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89年柏林墙被推翻以及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世界上的共产党走上了消亡的道路。这样一种形势下,为什么在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共产党还能够继续存在呢?  相似文献   

2.
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已经20年了,但由此引发的学术讨论一直没有停息,各种观点竞相争鸣。那么,苏共这样一个看似无坚不摧的执政党为什么会悠然垮台了呢?它究竟犯了什么致命错误而招致灭顶之灾?研究结果表明,苏共犯了“2乘2=蜡烛”这样致命的逻辑思维错误。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 ,是 2 0世纪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 ,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什么存在了 74年的苏联会在顷刻之间分崩离析 ?为什么曾经拥有强大军事实力、足以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会这样很快瓦解 ?为什么曾经在经济文化建设中取得过辉煌成就、在二战中打败过法西斯德国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竟然毁于一旦 ?为什么具有近百年历史、曾经拥有 1 80 0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会丢掉政权 ?对这些问题 ,持不同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为了更深入地总结苏联解体的原因 ,全面了解俄罗斯各界对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4.
民族政策与苏联解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是世界上民族最多、问题最复杂的国家。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苏联曾刻意塑造"苏联人民",并一直大力宣传取得的民族国家建设成就,但在民主化改革和允许民众进行选择时,各加盟共和国都把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了苏联这个联盟国家的整体利益之上,国家认同感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实践证明,苏联按民族划分行政区域的做法无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并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徐海燕 《当代世界》2010,(5):58-61,54
俄罗斯政党改革密切民众与政治的关联度 从苏联解体至今,政党在俄罗斯政治舞台上已走过了近20年历程,其发展基本脉络也比较清晰。经过分权斗争、三次总统选举和四次杜马选举,俄罗斯的多党制经历了从混乱无序状态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过程。进入新世纪,政党逐步被纳入了国家的宪政体制,形成了俄罗斯共产党、统一俄罗斯党、公正俄罗斯党、  相似文献   

6.
1991年12月8日,原苏联的三位政治家在白 俄罗斯的别洛韦日丛林举行会晤,决定解散苏联。此次会晤没有留下原始记录,也没有拍摄任何影像资料。会晤参与者对这一事件的细枝末节,至今讳莫如深。这次会晤是怎样筹划的?参与者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苏联总统为什么坐以待毙?共产党人和其他爱国者为什么漠然置之?近年来,本文作者对苏联解体亲历者的文章、评论、回忆录和访谈录进行密切跟踪,终于在蛛丝马迹中理出一点头绪……  相似文献   

7.
"绿色政治"与苏联解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苏联动乱和解体的过程中,"绿色政治"和生态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作为苏联改革指导思想的"新思维"与"绿色政治"之间存在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甚至有着某种渊源关系,苏联解体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思维"被绿化的结果;另一方面,苏联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在"绿色政治"影响和掩护下的基层生态民主民族运动则是苏联解体的重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政局动荡 ,经济滑坡 ,两极分化严重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社会紧张局势加剧 ,社会治安状况恶化 ,俄罗斯民众的社会安全感急剧下降 ,社会安全问题成为俄罗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俄罗斯政府的反危机措施不力 ,尤其是车臣分子的恐怖暴力活动使俄罗斯的社会安全问题更加尖锐和复杂。俄罗斯社会安全问题的尖锐是由苏联解体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资本主义经济过渡引起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变化的自然后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欧盟危机与苏联解体进行比较,进而提出了欧盟为避免解体应从苏联解体中汲取的七大教训。文章认为,欧盟赖以建立的基础正在受到侵蚀,欧盟的存续将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从前苏联的解体中汲取教训,以及欧洲领导人考量类似于苏联衰退过程中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及心理因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苏联特权阶层的形成及对苏联剧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至今已有将近20年,但是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过,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还是出自苏联执政党自身,苏联干部制度中的"职务名册"制以及由此造成的特权阶层给苏联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结果,对苏联剧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北约组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在军事上和意识形态上防范和对抗苏联而建立的。北约成立后,苏联也在1995年5月14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解散,同年12月苏联也解体了。苏联解体后,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发生了变化。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北约不断调整战略,在战略目标、扩张范围以及组织性质等方面均走向全球化: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世界格局几番转换为特征而载人史册.世界格局的转换与苏联的兴衰存亡紧密相关,乃至苏联解体成为人们在多极化问题上看法分歧的源头.如果撇开苏联,20世纪的世界格局问题便无从谈起,可见苏联在整个世纪中的显赫地位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苏联为世人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崛起、争霸、危机、改革和解体的历史悲喜剧.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苏联的组建、发展及解体与其实行的独特的民族政策密切相关.在十月革命后极为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苏联能够成功组建并维持近70年,自有其值得关注的经验,但民族问题长期存在、民族隔阂与民族矛盾始终得不到解决,并最终导致国家解体也说明,苏联的民族政策存在致命的缺陷.在苏联解体20年之后,重新思考和总结其民族政策的经验教训,对于现存多民族国家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柳丰华 《当代世界》2009,(12):41-43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和美国在俄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俄美博弈的焦点先是东欧,在东欧沦为美欧的势力范围之后,又转向了独联体地区。俄美在东欧和独联体的地缘政治博弈是两极格局坍塌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关乎冷战后欧亚大陆上“地缘政治真空”的填补,  相似文献   

15.
闻一 《当代世界》2011,(9):47-49
现在,人们常常用“苏联解体”这个词来表示一个不变的终结点,即苏联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正是在这个点上,在这个时间里垮台的。因此,由这一概念出发,就派生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在这个点上,在这个时间里执政的苏共领导人成了葬送苏联的元凶;正是从这个点开始,  相似文献   

16.
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序论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的国际秩序,从曾优先关注政治、国防、外交以及安保问题的所谓“高位政治”(high politics)时代,转入到优先追求经济交流和技术合作、国民福利提高和经济发展的所谓“低位政治”(lowpolitics)时代,特别是在政治上,1991年的苏联体制变化更加明确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主义化。其后,世界陷入安保困境,清算了“不确定性谬论”(the irony of uncer-  相似文献   

17.
苏联东欧剧变之后,西方"苏联学"随着冷战结束,无论在研究对象还是在受到资助的力度方面都遇到了挑战,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预见到苏联解体而备受诟病。但是,西方"苏联学"随着大量苏联解密档案的解密而出现复兴,摆脱了冷战时期意识形态的困扰,与西方主流社会科学不断融合,与俄罗斯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苏联解密档案为西方"苏联学"的研究提供了"客观基础",使得一些长期争论的悬而未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得到解决或者有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已经17年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至今仍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上指出:中国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据上述两个方面,本文就当代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简要地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二次大战后,美国为了对苏联冷战,将素来有历史积怨的韩国和日本拉入了同一反共体系。然而,随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冷战体制瓦解,韩国和日本的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20.
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了一个政治符号,它是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寻求民族和国家独立的体现和象征,同时,也是推动苏联体制解体的第一座纪念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