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苏格拉底与查拉图斯特拉——尼采的“隐微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尼采思想肇始于18世纪欧洲现代性病入膏肓之际,企图通过对基督教——柏拉图主义独断论的批判,瓦解传统形而上学的二元世界,建立全面的未来哲学体系从而挽救哲学系统性的危机。尼采哲学思想中最为核心与艰难的"权力意志"和"永恒复返"学说共同构建了尼采思想的"高山"与"深渊"。本文将致力于揭开尼采隐微之术的层层面具,在一切价值重估的逻辑支撑点下,着重找寻而非搭建"高山"与"深渊"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尼采哲学中把人性作为他自己一切哲学的出发和归宿,而在尼采的人性观中人的创造性又是他的人性论的核心。在他的哲学中,权力意志、主人道德、超人学说、重估一切价值都蕴含了人的创造性。人要肯定自己、高扬自己、超越自身的存在,从而创造出世界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盛芳 《法制与经济》2009,(10):125-126
形而上学被规定为关于存在者之为存在者整体的真理。按照这一思路的推进,现代欧洲的思想确立了主体的支配地位,而笛卡尔是预先思考了现代的形而上学基础目,在此之后的尼采更是接纳了其形而上学思想提出了强力意志的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形而上学的终结目。本文试图理解海德格尔对于此路向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4.
形而上学被规定为关于存在者之为存在者整体的真理[1]。按照这一思路的推进,现代欧洲的思想确立了主体的支配地位,而笛卡尔是预先思考了现代的形而上学基础[2],在此之后的尼采更是接纳了其形而上学思想提出了强力意志的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形而上学的终结[3]。本文试图理解海德格尔对于此路向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5.
尼采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位极富争议,却又影响重大的哲学家,他在道德哲学上也有其独到的见解,不过尼采的道德哲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哲学或伦理学,而是一种生存意义上的强力意志伦理学。他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的道德价值判断,反对基督教道德;另一方面又要建立一种新的道德价值谱系,即强力意志伦理学。对尼采伦理思想的探析,不仅对新时代伦理思想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我们更深层次了解尼采的哲学思想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的权力配置思想是人类法律思想宝库中的精华。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为核心的政治社会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权力配置思想的哲学基础。在这一哲学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分权思想、司法独立于政治权力的思想和法律规范权力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尼采的权力意志论,认为它是对个人创造性的肯定,从而探讨了它对人生观的积极影响,激励个人开拓进取,反对个人消极沉沦。  相似文献   

8.
尼采主义在法国滋养了理论界对"不可化约的要素"或者说"差异性因素"的探讨,在法国乃至意大利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差异理论家族"。尽管这些理论并不构成一个学派、学统或体系而显示出非中心化的、离散化的特征,但在它们万花筒般的嬗变中有着其理论轴心,也就是尼采独特的解释风格。后现代主义哲学从根本上来说几乎都是关于差异理论的,主要包括福柯的知识型微观权力理论、德里达的结构理论、鲍德里亚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和利奥塔的以《分歧》一书为代表的差异理论。这些思想家以现代性话语批判逻辑为支撑而形成的理论,反映了法国差异理论对尼采主义的援引和借鉴,这对当代资本主义话语批判以及政治实践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法哲学是建立在他创造的"绝对精神(理念)"哲学理论基础上的。由此出发,法就表现为人理性的自由意志,人类社会从抽象法、道德再到伦理,就表现为自由意志的发展。抽象法、道德和伦理分别是自由意志在不同阶段上的体现。由此构成了他的法哲学体系。他继承了近代古典自然法学,受到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而从哲学角度提出的独特的法律思想,对后世的法学影响深远,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法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10.
我看尼采     
尼采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哲学家。尼采的哲学打破了以往哲学演变的逻辑秩序,凭的是自己的灵感来作出独到的理解。因此他的著作不像其他哲学家那样晦涩,而是文笔优美,寓意隽永。有人称,尼采与其说是哲学家,不如说是散文家和诗人。他将哲学的深邃,诗歌的浪漫,音乐的震撼,心理学的精细和语言学的广博融合为一个整体,自成一家。尽管,他的思想中存在不可避免的糟粕,但他为后人留下的思想财富是及其宝贵的。  相似文献   

11.
何柏生 《法律科学》2004,22(2):29-33
意志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本质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把意志视为法律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对西方重要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意志既具有理性因素 ,又具有非理性因素 ;而且 ,与理性相比 ,意志的理想色彩淡了许多。这些因素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法学最终把意志作为法律本质  相似文献   

12.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思想发展第三阶段中最为成熟的作品,尼采本人亦将其称作"第五福音书"。聚焦于该书第三卷,"论幻觉与迷"一章囊括了尼采思想殊为重要的三个方面,即在隐微术背景之下人的"上升"、"复返"、"形变"。本文通过梳理"论幻觉与迷"的内容意涵,管窥尼采思想的总趋势,从而对"上升"、"复返"、"形变"这三个形异而质联的概念形成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3.
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最近就中西文化综合问题接受访谈时说,文化综合创新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结合。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是异质文化,这是共识。综合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不容易。 就整体而言,中国文化强调和谐,中庸之道,与世无争,顺应自然;西方文化强调斗争进取,崇拜力量,征服自然。尼采的意志哲学则走到了极点。我们常讲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何判断传统文化的优良成分和腐朽的成分,依我看来,优良传统占1/3,腐朽的东西占到2/3。在文化研究上,我们既要反对全盘西化,也要…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60年代,福柯提出哲学的考古学方法,这在他的思想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起点,对理解他思想的独特性具有决定性意义。《知识考古学》是福柯唯一明确讨论方法论的著作,注重揭示科学的知识话语类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福柯又提出了自己的谱系学方法,与哲学的考古学方法不同,考古学方法是从一种认识型出发描述历史现象,谱系学引入了权力概念,将不同的认识型看作权力的效果,关注权力与知识关系的揭示,这是对考古学方法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逻辑反叛“主要是指事物本身内在的两种相对力量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逻辑反叛”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其中就《美国反对美国》这本书来说,逻辑反叛从书名本身说起,然后通过对民主与非民主、传统与现代化的逻辑反叛大观园,展示事物本身的两种相对力量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最终回归到对人的逻辑反叛,希望从对人自身的反叛中寻找到破解逻辑反叛的路径,就是不加管理的任其自由反叛,让肯定性力量和否定性力量在反叛中自由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16.
美国宪政思想对近代中国宪政的影响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1年至1946年中国公布了一系列宪法性文件,美国宪政思想在此系列立法过程中不时闪现。尤其是美国宪政思想中的两大特色,即总统制和联邦制,在中国一时喧嚣。受传统文化观念、现实政治力量对比及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等因素的制约,总统制和联邦制在中国最终走向了没落,近代中国宪政也没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中国先贤们将宪政视为抑制权力滥用之统治方法,针对权力而设却又没有最初的权力去推动,这是近代中国宪政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共产主义从诞生至今,其含义以及理论内涵都在不断发展,但其核心始终是"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最终归结。《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这三本经典著作分别在不同的时期对共产主义做出阐释,对共产主义的表述有着许多区别与继承。本文通过对这些著作的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共产主义关于人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18.
黎敏 《比较法研究》2019,(2):188-200
1848年德国自由主义革命失败后,以格贝尔-拉班德为代表的德国宪法学家运用源自潘德克顿法学的教义学方法并继承施塔尔形式法治国思想去研究德意志各种实证宪法材料,德国宪法学走向彻底的实证主义,其技术表达就是宪法学教义学化。实证主义宪法学的根本局限体现在他们把君主的权力与意志置于核心地位,贬低基本权利,力图将公法权利压到最小程度,本质上是以君主意志为中心来建构国家配置权力。追求纯科学化的实证主义宪法理论,奉行绝对客观性的教条化立场,没能回答并处理好对德国实现自由宪政最关键的一系列实质问题,无法确保个人自由权利与分权机制在德国政治与社会的真正落实。实证主义宪法学传统缺少对个人的价值关怀这个根本缺陷加深了德国宪法思想与现代宪法人权传统的内在分野。  相似文献   

19.
汪祥胜 《北方法学》2014,(2):132-138
面对古典"灵魂宪法哲学"所造成的秩序混乱,霍布斯从身体出发对宪法本性进行新的探求。宪法哲学的道德基础是自我保存的自然权利,它根源于对暴死的恐惧。原初的宪法是契约,契约来自立约人的意志,经过"代表"的伟大虚构,它实质上来自于主权者的意志。主权者的意志体现是法律,它规定了主权者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关系。由霍布斯奠定的现代宪法哲学放弃追求有德性的生活,求取生命的保存、身体的自由和舒适。由于古典公民德性的缺失,现代人的身体面临着被国家权力既保护又专制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典著作,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为指导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学习研究《矛盾论》,深刻领会毛泽东哲学思想,继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哲学遗产,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