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孙秀云 《行政与法》2004,3(7):12-14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人的一切潜能的最充分、最自由、最全面的发展和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具体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是理论与现实的统一、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观点,使"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论基础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也成为社会各界热烈讨论的重要话题。基础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使其本应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力量,但现实教育的变调却使基础教育非但没有缓解和消除各种社会失谐问题,还再生和强化了原有的问题。为切实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基础教育从初级目标上而言,要能够成为消释社会差异和不平等结构的“缓冲带”;从高级目标上而言,要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及建设和谐共同体的中小学校两项任务。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构建与经济犯罪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指明了我国社会建设的方向;也是我们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前提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促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为我们犯罪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的依据,使我们的犯罪对策研究具有了一个崭新的平台,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我们的犯罪对策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在犯罪研究中体现党的政策,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精髓,并在社会主义和谐理论的指导下将犯罪对策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本刊编辑部在上述的理念下,特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和谐社会与犯罪对策研究这一专题展开讨论和研究,以便能够结合当前的新的形势将我们的犯罪对策理论研究引向深入。犯罪对策研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与时俱进,在目前新的形势下,如何稳定社会、保持一方平安,做到打防结合,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使一个理论课题,和谐社会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那么就来听听我们的犯罪对策理论工作者的独到的见解和各自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谐社会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作为全面社会发展的学说,其关注的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多要素的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和归宿的,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高价值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社会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其"生命线"的作用,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角度看,这种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娄厦  滕建华 《法制与社会》2010,(10):175-176
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个重要的时期内,我们一定要使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最终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重中之中。所以,关注人的发展目标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实践价值。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不仅是一个科学的世界观,更是一个科学的方法论,它不仅揭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还要求我们把对人的关怀和价值体现在发展的最终日和发展的每一步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面临着新的历史性跨越,把握国家发展的时代主题,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求,引领政协工作去开拓新视野、解决新课题、增添新内涵、开辟新局面,充分发挥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社会稳定中的强大合力作用,最大限度地把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团结起来,把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在深入改革、发展与稳定的时代潮流中进一步彰显其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
于宁 《中国律师》2006,(11):6-7
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正更加庄严而紧迫地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及全面部署,为中国律师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为律师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是时代赋予中国律师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其构建过程必然要凸现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的觉醒,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尊重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的地位,促进人的主体性觉醒,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为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的大概念,涉及到具体工作,就要看我们的工作思路、每项决策是否在理念、方法上显现出较高的能力和水平,是否与我们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促进了工作的发展.为适应新的工作目标,年初,我们从法制建设的高度,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提出了增强"五种能力"建设,全面推进违法行为矫治工作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事实上也是利益、矛盾多样化的社会,建立多元兼容,活动有序、彼此和谐的社会,既是实践的需要也是理论的呼唤。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给司法公正提出了新的要求,司法鉴定作为诉讼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活动,通过对司法公正的影响而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影响,并在其与和谐社会的契合与背离、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运动中寻求完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各阶层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各阶层为之付出努力,尤其需要新的社会阶层承担更多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新的社会阶层,处理好新的社会阶层与其他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他们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任务和宏伟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人的平等发展、应有发展、人的社会特性和谐发展、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四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其实质就是人的最根本的发展。本文指出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在发展要求、价值取向、实现途径和相互作用四个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和谐校园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崇高理想,又是一种为之奋斗的现实目标。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且需要强大的文化基础作为支撑。文化基础作为一种社会观念,是长期起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千百万人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习惯,往往决定着社会的走向,这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列宁曾讲过,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十分可怕的。这启示我们,如果整个社会有一种积极向上、以和为贵、崇尚和谐的社会意识形态,并形成一种大众的社会文化倾向,那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比较容易了。普遍的社会文化意识和舆论,会形成一…  相似文献   

16.
欣闻“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在天津召开,我谨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出席论坛的各位朋友表示亲切问候!本次论坛以“构建和谐社会与律师业发展”为主题,是很有意义的。律师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职业优势,为推进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与正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为我国律师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为律师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是时代赋予我国律师业的光荣使命。我相信,通过这次论坛,大家一定会进一步统一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关系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俊莲 《河北法学》2007,25(12):51-55
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两者在本质上具有相通性.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原则,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体现和价值追求.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确认和体现,是以人为本的外部体现和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是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需要全面考虑,综合平衡。其中关注弱势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弱势群体是社会底层的基本构成,关注其生存境况、保障其合法权益,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实现保障人权这一终极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法律上之平等与公正的重要环节、是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的需要。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弱势群体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关于提高行政效能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效能是管理目标、工作效率和社会成果的统一。必须全面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增强环境竞争力。本文针对现行政府普遍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政令不畅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建设文明和谐社会角度,提出行政效能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的社会关系和谐发展的社会。人的社会关系全面发展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助于诚信友爱社会风尚的形成,能使社会充满活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拓展人的社会关系,从维护公平正义入手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