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之一。为充分发挥《基础》课的应有作用,应注重其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教育教学考核方式创新、教育教学队伍创新等。  相似文献   

2.
依据新时期高校《基础》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开展《基础》课教学问卷调查,对《基础》教学实效性进行综合分析,为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努力提高《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还不尽人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缺失的现状还比较严重。思政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从教师教育教学的角度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大力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把握立德树人、以德化人的宗旨,着眼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慕课思维带来的新的发展思路使整个教育界产生了触动,对公安类高校教学来说,开放式的课程内容、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多主体的交流互动是慕课带来的最为实用的启发。我国公安类高校需要理性对待慕课建设,合理定位慕课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尤其是对自己的师资培养,教师不再是绝对权威的代表,教师的价值观引导和学生自我价值的建构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不少专家学者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材、教学模式等方面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进行研究,取得较好的成绩。随着自媒体的到来,微语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基础课》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如何发挥学生、教师在《基础课》中的"双主体"作用,切实有效的转变《基础课》的教学,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6.
高校人文通识课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德性与知性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与情感诉求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武汉大学开设了“《四书》导读”精品通识课.在教学目的上,该课程介绍了研读经典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并系统阐发了《四书》的义理框架及其基本观念.在教学方法上,一方面发挥教师的指导与示范作用,一方面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强调知行合一.在教材及其学习上,强调兼顾专业性与通俗性,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在考核方式上,采取基于原典文本的经典诠释方式,强调活学活用,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校健美操课程在新的教学改革中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同时提高健美操教师的专业技术与综合理论知识,才能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期,高校"思政课"面临着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高校扩招和减少成本投入的双重压力下,表现得越加突出.怎样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使得"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本文以高校"思政课"学生考核方式为切入点,突破传统的考核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创新和运用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成为高校"基础"课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活用历奇教育教学新手段、善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法来演绎"基础"课教学,并辅之以教师的个人魅力,可以实现"基础"课教学的突破,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当今思政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大学生入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教学角度来谈如何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其全方位和全过程,是推动其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政治要求,同时也是思政课教师履行职责使命的实践要求。要以“五个牢牢把握”为基本遵循,通过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加强现代技术的运用和思政工作大格局的构建等方式切实提高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形势与政策》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了解时事政策,增强政治敏锐性,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的重要场所。开展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有利于大学实现教学教育目标。讨论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和群体交互式的教学法,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具有激发学习热情、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课作为思想认识导向课 ,是大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也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开端。适逢全国人民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之际 ,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应当积极行动起来 ,以《纲要》实施为导向 ,大力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 ,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 ,切实增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实效 ,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博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作为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的信息载体日益流行。利用博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空间,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了心理健康工作者与对象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高校要充分利用博客的开放性、共享性、隐蔽性和虚拟性特点,鼓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建立自己的博客,使博客成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载体。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的主渠道。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教材的内容、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等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让高校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课程的改革创新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高校逐渐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为促进思政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与努力。然而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发现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深度不够、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红色教育理念不够重视等教学问题,极大影响了当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改革。对此,高校应加大思政教学与红色文化融合改革力度,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百余年党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最丰富、最生动、最有力的宝贵资源,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高校在开展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上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在资源整合、师资水平、教育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党史专业素养,充分挖掘百余年党史与教材知识的链接点,采取多样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构建高校大思政“红色育人生态圈”,切实把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各环节,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8.
博客作为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的信息载体日益流行。利用博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空间,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了心理健康工作者与对象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高校要充分利用博客的开放性、共享性、隐蔽性和虚拟性特点,鼓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建立自己的博客,使博客成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载体。  相似文献   

19.
"微时代"背景下,"微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出现课堂教学管控难度加大,教师教学空间范围扩大,教学主客体关系模糊化等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要顺应时代发展,转变教学理念,探索教学"微模式";要更新教学方法,重塑教师"微权威";要完善教学设施,保障教学"微条件",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既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又体现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现代化转型。针对目前思政课网络教学的现状及发展困境,本文从教师角色转变、资源整合共享及强化师生人际互动三个方面对发展和建设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