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现状是落后的,其原因之一就是第三产业的极为不发达.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巳成为改变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方式落后状况的一个重大课题.一生活方式就其本质而言,是指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生活和活动的典型形式.从空间上看,它包括人们的劳动方式、消费方式、交往方式;从时间上看,它是人们在社会必要劳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的愚昧落后的东西,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一、生活方式的基本概念 生活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全部生活活动的总体,狭义的生活方式,通俗地说,是指人们如何进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紧密地相联系的;生活方式同历史传统、一定地域、民族风俗、一定阶段是分不开的;生活方式受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的制约。因此,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时,一定要考虑到生活方式的这些特点。 二、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历史的原因 我国原是一个封建统治时间  相似文献   

3.
生活方式是指不同的个人、群体或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引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共产党人的生活方式体现着共产党人的生活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作风形象,引导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发展方向。研究探讨共产党人的生活方式,构建全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4.
谈共产党人的生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方式是指不同的个人、群体或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引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共产党人的生活方式体现着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对生活方式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对如何吃穿住行等具体的物质消费生活方式论及较多,而从社会整体的宏观的角度研究社会主义的物质消费生活方式,似未曾多见。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本文要旨是,社会主义物质消费生活方式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特征,就其内容看,是全体人民的生活日益富裕,就其形式看,是对生活资料消费的文明性。  相似文献   

6.
<正> 生活方式是一个包含十分丰富的广泛内容的总体范畴,其具体表现形式有劳动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交际生活以及宗教生活方式等等.生活方式是表现人们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活动的综合性概念,是社会和人的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生活方式的发展是以生产力的进步为基础的,同时还要受到生活主体和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科学技术、宗教、习俗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生活方式是一个复杂综合概念 ,从狭义来看 ,它是指人们衣食住行、休息娱乐等日常生活方式 ;从广义来看 ,除上述日常生活方式外 ,还包括劳动方式、精神文化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和婚姻家庭生活方式等。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是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其基本特征如下 :1、它是以劳动为基础 ,劳动和享受相统一。 2、它是富裕的物质生活和高尚的精神生活的统一。 3、它是社会主义类型和民族特色的统一。 4、它具有时代的特征。这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 ,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是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8.
韦志明 《长白学刊》2010,(1):109-114
根据布迪厄的场域与惯习理论,社会生活方式是在场域与惯习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的,进而可以认为,在民俗习惯影响下形成一种习俗意义的生活方式。习惯权利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正当主张:其正当性在于它在价值上体现了秩序价值,在内容上体现了对人们日常生活利益关系细节性划分的意愿与实践,产生方式上是民意的直接表达,产生与运行效果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高效统一;其主张性在于它要求人们对已然形成的生活方式之事实予以尊重与认可。  相似文献   

9.
当前,改革之风吹遍祖国大地,从经济体制的改革扩展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交往方式和消费方式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每一个人和每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都面临着挑战和冲击。而改革对于民族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影响,更与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和繁荣富强息息相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现状和特点,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对于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生活方式问题的研究愈来愈引起人们注目的今天,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一般性概括和描述上,而有必要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多角度、多层次地具体论证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在人们各个生活领域的表现,以深化这个问题的研究。 本文试图从人们的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角度研究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即对社会主义的社会政治生活方式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生活方式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历史性综合性范畴,人们生活于其中的具体环境及价值观念的差异,导致同一时代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多层次。生活方式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文明的发展程度和性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带动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但同时凸现生活方式现代化变革的方向一题。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必须以社会主义理想和价值观为导向,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必须注重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必须破除小生产生活陋习,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有助于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覃元理  阎建明  荀启明 《前沿》2013,(3):173-175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崭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时代迫切需要人们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即由非生态的生活方式向生态生活方式的转型。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的消费方式、全面的生活追求和合理的闲暇安排等基本内容。建设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新时期推进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建设,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生活方式变迁的历史轨迹 ,然后重点分析了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所造成的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恶化的问题 ,对当代生活方式面临的困惑进行了深入反思 ,并结合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和现实 ,分析了当代生活方式的不平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改革中的不断前进,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一系列巨大的变化。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本文试图从宏观方面就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形成及其特征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爱情及恋爱生活方式是人们在恋爱生活中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是人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其恋爱价值观在欲求、需要、兴趣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决定人们对恋爱婚姻的追求层次,影响人们的择偶意向及恋爱婚姻的发展方向。选择、追求什么样的恋爱生活方式,直接反映其主体的价值取向和内容。所以,进行大学生恋爱生活方式的研究,对于把握大学生恋爱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晓英  唐绍洪 《前沿》2011,(23):85-88
生活是人类除生产之外的又一重要活动,社会生活方式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社会范畴。从哲学视角把握社会的生活方式,把握生活方式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辩证关系,丰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科学、健康、文明、节约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青年生活方式的描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于中国青年生活方式的描述田科武青年的生活方式状况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开放程度是密切关联的。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了青年的观念更新,为青年生活方式的变革做了观念上的准备;社会开放程度和对青年宽容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18.
对于良好生活秩序和理性生活方式的追求历来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哈贝马斯将公共领域理性生活方式的实现纳入其政治哲学的研究范畴,指出以商谈为原则的沟通和对话是理性生活方式构建的基本前提,话语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平等有效的商谈制定并遵守行为规范;程序主义法律体系的建制和保护是理性生活方式构建的根本保障,人权和人民主权、私人自主和公民自主通过此体系实现了统一和协调;以交往网络为特征的公共领域是理性生活方式构建的理想空间,公共舆论和规范性共识在这个自由交流的空间内产生和形成。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政治生活方式的典型特征张永强公民的政治生活方式,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一定社会为公民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使公民得以在政治生活领域以某种方式生活;其二,作为社会主体的公民,在一定条件下,以什么行为态度在政治领域活动,并表现出相...  相似文献   

20.
范俊玉 《桂海论丛》2002,18(6):59-61
构建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已呈现出许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新趋势,但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在此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提出构建现代化生活方式所必须有的价值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