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独立建国以来,印度尼西亚的政治发展经历3个主要阶段。与此相联系,可以把该国的政治整合实践进程概括为3个时期:建国初期苏加诺通过凝聚意识形态共识、推进民主制度转换等方式进行国家政治整合的早期基础性实践,而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用的提升为苏哈托军人政权的建立写下伏笔;随后,官僚威权体制得以确立,苏哈托通过"双重职能"提升军队地位、限制政党政治发展、领导经济建设等方式进行威权政治整合实践,该实践带有鲜明的聚合性、自主性和脆弱性;及至后苏哈托时代,印尼进入民主政治转型时期,其政治整合实践路径也随之转换为民主政治整合。在该国政治民主化改革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其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深层问题也得以暴露。目前印尼在政治整合方面还有非常繁重的任务要去完成,政治整合效绩对国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对印度尼西亚政治的最普遍的一种解释是军人政权.印尼军队在政治中的主导地位是从独立战争时开始确立的。军队有长期参与政治的传统,这使军队认为他们比其他政治集团更有资格和经验进行统治。同时.印尼宪法第二条规定了印尼共和国军队的双重职能,它不仅是一支职业的军队,为人民保持一个坚实的国防和稳定的局面,同时也有权参与和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是一支为实现独立理想而奋斗的军队。执政30年的前总统苏哈托是军人出身.其政权的基础是军队,他反映了军队的利益.是他们利益的代言人。苏哈托上台之后,对内加强军人统治,强调国家…  相似文献   

3.
1998—2008年是印度尼西亚军队改革的最初十年,也是取得成果最多的十年。印度尼西亚作为在新秩序时期过于依赖军人统治的威权国家,如何实施军队改革成为其民主转型中最棘手的问题。在民主转型的大背景下,印度尼西亚军队改革在十年间取得了31项突出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军队职业化,弱化和限制了"双重职能"。但是,由于未完全满足军队职业化的要求、对军队履职的法律依据不足及军队并未完全退出政治社会领域等因素的影响,军队仍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未能完全发挥其国防职能。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军队对政治的影响,那么,印度尼西亚的民主化改革就不可能彻底成功。虽然印度尼西亚的民主改革和军队改革并不充分,但是,民众仍然对已经实施的改革措施予以肯定。总之,在当前佐科执政时期,印度尼西亚民主转型和军队改革仍"道阻且长",需要不断优化与推进。  相似文献   

4.
军队是苏哈托“新秩序”政权的权力基础,双方是一种共生关系。但是随着苏哈托个人权威的加强,他与军队逐渐分离成两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军队的地位和影响有所下降。本文主要探究这一关系变化的原因。苏哈托后的三位总统在不同程度上对军队进行改革,有助于印尼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从1968年3月正式就任总统到1998年5月被迫下台,苏哈托在位达30年之久,成为世界上总统任期最长的人。他在位的大部分时间内,印尼政局稳定,经济增长很快,国际地位也显著上升。一、利用军队控制国家军队是苏哈托维护统治的最主要工具。在苏哈托时期,“军队是惟一负有安全和政治双重职能的机构”①。为使军队名正言顺地参与政治,苏哈托提出了“双重职能”理论。1966年8月,苏哈托在陆军第二次学术研讨会通过的军队“战斗信条”中明确指出,“武装部队的陆军从来不是政权的被动工具,也不是单纯的治安维护者。……它不仅对军事战术负有主要责任,同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负有责任”②。1982年,国会制定法律,规定军队不仅是一支军事力量,而且也是一支社会力量③。  相似文献   

6.
导言在“新秩序政府”时期,印尼的贸易改革和工业调整是有所变化的。一种历史观点认为,贸易和工业政策趋向的主要变化是同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相联系的。虽然政府内外人士有时也认为有改革的必要,但采取改革措施所必需的政治决心却常常来自于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而且,推动改革的最重要经济变化往往来自于外部(油价下跌)。  相似文献   

7.
印尼武装部队成立于1945年10月5日,当时称为“保安军”,1949年改为现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印尼武装部队经商十分活跃.最近,军人的经商活动倍受媒体的关注.认识和分析印尼武装部队的商业活动有助于我们更深更全面地了解印尼当前军队和全国的局势.印尼武装部队从事商业活动早在独立战争时期就开始了.当时军队要靠自筹资金来维系独立战争所需的费用.有的时候,军队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不得不做一些不光彩的生意,比如走私一些象鸦片、橡胶和椰干等紧俏商品,来换取金钱和武器.两位曾参与“鸦片行动”的军人在1995年4月24日的《罗盘报》撰文,他们曾把20吨鸦片从印尼运到新加坡,最后得到了306万新币.从那个时候起,印尼军人就开始卷入商业活动中去了.印尼军人卷入商界到1957年就开始大发展.1957年,印尼政府实施了“战争紧急状态”.这一时期,军队的作用就开始膨胀.除了获得政治上的特权外,还通过诸如税收,签发企业准证和给予企业其他便利等经济行政干预手段来获得直接商业利益.1958年,政府实施荷属企  相似文献   

8.
2001年7月23日,梅加瓦蒂当选为印尼第三任总统。梅加瓦蒂比她的前任更加重视军队,也接受了军队民族主义和单一教派的信条,反对向亚奇和西巴布亚地区的独立主义力量让步。印尼军队在失去东帝汉的震惊过后,已下定决心决不再允许任何一个地区,无论是亚奇、西巴布亚,还是其它省再脱离印尼,并将对分离主义分子采取更加坚决的军事行动。在历时4年的动乱过去之后,对其侵犯人权的记录和介入政治的公开批评尽管还存在,但印尼军队仍然是印尼社会中最强大和最具凝聚力的力量。 印尼的军队人数相对较少,根据官方的数字,陆军有24万人,海军4万…  相似文献   

9.
印度尼西亚的第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外资投资法案是“1967年的外资投资法案”,但它并不是如有些文献所说的“是印尼的第一个外资投资法案”。因为印尼的第一个外资投资法案是1958年的《外国投资法案),但当时正处于苏加诺政权时期,正是印尼民族主义思潮高涨时期,加上荷兰殖民主义者的两次“警卫行动””和美国帝国主义支持印尼地方分离主义者的叛乱活动,印尼政府对外资投资基本上采取了敌视态度,分别在不同时期设收了英、荷资本企业与美国资本企业并加以国有化。印尼政府在这段期间内基本上是采取依靠政府资本而不是依靠外资投资发展民…  相似文献   

10.
1998年5月,印尼总统苏哈托在“反腐败”、“反独裁”的口号声中被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苏哈托的下台与战后初期印尼对腐败治理的不力及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息息相关。本文试图就战后初期印尼腐败问题的成因、特征、反腐败的主要措施及其成效作一简要论述。一、印尼的腐败问题随着战后公共官僚任务的急剧增加,印尼政府在社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腐败现象也日渐增多。到苏加诺执政时期(1945年8月─1967年3月),腐败已成为社会性的问题。印尼共和国首任副总统哈达在其50岁时说,“腐败已在印尼社会放纵,并侵蚀了政府的许多…  相似文献   

11.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上台后,对东南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高调"重返",推出了一系列加强在东南亚存在的举措。2013年连任后,他将在未来4年继续把东南亚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着力点。同时,奥巴马政府意识到其东南亚政策也需要进行"再平衡",应放缓军事"重返"脚步,在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全方位投入,均衡化、长期化地推进东南亚外交。国内财政限制、中东等地区外交挑战和外交人员人事变动等因素会对美国新一届政府的东南亚外交有所制约,但其未来政策走向仍将对中国周边外交和中美关系产生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Perceptions of threat from Russia’s military activities in Ukraine and President Trump’s critical attitude towards NATO have put the idea of a common European army on the agenda of European politics. Do these strategic threat perceptions also influence public support for the creation of a common European army? Previous research has largely overlooked strategic threat perceptions as individual-level determinants of public support for a common European arm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tegic threat perceptions and support for a common European army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of analysis with representative German survey data from 2018.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s that perceiving Russia’s military activities in Ukraine as a threat to Germany’s security, and U.S.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as a threat to the cohesion of NA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support for the creation of a common European army, even when the influence of numerous other determinants is controlled for.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strategic threat perceptions in future analyses of public opinion on European defence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3.
14.
俄罗斯国防建设的主要做法是:重估国家的安全环境,调整国防安全战略;实施"现实遏制"核战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加快军事改革,推进质量建军;加强军事信息系统建设,打造"统一信息空间"。  相似文献   

15.
自2011年3月吴登盛领导的新政府执政以来,着力调整内外政策,迅速开启了“变革”之门。对内,统治缅甸40多年的军政府逐步向文官政府交权,工作重心开始转向经济改革。对外,积极融入东盟,同西方国家关系出现重大“突破”。对华,坚持睦邻友好,两国关系稳定发展。但缅甸的民主改革不会一蹴而就,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任何操之过急的期待或行为,恐将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缅甸近20年来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认为在缅甸军政府执政的第一个10年(1988—1997)改革力度较大,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几年中改革一度停滞不前,进入21世纪后才又逐渐恢复推进改革的势头,但制约缅甸改革和发展的一些基本因素仍然存在。尽管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经济社会有所发展,重要农产品、电力生产、石油天然气产量、引进外资、外贸总量、外汇储备总额等都创造了最好的水平或最高记录,但缅甸经济中根深蒂固的结构性失常和宏观经济不平衡尚未得到纠正,缅甸积贫积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变,仍然是东南亚最为贫困和发展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缅甸经济要走上稳健、快速的发展道路,还有待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解决宏观经济失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阿基诺总统启动的综合土改项目,是菲律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改革,也是同期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改革。综合土改不但覆盖地块规模广泛,而且预计受益人群也非常庞大。然而改革启动以来20多年,菲律宾农民的生活依然贫困。土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分配不公的局面,但是土改的方式是保守的。滥觞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思潮在综合土改中注入太多市场化元素,导致土改的重分性质越发微弱。“失信之地”是阿基诺对于前任土改的指责,然而同样适用于综合土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的时代赋予了海上丝绸之路新的内涵和意义。本文提出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举措,探讨海南省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实现了对克林顿总统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巨大转变 二战以来,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大体上分为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超越遏制战略”和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扩张战略。目前美国仍然处于这一全球扩张的过程中。总的说,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有“三大支柱”,即安全、经贸和人权。主要是因应2001年“9·11”事件和国际恐怖主义,乔治·W·布什总统在美国的综合实力基础上,借助反对恐怖主义之机维持冷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绝对优势和“领导地位”,推出其国家安全战略即布什主义,强调军事主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