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作家管继平写作上是一把好手,著有散文随笔集《一窗明月半床书》、《上海老辰光》、《民国文人书法性情》等。在上海文人中,管继平可算一位“曝光率”较高的作家。尤其是他所撰的“文人书法”系列文章.先后被《中国书法》、《书法报》、《书与画》、《书法导报》等多家报刊转载,甚至在中国书法网上,管继平与启功等一起被评为“文人书法”网大评论权威。其实,于管继平而言。这倒是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在书法与篆刻艺术上管继平同样出手不凡。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评说     
刘再复(下称刘):在20世纪的中国,有一位始终被尊敬的伟大人物——孙中山,至今,国共两党仍很敬仰他。你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对孙中山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他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不只是一代革命家的领袖和旗帜,且是一位具有世界声誉和历史威望的伟大人物。  相似文献   

3.
冯锡刚 《同舟共进》2013,(12):64-66
1965年春,郭沫若写了两篇涉及书法的文字,一称毛泽东的墨迹“成为了书法的顶峰”,一称《兰亭序》并非出自王羲之手笔。是偶然的巧合,抑或自有其内在的联系?公开发表之后,前者悄无声息,后者郭自谓“四面八方都骚动”。  相似文献   

4.
7月26日上午,台湾文史专家秦风收藏民国历史照片展览,在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揭幕。省政协副主席吴冬华出席揭幕仪式。秦风,本名徐宗懋,原籍福建古田,1958年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市。近年来,他根据历史照片,出版了《民国南京》、《铁蹄下的南京》、《抗战一瞬间》、《宽容与正义》、《岁月台湾》、《宝岛风情》等历史图文集,在文史界和收藏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秦风先生热心海峡两岸的民间往来和文化交流,此次应邀来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展出的民国老照片,皆与南京以及民国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原版照片,对于民国时  相似文献   

5.
唐宝民 《人民公安》2011,(14):62-63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中华民族诞生了那么多大师级的知识分子,使得中国文化天宇上璀璨夺目,异彩纷呈。基于政治选择等诸多原因,民国那一代文人,在我们的印象中一直十分模糊,岳南先生用八年时间写就的《南渡北归》系列,为我们展示了那一代文人的真实面目,全景式地再现了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命运的变迁,第三部《离别》,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90年代初,李巨炎开始了收藏中国书法的艰辛历程,这源于他发自内心的对中国书法的热爱。而他对中国书法收藏的独到判断、敏锐见解,是使他在历经20年磨炼后成为一位成功的中国书法收藏家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子荷 《中国减灾》2006,(9):48-48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然灾害正是对人类破坏自然生态的一种报复的惩罚。可惜的是,自然灾害过去之后,人们往往好了疮疤忘了痛……历史学家的任务之一,就是时时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期望,《20世纪中国灾变图史》的出版能够在这方面也起到积极的作用。”著名史学泰斗李文海先生曾在《20世纪中国灾变图史》的序言里这样说道。  相似文献   

8.
《黄埔》2016,(6)
正贺惠邦先生是当代中国书法界领军人物、毛体书法新流派倡立者,艺术成就和影响力令人瞩目。2013年底,他被中国艺术学会、世界文艺家联合会等单位先后评选为"2013年感动中国艺术人物"和"2013感动世界年度人物",入编《2013感动世界年度人物》和《2013感动中国艺术人物》两部文化巨献,并被聘任为《2013感动世界年度人物》一书的荣誉主编。贺惠邦先生是靠什么既感动中国又感  相似文献   

9.
袁南生,这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堂堂北京大学硕士。40岁刚出头,就已出版10余部著作,计400多万字,译著8部,计200万字,发表各类文章30万字。《中国监察制度史》、《民国史大辞典》、《民国特务演义》、《影响20世纪的100人》等著作,使这个年轻学者在史学界声誉鹊起。不仅如此,他还有过许多头衔,目前是湖南省二轻企业集团集体经济处处长兼联社办公室主任。无疑他是一名成功者,是  相似文献   

10.
佚文 《今日广西》2007,(15):56-57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新书架     
《人民公安》2011,(14):63-63
《南渡北归》 岳南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南渡北归》讲述了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的命运变迁,"南渡北归",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几乎囊括了20世纪人文科学领域所有大师级人物,  相似文献   

12.
荣毅仁:从实业家到国家副主席文天申活跃于中国政坛的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本世纪40年代未,荣家为“中国民族资本家首户”。70年代未,他组建了中国最大的一家公司。1986年,他被美国《幸福》杂志评选为全世界最有魁力的50名企业家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人才地理学概论》一书,由叶忠海先生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系统研究人才地理学的力作。关于人才地理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我国现代地质及地理学家丁文江先生和我国现代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潘光旦先生等。丁文江先生的《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一文,开中国人才地理研究之先河。随着人才学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大地诞生以来,人才地理问题的研究兴起,逐步由分散、个别的研究,过渡到有目的、有组织的研究阶段。出现了以华东师大为代表的人才地理研究群体。20世纪80年代末,刘君德教授、叶忠海…  相似文献   

14.
总编寄语     
《春秋》2001,(1)
新千年的钟声响起,历史编年的一章结束。《春秋》杂志翻开了新的一页。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20世纪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云谲波诡、惊心动魄的时期。大动荡、大变革之后,往往是史书叠出。在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中国第一部编年史——《春秋》;在中国改革开放、向现代化迈进的20世纪末叶,《春秋》杂志诞生了。  相似文献   

15.
张斌 《统一论坛》2013,(3):72-73
2010年9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书画新流派代表人物》一书,贺惠邦先生作为中国毛体书法流派的创立者和毛体书法领军人物入编。这是中国书法史上、在典籍中正式出现毛泽东书法流派新概念。人所共知,毛体书法是由开国领袖毛泽东创立的一种书体,其突出特点是:气势宏伟、舒展流畅、雅俗共赏,既有高超的艺术性,又有广泛的群众性。经过贺惠邦与同仁们多年来积极倡导,已在全国形成了一个新的书法流派。据  相似文献   

16.
“一位乱世里的非凡女人影响了20世纪中国史”,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如此评价宋美龄。作为“上世纪30到50年代一直代表中国面向西方世界的标志性面孔”,宋美龄的魅力和人们对她的好奇丝毫不因其成为历史人物而稍减。近日,美国知名女性传记作家汉娜·帕库拉完成了最新的传记作品《最后的皇后》,在这部被基辛格称为“盖棺论定的权威之作”里,作者以大量生动的细节和极其详尽的笔墨,描述了宋美龄在美国最后近30年的生活细节。  相似文献   

17.
《乡音》2014,(7):47-47
郭庆华,河北书画诗词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河北大学兼职教授诗书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诗词手稿和书法墨迹被中外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20I1年被评为”河北省地域特色艺术创作领军人物”,在新华网主办的中国收藏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荣获”2013中国最受藏界关注艺术家”称号.  相似文献   

18.
郇起鸿 《春秋》2009,(4):49-49
2008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截玉轩(陈佩秋)藏-宋元明清法帖墨迹》,其中刊有元代张养浩行书《酷暑帖》。同年,北京匡时国际春拍,《酷暑帖》以59.36万元成交。《酷暑帖》于不经意间而致精妙,为今人所难企及。张养浩(1207-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为元代散曲大家,精书法,元时即奉其书为帖,  相似文献   

19.
本书研究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兴起的一股批判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法律传统的左翼思潮——批判法律研究运动,它的社会背景、思想渊源和历史发展,它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它对美国其他法学流派的批判、对当代美国法律制度的批判,后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以及它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法学理论更新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杨葵 《民主与法制》2011,(18):71-71
民国时有个蔡东藩,将二十五史外加民国史敷演为一套“通俗演义”,是写给老百姓看的历史书。那时人心尚古,所谓演义,绝不似今日之“戏说”那般浪荡妖冶,它与正史的关系,相当于罗贯中《三国演义》之于陈寿《三国志》,将本来标准套路的史书生动化、趣味化、平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