符合中国民意,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无法替代。新老交替,我们激情澎湃:五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发  相似文献   

9.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印刷传播活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莉敏 《湖湘论坛》2005,18(4):28-29,47
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不仅有过腥风血雨的战斗,而且也有过轰轰烈烈的革命传播活动,特别是印刷传播活动。本文试图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印刷传播活动初步的探讨、分析,以便人们对这块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活动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抚州市是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帮”美誉的历史古郡,名儒巨匠晏殊、曼几道、王安石、陆九渊、汤显祖等就曾诞生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而近年来,抚州市不仅在教育事业上闻名全国,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及工业建设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然而,这一系列的建设都离不开土地资源的供给与管理。抚州市是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供给与管理的?有哪些新鲜的经验和做法?就此,记者近日采访了抚州市委副秘书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吴福才。  相似文献   

11.
一个城市的名字不仅仅在于它的文化内涵,而是这么多年来大家已经认同了这块土地的名称,这个符号就是代表这块土地,城市的历史符号怎能说改就改  相似文献   

12.
一、几个争论的问题中国古代的农村公社,是否与古代东方国家的农村公社同一类型?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郭沫若先生说:“中国最早是存在过公社土地所有制的,这是一种萌芽状态的土地制度,土地完全由本族人自耕。但后来它就起了变化。一种是夺取异族之田,将原有耕作者降为奴隶;本族自耕者,在有了奴隶可供榨取之后,也会采取奴隶耕种。公社土地所有制因之就转化成为贵族土地国有制”①。所以,中国古代的农村公社,就不似古代东方国家,“还有以土地共有为基础的村落共同体的形态;并且在中国这也是原始的形态”②。长期存在于奴隶社会中。因  相似文献   

13.
莎茹拉 《前沿》2012,(17):192-193
在我国北方这片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先后出现过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曾经建立过辉煌稳固的王朝政权,为我们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北方地区也历来是众多学者最为在意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进行探讨,浅析影响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出现以及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池州是具有历史神韵的。这是一片充满艺术灵性的土地,素有"下载诗人地"之美誉。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辛勤耕作,秀美的山水养育了一代代勤奋耕耘的池州人。自改革开放以来,池州在各  相似文献   

15.
河姆渡,这个地处浙江宁波市郊24公里之外的一处荒滩,一向“名不见经传”,在中国地图上无法找到它的位置。数千年来,它静静地躺在四明山麓,在悠悠的姚江之滨,从未引起过世人的瞩目。然而,这块默默无闻  相似文献   

16.
一巍峨的哀牢山,层层梯田青翠叠嶂;清澈的阿墨江,曲曲弯弯绕山转。几千年来,在山高箐深、山花烂漫、密林叠翠、气候宜人、神奇壮观的5312平方公里的哀牢山脉中段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境内,繁衍生息着21万哈尼族人民。他们与这里的其他民族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共同组成一个民族大家庭,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拓荒播种、开垦梯田、种粮种豆、种桃种梨、饲养畜禽,时而钻进密林丛里捕猎,走入深塘江河捉鱼。他们喜怒哀乐地在这块土地上歌唱,辛勤苦乐地在这块土地上耕耘。半世纪前,哈尼人深受反动官家地霸的压榨。1949年,中国共…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历来是个具有不平凡性格的伟大民族。它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和独特的智慧才能,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在当代又在继续谱写新的光辉篇章。在二十世纪的数十年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两次革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它不仅改变和正在改变着中国的社会面貌,而且对东方和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使现代东方文明甚至世界进步文明更加斑烂绚丽。一、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第一次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奠定了第二次革命赖以进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中国伸入热带的名副其实的"热土".在这块富饶而贫穷的土地上,曾发生过"橡胶热"、"垦荒热"、"知青移民热"、"南繁育种热"、"汽车热"等等轰动一时的热潮.当时间跨入1987年的时候,伴随着一次次从南太平洋刮来的热带风暴,骤然间又一股股热潮从四面八方向着这片热土席卷而来."考察热"、"投资热"、"购置房地产热",一热接着一热,一潮追着一潮.而最热的一股浪潮,则是古今罕见的"人才流入热",也称"海南人才潮".海南人才潮起于1987年9月,1988年6月退落,前后十个月,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千年之树     
这棵黄葛树,你不要去触摸,一旦触摸就会成为半个诗人. 一千年的时光凝聚,透过光影洒在你肩上,这一千年的诗意也就注入你的体内. 它遗世而独立,在这块土地上一站就是千年.这里是川渝交界处,江津区白沙镇的一个小村,名字叫复建村.它就生长在村里唯一一条石板路的一侧.  相似文献   

20.
梁素霞 《台声》2003,(3):42-43
时至岁末春初,回想起在那杨柳吐绿,阳光明媚的季节里,延安、西安等地之行,仍记忆犹新,难以忘怀。5000年古文明历史看陕西,这话不假。陕西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无怪乎,一踏上这块土地,不由使人想起了中国的悠悠历史。负有盛名的西安大雁塔所在地大慈恩寺,它原为隋代无漏寺,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重修再建,取名“慈恩”。寺内有南方极少见的形似龙爪的龙爪大槐树,吸引了不少龙的传人争相观赏,并为之摄影留念。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必到之处,它罗列了中国历代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