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场足迹分析在人身身高分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侦查破案提供重要线索。探索了赤足足迹多种测量指标分析同质人群身高相关性,使用多元分析思想建立了与同质人群身高之间的回归方程。实验对象选取相同地区、身高、年龄、性别等自然情况相近的60份赤足足迹样本,分别测量左右足的五个足趾前缘到过跟后缘凸点垂直于足迹中心线的切线的距离、前掌的宽度,利用SPSS 19.0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了赤足足迹五个足趾前缘分别到跟后缘切线的垂直长度、前掌宽度与身高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并建立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选取不同身高、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200份赤足外虚缘长样本,利用回归方程方法对其与足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赤足外虚缘长与足长存在线性关系,并计算出线性方程,为利用足迹分析人的身高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赤足足迹分析身高在案件侦破工作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赤足外缘长与足长存在着一元线性回归关系 ,据此可由赤足外缘长推算足长 ,进而推算留痕人的身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足迹身高分析在公安实践中的利用率,我们对300名18~25岁年龄段人群的穿鞋足迹的油墨样本进行翻拍,将所得到的图像进行灰度处理后,利用图像灰度质心算法计算出拇指区、跖区、跟区压痕区域灰度质心点,并自动计算出各质点间的欧式距离(自变量X1、X2、X3),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低龄人群的身高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此身高分析方法可行性的同时,也对各因素对身高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利用足迹进行身高分析的自动化及定量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足迹前掌不同部位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进行统计和关联度计算,为利用残缺足迹分析身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体在赤足行走时稳定性较差,又加之承痕体表面物理性能的差异,使赤足足迹特征的变化较大,只有掌握赤足足迹的特征变化规律,才能对赤足足迹进行正确的鉴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的是利用现场手印、足迹推断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大量抽样调查,逐一测量其手印、足迹各部位长度,建立数据库,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比较、分析,掌握了手印、足迹长度与身高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改进了手印长度的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用手印、足迹推断身高测算尺.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迅猛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和作案方法日趋智能化、复杂化,现场其他可利用痕迹越来越少,但是现场足迹的遗留却是作案人难以避免的。因此,足迹检验技术的作用也愈显突出。在足迹检验鉴定过程中,常常碰到犯罪人的足迹与样本足迹个别特征相符合,但其蹬痕、踏痕等部分种类特征却存在一定差异,这就给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了合理地解释二者之间的差异,是本质的还是不同的行走速度造成非本质的差异,本文从实际出发,测量统计了不同人在不同行走速度(静立、走动、跑动、跳动)时平面穿鞋足迹样本的蹬痕直径、跟压半径和踏痕半径,以及踏痕、蹬痕、跟压等步态和步幅特征之间的搭配。根据具体实例的数据并配合直观图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讨论分析;并对各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残缺足迹检验问题是刑侦实战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文章从赤足底花纹的分布规律及蹬、踏、压痕等步态特征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入手,首先研究如何确定残缺足迹的留痕部位,然后进一步根据残缺足迹进行年龄分析,为有效利用残缺足迹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穿鞋残缺足迹进行身高分析系数修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采集一定年龄范围内的若干名穿鞋足迹捺印样本,从残缺足迹的反映形态出发进行测量和分析,经过数理统计分析,建立各特征量与身高的数学模型。利用平均值、平均系数、一元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对各特征量与身高进行分析,总结出各特征量与身高的相关关系,得出了残缺穿鞋足迹各特征量与身高关系的分析系数。  相似文献   

11.
利用鞋底痕迹长减系数法推算遗留人身高是足迹分析中常用的方法,由于已有的经验系数取值都有一定的幅度,导致不同人利用该方法推算身高时差距较大,影响了该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对几种常见鞋种系数进行了系统实验,得出了部分鞋种更为准确的系数取值,进一步完善了利用鞋底痕迹长减系数推算身高的方法,为足迹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完善和实际部门利用此公式推算作案人身高提供了较准确的参考系数。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在不同步行速度条件下所制足迹样本的步法特征和形象特征是否会发生变化,利用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仪检测了正常人在慢走(100步/min)、快走(130步/rain)、慢跑(大于130步/min)速度下赤足样本的特征变化。实验表明,不同的行走条件下,足底压力分布各不相同,即步法特征产生变化,足迹的形象特征也产生变化。因此,足迹检验中要制作与犯罪嫌疑人在现场作案时相同条件的足迹样本,从而得出正确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3.
对大量犯罪现场遗留进行分析后发现,个人的腿形会给足迹的重压点、重压面产生影响,忽略个人的腿形推断出的留痕人的年龄、身高、体重等特征的结果会有偏差。“O”型腿形对足迹的重压面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身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身高分析原理为基础,列举了足迹检验中身高分析的常用方法,结合办案经验对公式运用、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误差产生原因进行论述,给出身高分析方法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足底压力分布、压力中心(COP)轨迹的形态、变化规律特点,为利用足迹动力形态特征检验鉴定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运用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采集青年人、中老年人赤足行走运动足-地接触动态图像数据,比较分析COP轨迹线形态及足底不同区域压力分布。结果:青年人与中老年人COP坐标变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二者的COP轨迹线形态、足底压力分布存在一定差异。结论:COP轨迹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行走运动的特点,可以用于人身特点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戴手套作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刑事技术人员在刑事案件现场提取犯罪指纹越来越难。在当前的形势之下,足迹作为犯罪现场重要的痕迹之一,它的发现和提取显得尤为重要。依据提取的有价值的足迹不仅可以直接认定犯罪,还可以在案件没有明确对象的时候刻画作案人的个人特征,如作案人数、年龄、身高、体态、性别等,为侦查破案提供方向和线索,在命案侦破工作中足迹的此点作用更为突出。对于现场足迹的发现本人有几点体会:1中心现场足迹的发现应细致、全面对于室内现场地面足迹的勘验是地面勘验工作的重点,应该用大功率线性光源作掠入射照明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对两组不同年龄段的同质人群在赤足行走时的足底压力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赤足行走时,同质人群足底掌区压力的相关特征是有联系的,不同年龄组段的同质人群之间足底掌区压力的相关特征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8.
寻找和充分利用足迹蕴藏的相关信息,是正确分析犯罪嫌疑人个人特征的关键。调查了1500多个样本,根据足迹学相关知识:基本系数S0=所有人总身高/所有人总脚长,得出:基本系数的值为6.826221。分析可得,鞋码在[25,26.5]段的理论身高≈总体的理论身高=基本系数S0×鞋码。用此法做判断既快又准确。身高分布在[165,171.5]cm之间的人,其实际鞋码与理论鞋码很接近。实际身高与理论身高差值分布区间为[-3,3]cm,且大体呈现正态分布,置信度达到54%。  相似文献   

19.
鞋底磨损特征的稳定性对于足迹的分析和鉴定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以50位男性在不同时期内穿用不同鞋底花纹的鞋捺印的足迹为样本,分别找出每个磨损区域上、下、左、右四个最突出点,对其进行分别标记,同时测量突出点之间的距离。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列表计算和统计发现,尽管某人穿用不同的种类、大小、新旧的鞋子,但磨损特征的比值却较固定。  相似文献   

20.
起足部位步态特征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毅 《警察技术》2012,(4):19-21
根据起足部位步态特征对不同性别穿用鞋所遗留足迹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起足部位步态特征性别差异,进而得出起足部位步态特征随性别变化的规律特点,为利用起足部位步态特征对足迹进行性别的分析检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