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灿月 《前沿》2008,(7):188-190
作为学术专论的序言,《〈红楼梦魇〉自序》以写实的态度,表述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精神与情感渊源,这为我们研究张爱玲与曹雪芹的精神特质共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学术专论《红楼梦魇》的非学术隐义的表征。她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导刊》2007,(10):32-32
人的一生中。总会不可避免地、不止一次地说“是”或“不”。说“是”与说“不”。是一种选择、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也是一门艺术。二者运用和处置得好,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运用和处置得不好,会留下遗憾,乃至后患。  相似文献   

3.
鲁迅逝世前一个多月,以超脱的态度写了一篇游戏文章《死》,他说他的怨敌可谓多矣,即令到死,我一个也不宽恕!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找点小事干,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些话,后来竞成了鲁迅的严肃的遗嘱。鲁迅自称是“随便党”,文笔很幽默,然而通篇的精神毫不含糊,是异常认真的。  相似文献   

4.
苏青是四十年代在沦陷区与张爱玲齐名的走红女作家,今天更多是因为张爱玲的关系而重新被人关注。“苏青是一个重视意识甚于技巧的作家”①,其作品的人性穿透力与艺术表现力均不能和张爱玲同日而语,又因对“直言谈相”无所顾忌,文风不免趋于粗俗,多为人诟病。苏青是正视世俗的,与张全玲相比,她更关注的是普遍意义上的女性生存境况。如果说张爱玲“出色描摹情欲世界,撕开其在畸形社会里‘异化’真实面目”o,苏青揭示的则更多是琐碎平庸的世俗生活中,在传统与时代的夹缝中受着双重角色的困扰的时代女性的尴尬处境。在“五四”目蒙思…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在他的短篇故事《世界之都》里,描写一对住在西班牙的父子。经过一连串的事情后,他们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男孩选择离家而去。父亲心急如焚地寻找他。遍寻不着之际,父亲在马德里的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儿子名叫帕科,在西班牙是个很普通的名字。寻人启事上写着:“亲爱的帕科,爸爸明天在马德里日报社前等你。一切既往不咎。我爱你。”海明威接着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惊人的景象。隔天中午,报社门口来了八百多个等待宽恕的“帕科”们。世上有无数的人在等待别人的宽恕。宽恕的受益人不只是被宽恕者,还有和他们一样多的人可以得到好处———就…  相似文献   

6.
200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正当全国普遍举行纪念活动之际,竟有人在北京举行所谓《张爱玲与本土文化——张爱玲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对日寇占领上海期间出名的“作家”张爱玲及其作品进行“怀念和专门讨论”。据媒体介绍,参加座谈会的几乎都是一些在日本投降后出生的中青年,他们的争论,主要根据张爱玲当年的作品以及一  相似文献   

7.
时下,有的人、有的文章大谈、侈谈领导干部要“多行宽恕”,表现出对领导干部胸怀大度的饶有兴趣,然而笔者对此却颇多另一番感触。 “宽恕”,即:宽容,饶恕,不记旧恶、不计宿怨、宽以待人。这的确是人之美德,应该提倡。只有人人都能付出一点爱,相互同情和理解、相互宽恕和忍让,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睦相处,才能“洒向人间都是爱”,生活也才能相安无事、平安和谐。我们有的同志,在街里邻居之间、在单位同事之间、在工作接触对象之间,关系都搞得比较紧张,究其原因,除自身德行修养比较差之外,主要的恐怕就是不能与人为善。所以我们的先人早有明训:“宽容饶恕”不啻是美德,更是“聪明人之举”。“得饶人处且饶人,退步行最稳”。([明]冯惟敏《醉太平·家训》)  相似文献   

8.
感悟宽容     
<正> 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这是一种美德。当然,宽恕伤害自己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要把怨气甚至仇恨从心里驱赶出去,的确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胸襟。就像一本书上说的,“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不需要一味地、刻意地去消除仇恨,而是不断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仇恨自然没有容身之处。”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曾经写过一至理名言:“出名要趁早。”一个对张爱玲知之甚少的成都小伙子的艰苦创业。一路前行,确实用自己的行动早早地证明了张大才女的“名言”。  相似文献   

10.
观点看法     
<正>性是什么?性是一种艺术,一种态度、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如果不懂得性,也就不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宁波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柳建发,目前刚开始他《寄生虫与性病学》全校公选课的开学第一讲,可容纳百人的选修课教室就已“爆棚”。据悉,这是浙江省高校中惟一此类公选课程。好莱坞当然有“潜规则”游戏,只是我竖决不玩……什么是界线,会让自己精神“骨折”的我坚决不“野”,因为我知道自己总归是“野”不起的,骨干里我还深藏着个自尊的魂。  相似文献   

11.
创先争优关键在一个“争”字。“争”体现着一种精神.透视出一股干劲。“争”决不是干成啥算啥的无所谓态度。它是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搏精神;“争”决不是推诿不愿担当的态度,它是一种“舍我其谁”的责任意识;“争”决不是“小成即满”的意识,而是一种“勇于超越”的工作干劲。只有“争”才能使活动彰显活力,形成百花齐放、生动而见效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坛》2014,(11):47-47
任建明在2014年9月(上)《人民论坛》撰文《官场人际关系与政治生态》认为,不健康的、异化的人际关系在党内、政府内蔓延,导致我国政治生态在局部上的恶化。想要建构健康和谐政治生态,一是要切实做到以“零容忍”态度和行动惩治腐败。这就必须要依靠深入的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使反腐败机构获得充分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反腐败机构能确保高度的廉洁性和专业性。这样,就能肯定地把“老虎”消灭在“苍蝇”阶段,而不是纵“蝇”为“虎”。二是要彻底改革选人用人体制,变“伯乐相马”为“规则赛马”。  相似文献   

13.
微观点     
《人民公安》2012,(4):29-29
自己宽恕自己? 段郎说事:社科院调查显示,近四成公职人员认可当“裸官”。且级别越高的公职人员对“裸官”更宽容,甚至超过半数认可子女拥有外国国籍或者外国永久居留权——宽容“裸官”的人或许正是“裸官”自己,且他们心里最清楚,这个社会诸多不稳定因素,正是他们所作所为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者爱也”,本人不仅对“严”的宗旨和教育功能无异议,而且对“宽容”的宗旨及其教育功能也有些肤浅的体会。所谓“宽容”,是指具有博大的胸怀,宽恕和谅解的心态。一个富有修养的人是“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民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学生“宽其小过,总大纲”,对那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以疏导为主,忌无限“上纲”;二是对那些对教育有逆反心理者给予谅解,宽恕,以言与行诱之;三是对那些错误较多或情节严重者(除不可救药者外),给予“宽大处理…  相似文献   

15.
1.运用语言的艺术。思想政治工作的语言,要求具有准确性、情感性、多样性。语言的准确性要求讲究分寸、实事求是,不讲“过头话”,也不模棱两可。语言的情感性要求刚柔得体,多采用态度  相似文献   

16.
品味新课改     
学习新课改理论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但对我而言,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我不是很认同它,反而觉得这种课改理论所倡导的“相信学生、放手学生”是一种不太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所以一直对它抱有鄙视、甚至敌对的心理直到有一天,在看了学生的“意见书”之后,我才彻底醒悟。一轮测验之后,学生们成绩很不理想,我很是着急、懊恼,弄不清楚问题出在了哪里,也不明白自己那么认真、努力地教学,为什么成绩却是如此地不值一提。找不到说服自己的理由,我把注意力转向了学生,向学生征集了“意见书”在仔细地阅读之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学生几乎一致反映“:…  相似文献   

17.
她从海上来     
<正> 1995年9月8日,在美国洛城的一个普通公寓里,张爱玲沉睡在地毯上,宛如梦游一般,只是这次她忘了回来。在异国他乡张爱玲的墓碑上,写着:“全然不是这样的”,这为她传奇般的一生画下了一个诡异的句号。如果不是电视连续剧《她从海上来》的追忆,也许人们对张爱玲的了解还是在那片迷雾中。将于10月播出的这部剧集,使张爱玲这位被议论了半个多世纪的女人,再次成为街头巷尾热门的话题。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起落的人生与用文本筑成的迷梦,也许这就是张爱玲的  相似文献   

18.
史福伟 《人民论坛》2014,(2):212-214
毛泽东确立了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坚定自信,这自信来源于彻底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防止党的精神懈怠;来源于对腐朽制度和反动势力彻底的革命精神,以防止党内的消极腐败;来源于彻底相信人民力量和彻底贯彻群众路线的态度,以防止党脱离群众.在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应继续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彻底信仰,保持对腐朽观念和旧制度的彻底革命精神,彻底贯彻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9.
“不抛弃不放弃”!汶川抗震救灾中人们的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让人刻骨铭心.不抛弃不放弃.展现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情感,是一种执著。这种态度、情感和执著,产生了无穷的力量,延续了无数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两个纳入” ,提纲挈领。实施起来既宏观又具体 ,大到企业体制和机制的完善 ,小到每个干部工作责任的划分 ,从学习研讨到制度制定 ,从目标责任的确立到环节过程的落实 ,工作千头万绪。但关键在抓落实 ,而抓落实的关键在干部的思想作风。一、加强作风建设是实施“两个纳入”的客观要求。1 从对“两个纳入”的态度看 ,不端正干部的思想作风 ,推行“两个纳入”很可能“雷声大、雨点小”流于形式。“两个纳入”是一个既有新意又有争议的命题 ,在执行中难免出现不同的理解、态度和方法。我们认为有三种态度不可取 :一是跟着喊、照着搬 ,与单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