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研究与概括各民族文学及各国文学的特性,应该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基本单元、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进行宏观的比较研究。在宏观比较文学的视阈中,可以将法国文学的总体特征概括为三个方面:一,“爱争吵”、好论战是法国作家的天性:二,游走于“政治夹缝”是法国文学的独特风景;三,追新求奇是法国文学嬗变发展的特征。这三个宏观特征的概括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法国文学的民族特性,也可为法国文学与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提供宏观参照。  相似文献   

2.
本文由德国视角中的法国科研现状、德国对法国科研体系的观察与研究、德国与法国的科研合作以及法国科研的国际合作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的内容重点为法国的创新政策与框架条件、法国科研政策支持的领域与重点、科研经费的来源以及目前优先资助的项目领域;第二部分以法国科研体制层面的新发展、科研机构改革的横向合作机制、科研机构与科研评估机构为重点介绍德国对法国科研体系的观察与研究;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德法两国之间的科技合作机制、主要合作机构与合作重点领域、第四部分为法国科研的国际合作近况。文中的有关数据与信息源白于德国外交政策协会(DGAP)、德国法国研究所(DFI)、德国法国历史研究所(IFHA)、德国驻法国大使馆、法国驻德国大使馆以及部分德国高等院校的法国研究所或法国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与团体2008年以来发表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以及德国对法研究活动的有关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3.
让-马克·帕里西斯(Jean-Marc Parisis,1962-)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极其陌生的法国作家,尽管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已经发表了近十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小说,主要有《快餐的忧郁》(La Mé lancolie des fast foods)、《艺术家的中学》(Le Lycée des artistes)、《从一生开始》(Depuis route la vie)、《巴黎式婚姻》(Mariage à la parisienne)、《身体》(Physique,2005)、《之前、之中、之后》(Avant,pendant,après)等,最后这本小说曾获得2007年的罗杰-尼米埃文学奖。  相似文献   

4.
沈洋 《法国研究》2011,(2):96-99
17世纪中后期,法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与海军,法国成为海上强国,在印度、非洲和美洲等地扩大了势力范围。从18世纪初开始,法国海权受到英国的挑战,经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年)和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国摧毁了法国的海上力量,法国的海权走向衰落。本文从政治、经济、海军三个方面对18世纪法国海权衰落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2022年法国总统选举是法国乃至欧洲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近几年来,法国政局正持续处于历史性的重组与调整之中,传统大党日渐式微,新兴政党迅速崛起,使得左右分立的传统政治格局出现新的分化态势,种种不确定性的变化不但对法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使之成为观察当代西方政局变革与经济社会发展调整的重要窗口。同时,未来法国政权的重组同样会对面临诸多困境的欧洲一体化及欧盟改革产生深刻影响,从而也会影响到欧盟参与世界格局重塑的能力及其行动空间。在竞选运动期间,诸多政党候选人所表达的政策主张及其背后的价值诉求,也是理解当代法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对外关系走向的重要凭借。鉴于此,本刊编辑部邀请学界多位学者,以笔谈的形式,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法国2022年大选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局势与思潮进行分析,借以深入理解法国大选所涉诸多议题的潜在影响。此次笔谈共有六篇文章,分别为《马克龙执政回顾及竞选前瞻》(慕阳子)、《法国大选与外交政策——戴高乐主义的回归?》(张骥)、《中法关系的机遇与挑战》(武亦文、王朔)、《马克龙在大选中可支配的经济和金融工具》(赵永升)、《泽穆尔蹿红与法国移民政策》(王鲲)、《何以“平等法...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们经常能听见这样的新闻。某某处的天价豪宅被售空;某一价值连城的珠宝被一神秘人物购走;世界顶级奢侈品展首次从欧洲转战中国,大众热情高涨,营业额一路飙升,参展商满意而归;LV等奢侈品牌纷纷进驻中国,大有蓬勃发展之势。在法国,LV专卖店,老佛爷百货(Lafayette)和春天百货(Printemps)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歌曲与第二语言学习、歌曲与文化的关系出发,剖析法语歌曲在法语教学中重要地位,并探讨如何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歌曲;同时以魁北克当红乐队Mesaieux的一首流行于当地的歌曲《Dégénérations》为例,说明如何在课堂上基于“五步分析教学法”,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入手运用法语歌曲,辅助法语教学。  相似文献   

8.
1995年10月4日,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syst6medeprotectionsociale)庆贺了自己50周岁的生日。1945年的这一天,由戴高乐总统签署的法令奠定了以“连带责任”为原则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尽管探本求源,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就已有了先期的社会保险制度(syst6med’assurancesociale),但1945年的改革更加完善,更加雄心勃勃,使社会的受益面更广。著名的“三U”原则(Unit6一统一,Universalite一全民,Uniformite一均衡)的确立,旨在给予全体公民以同等的社会保障。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证实了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生命力和有效…  相似文献   

9.
法国经济生产力过剩吗?(法)克洛德·维蒙著丽泉译如果把法国近十年的经济状况与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作比较的话,法国经济按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点创造就业的成绩是最小的。根据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CDE)的统计,1979年至1990年期间,法国的就业增长平均为年...  相似文献   

10.
引言 在1990,1992和1994年,法国著名的语言学家Catherine Kerbrat-Orecchioni女士先后发表了三卷题为《话语交际》的论著,这套著作除详细介绍了欧洲和北美地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发表了她本人在该领域的理论贡献。该套著作发表之后,作者被法国政府任命为“法国国家专家”(Institut de France).并在她的研究基础上,创立了“互动语言学”专业,至此该研究领域在法国正式被语言科学界认可。  相似文献   

11.
法国翻译理论在西方翻译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对法国翻译理论的介绍和研究较少,仅有的研究主要限于法国重要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的研究,缺乏对法国翻译理论的宏观把握和梳理。本文拟对法国翻译理论的源流进行梳理,将其划分为起源、发展、成熟、沉寂、鼎盛五个阶段,以期展现法国翻译理论史的概貌。  相似文献   

12.
谈方 《法国研究》2013,(4):59-63
奇幻小说是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奥尔拉〉〉更被西方文学评论界认为不仅是莫泊桑短篇小说创作的巅峰更是奇幻文学的杰作之一。莫泊桑的奇幻小说是对西方传统奇幻小说的革新,通常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中的病态现象,游走于理性与非理性的边缘。短篇小说《奥尔拉》即通过对主人公逐渐陷入疯癫过程的精细记录,显示了人类理性在面对浩瀚宇宙中的奇异现象时的无力和恐惧,表达了莫泊桑对人类理性力量的怀疑和悲观思想。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包法利夫人》完成于1856年并于1925年由翻译家、小说家李劼人译成中文,十年之后译者本人的文学创作《死水微澜》在中华印书局出版。这部《死水微澜》被誉为李劼人学福楼拜式的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代表作,它的问世引来中国文学界的重视,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关于两部小说的文学评论不断涌现。在这些文章中,我们发现关于《包法利夫人》和《死水微澜》两部小说的文学比较的文章虽然很多,但是很少有人从作者本身的角度来深入研究两位女主人公结局不同的原因。本文试图从两位作者的政治主张、文学选择、人生态度等几方面去了解作者的创作构思,进而找到两位女性生活经历相似但结局却不同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4.
陈蕊 《法国研究》2012,(2):7-12
作为法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和代表作家,阿尔贝.力口缪在其戏剧作品《误会》(Le Malentendu,1944)中注入了对生存意义和死亡本质的思考。加缪的死亡观之形成,不仅与作家的个体经验和感悟有关,同时也反映了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以及西方文明“直面死亡”的传统。本文试对《误会》中的死亡主题加以探讨,从而进一步揭示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观——“荒诞”与“反抗”。  相似文献   

15.
陈静 《法国研究》2011,(3):27-31
西蒙娜·德·波伏瓦在其回忆录第一卷《一个循规蹈矩的少女的回忆》中叙述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女时代。根据菲力普·勒热讷关于自传契约的理论,波伏瓦必须诚信叙事。然而诚信并不意味着言尽一切,所以必须有选择地围绕一个中心记述往事。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波伏瓦个性史的起源。回忆少女时代是波伏瓦拯救过去的方式,从而赋予了自己的生活以一定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6.
姚历 《法国研究》2012,(4):54-59
在中世纪后半期,随着城市公社运动的兴起,城市权贵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开始出现。他们即不同于普通的城市民众,也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上与传统的封建贵族有着本质的差别。他们的命运与城市的公社制度紧密联系,随着公社的自治或部分自治,他们在法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随之扩大。而当王权加强,公社开始衰亡时,他们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作为城市权力和经济的代表,他们的命运也是中世纪城市历史的缩影。随着他们的衰败,城市也逐渐走出中世纪,进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阿兰-米歇尔·布瓦耶是法国副文学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副文学观由单数到复数形态的悄然转变,为我们深入考察该学派对“副文学”这一核心术语的界定、理论推演及其引发的思想冲击提供一个动态视角。他对副文学与文学之间由二分两立到互化交融发展态势的剖析,为总体文学理论研究开拓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从奥朗德和执政党面临的局势看,法国似乎正陷入“不改革不行、改革即引发危机、而危机又反过来制擎改革”的泥潭。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政治研究中心命名为“2013法国,全新的断裂”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法国“民众对于政治生活的愤怒达到极致”。当前奥朗德的信任度现已下跌至30%,成为自1981年以来法国“最不受欢迎”的总统。经济困顿、社会问题重重、政治激荡,多重危机交互激励,令法国政治运行于高风险之下。法国的启示在于说明了国内经济停滞的危害性和经济发展重要性,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需注意力度和处理好同民众的关系,而内政上的压力是无法通过外交行动来实现解除的。  相似文献   

19.
安德烈·马尔罗对人类境遇的哲学探究贯穿其一生的文学、艺术创作和政治生活。自身经历、时代和伟大人物的影响促使他走向了对人的存在的哲学性探索。人的存在是悲剧性的。个体总是尝试使用各种方式摆脱人的存在的荒诞,唯有艺术才是最佳的超越方式。  相似文献   

20.
波伏瓦的《模糊性的道德》对人类的生存状况作了深刻的思考。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影响下,波伏瓦开始研读黑格尔、克尔恺郭尔、康德等哲学先驱的著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存在主义哲学观,提出了“存在的模糊性”的观念,并且从美学、自由、行动和时间等角度分别阐述了其模糊性的特性和体现,最后提出要建立一种模糊性的道德。她主张承担自身的存在,争取自由,让我们的存在处于向无限性开放的有限性中。正像那个古老的谚语所说的那样:“不管结果怎样,做你该做的事。”如果每个人真的做他该做的事,那么每个人的存在将得到拯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