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后     
11月,我们在关注法国的骚乱。这是一场被法国媒体称为自1968年“五月风暴”后最为严重的社会骚乱,时间之长——持续了3个星期,范围之广——席卷法国近300个城镇,形式之剧烈——来自移民聚居区的法国青年焚烧汽车和店铺、袭击警察、抢劫财物,种种暴力场面让世人惊呼:“优雅而浪漫的法国到底怎么啦?”。按各类媒体的评述,造成这一事件的主因乃是移民融合问题。这倒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各位不妨参阅本刊2003年第3期刊登的“‘共和同化原则’面临挑战——法国的移民问题”以及同年第4期发表的“‘共和模式’的困境——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大陆佛学研究出现了一股“文化热”,将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看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佛教与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跟随着这股潮流,有关日本文化的研究也掀起了高潮且日趋精进。据不完全统计,近20多年来发表的论文达上千篇。通过国内出版的著作和学术杂志上所发表的论文,对佛教和日本语言文字、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作分析综述,以期廓清这些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3.
十八世纪末期,一个与启蒙时代各大思想家同时但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勒格朗多西(Legrand d'Aussy)发表了三卷本的《法国人私生活史》。这一著作在当时理性主义的灿烂光环下,影响弱小,很快就被人们淡忘了。然而,自本世纪六十年代来法国日益  相似文献   

4.
克里斯特瓦的互文性概念提出后,首先得到了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的阐释,这集中反映在巴尔特1973年为法国著名《通用大百科全书》撰写的《文本理论》中这一词条的发表,“如是”小组的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及其核心概念互文性被正式引入了“文学共和国”的体制话语。尽管这一理论依然因其论战色彩和极端态度而令许多研究者感到无法亲近,但文学史家必须承认,它已经构成了20世纪法国文论遗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出版的契机我要谈论的是洛特雷阿蒙,而不是法语中的“Lautreamont”。我不会读“Lautreamont”,也不懂“e”上面的重音符号有什么意义或者必要。伽利马出版社1970年版《七星文库》中列出的研究洛特雷阿蒙的专著已达300多种,散见于杂志的各种文章不计其数。我的谈论不涉及对诗人的褒贬,也不想成为法国文学界的主流批评在远东的沉闷回声(或迟到的鹦鹉)。在法语中他被谈得太多,在汉语中他却很少被提及,即使在那些“先锋”杂志的专业的诗歌研究领域。洛待雷阿蒙并非只是一个法国诗人。在世界范围内,他也许是最具有启发意义的大诗人之…  相似文献   

6.
1964年,在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之际,法国总统戴高乐就说过:“对一个有着5亿人口的中国,怎么可以再继续忽视下去呢?”如今中国人口已经有13亿之多,而且她的经济发展又达到了令人瞩目的程度。法国当代哲学家、汉学家弗郎索瓦·于连也认为,“人们对中国感兴趣有许多原因,或由于中国灿烂丰富的文明,或由于看到她在世界上日益显示出来的重要性。”(2003:3)的确,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关注着中国,法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7.
以“特殊制度”为标志的法国养老保险具有鲜明的行会主义特征。因长期财政亏空,“特殊制度”被视为拖累法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弊病,而成为自20世纪90年代起历届法国政府改革的对象。然而,所有以取消“特殊制度”为目标的改革均无功而返。借助对夭折的“积分制”改革的分析,可以发现结构性并轨改革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法国养老保险体系的财政失衡问题,而且由于完全背离了塑造法国社会生活的文化价值观而遭到强烈抵抗。在法国社会共存着脱胎于旧制度等级社会的“特权情结”和继承于大革命共和体制的平等原则。这对矛盾的价值体系一方面推动对行业专属权益的争取、捍卫以实现不同行业在职业身份认同上的“平等”,另一方面引导在绝对意义上追求现实利益的“平等”。同时承载这两种“平等”是“特殊制度”无法完成的使命。在法国社会还没有完全为了实现商品性“平等”而准备放弃社会性“平等”的情况下,“特殊制度”既不会被完全接受,也不会被完全废弃。这决定了法国养老保险改革很难突破参数调整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鲍里斯·维昂的代表作《流年的飞沫》以其敏锐、深邃的思想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被公认为法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并被冠以“当代最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的美誉。目前法国对这部作品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对小说语言技巧的分析,我们认为小说叙述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童话性特征同样是其艺术价值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本文试从叙事角度的童话性、语言角度的童话性和童话性空间的展现三个角度来对《流年的飞沫》的童话性特征进行探讨,并从小说中童话性和现实性的对立角度,揭示出小说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Hildred Geertz曾对爪哇传统家庭做了实地考察,并完成一部著作《爪哇家庭:关于家族和社会化的研究》(The Javanese Family, A Study of Kinship and Socialization, 1961)。在这部著作中,她对爪哇“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内部成员彼此的关系,“扩延家庭”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一年初——一九八二年底,我在巴黎高师进修访问期间,就给罗伯斯比尔的评价问题曾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史学家弗洛朗斯·戈蒂埃交换过意见,她还给拙作《评罗伯斯比尔》(一九七九年十月《历史研究》刊载)写了书面意见,该“意见书”②言简意骇、观点新颖,读后颇受启发。从“意见书”来看,弗洛朗斯·戈蒂埃确实是一位对法国大革命,对罗伯斯比尔有很深研究的专家,无怪乎索布尔在给我的信中说:“在这方面的研究她比我更好。”但就她的观点来说,她把罗伯斯比尔说成是“反自由主义”的,“反资本主义”的,“反帝国主义”的、“国际主义”的等等,这是我怎么也不能赞同的。  相似文献   

11.
亚当·沙夫教授生于1913年,曾任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发表过多部著作。50年代的不少著作曾是当时高等学校的教科书。60年代因发表《马克思主义与个人》,被批判为修正主义者,80年代初又在国外出版《处在十字路口的共产主义运动》一书,再次受到批判,并开除出党。波兰制度发生剧变后,沙夫教授不但恢复了党籍,而且被一些政治组织誉为“思想之父”。波兰统一工人党解散后,他再未参加任何政党,但始终认为自己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说:“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仍将选择这条道路。” 本文是沙夫教授1995年底在波兰出版的新著:《困惑者记事》的片段摘译,标题和文内小标题为译者所加。 沙夫的观点仅仅是他的一家之言,本刊发表的目的是供学术界了解和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文学在法国》和《法国作家与中国》在欧洲各国中 ,中国文学在法国传播与影响不是最早的 ,法国与中国的直接交流要晚于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 ,但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与影响却是最大的。法国是世界公认的欧洲汉学中心 ,而且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像法国那样有那么多心仪中国文化、推崇中国文学的作家 ,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像法国那样有那么多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学术机构、团体与专家学者 ,也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出版或发表了那么丰富的有关汉学研究的著作。因此 ,研究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与影响 ,在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占有极重要的位…  相似文献   

13.
米莱伊?卡勒-格吕贝尔是法国巴黎三大教授、女性与性别研究和法语地区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加拿大皇家学0院士、作家、小说理论家及美学家,发表了大量关于文学、电影以及性差异研究的著作,尤其写了很多评论当代作家如杜拉斯、比托尔、埃莱娜·西苏、克罗德·西蒙等人的著述.她的重要作品有:《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史或文学的修改痕迹》、《虚构功能:关于小说假象》、《伟大的时代——论克洛德·西蒙》、《从咖啡到永恒:写作中的埃莱娜·西苏》、《玛格丽特·杜拉斯或性差异的故事》等.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际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本访谈中,米莱伊?卡勒-格吕贝尔同时以作家、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教授的独特视角与美学观点解读作家作品,分析细致精辟,更加突出作品的美学特征和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以来,在浪漫主义与实证主义反叛性运动的冲击下,修辞学在法国逐渐名声扫地,于1885年被逐出法国中学的人文课程。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在涉及语言理论与诗学的俄国、捷克形式主义理论推动下,修辞学在法国重获生机。发源于俄国的形式主义运动在法国以结构主义的名号得以进一步发展,它教给人们一种崭新的文学创作与研究视角,有力地推动了以雄辩术为核心的文体修辞学的发展。研究乔治·佩雷克的作品,修辞学永远是最重要的切入点之一,因为他的作品在内容与风格上都属于文体修辞学研究的范畴。研究乔治·佩雷克的作品,一个要紧之处就是阐明佩雷克的“新形式主义”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古罗马修辞学的传统论题源以及作为亚里士多德修辞五艺之一的“记忆术”的普遍原则。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当今法国语言深受外来英语“入侵”的话,那么,当今法国语言学则保持了特有的“自主”性。美国的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虽然几乎统治了近半个地球,却没能取代法国语言学家们的新探索。法国当代语言学家、巴黎七大语言科学系主任安托万·居里奥利(Antoine Culioli)的新型语言理论及模式便是典型的一例。居里奥利长期从事语言学研究,经常在各语言学杂志上发表文论,阐述自己的理论见解,  相似文献   

16.
“我写作,故我存在”──谈萨特的文艺观袁义江,李彩蓉1964年,萨特发表了自传体作品《词语》,在这部著作中,萨特运用业已形成的存在主义观点细致地分析了他的童年,回顾他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的,指出他的思想与他的童年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为研究萨特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圣女贞德     
《法国研究》2006,(1):23-23
让娜·达克也叫“奥尔良少女”(1412-1431).让娜出身于一个普通家庭,她从来没有做过牧羊女,1425年,让娜听到“上帝的召唤”,让她去救当时的法国国王查理七世。那时查理七世的王位受到英国侵略者的颠覆。  相似文献   

18.
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无疑是二十世纪最具魅力的女作家之一,她独特的出身背景,传奇般的感情经历,特立独行的写作风格为她赢得了相当大的知名度,她桀骜不驯,不拘一格的写作手法也被无数文坛新秀奉为圭臬。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政治文化如何影响日常生活中的服饰演变?服饰的变化是否只是社会风俗变化的镜像?法国大革命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本文从艾琳·里贝罗《法国大革命的时尚》一书入手,并将其与相关领域其他著作逐一对比,分析近些年来西方学者尝试将政治、文化、艺术、历史融会贯通的新的跨学科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法国瑟依出版社1960年创办的《如是》(TelQuel)文学季刊是法国最著名的先锋派杂志,它在存在的二十余年中,发表过大量激进的宣言,挑起过多次大规模的论战,提出过许多颇具颠覆性的理论,整个这段时期的法国文化生活都与《如是》的历史密切相关,如新小说、新批评、新哲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思潮等的产生和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如是》。这个杂志周围聚集了~大批先锋派作家和理论家,他们一般被笼统地称为“如是派”,领袖人物是索莱尔斯(Ph.Sollers),我们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其他人还有拉康、福科、巴尔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