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闫晨 《法制与社会》2010,(19):14-15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致力于使社会更加和谐,它内在蕴含着保护一般人格权的精神。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一般人格权在促进和谐上的重要作用。同时,利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时机,在立法、司法和守法等各方面发展我国的一般人格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发展与宪法的发展总是相互推动和促进的,当前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宪法要先行完善为社会和谐前行铺就轨道。  相似文献   

3.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全党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保证。为实现党内和谐,在宏观层面上,要从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出发,推动党内和谐的思想创新;在内部层面上,要从规范党的执政行为入手,推动党内和谐的制度创新;在实践层面上,要以积极的态度服务社会,推动党内和谐的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4.
张耀东 《中国律师》2006,(11):12-12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谐”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作为律师,我们应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构建和谐的律师行业。要构建和谐社会,是因为社会还存在不和谐;要构建和谐的律师行业,也恰恰说明了律师行业存在诸多的不和谐现象。  相似文献   

5.
建设和谐社会的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伟志 《检察风云》2004,(23):42-43
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的过程之中。转型是为了发展,而发展的目标是要发展出一个和谐社会。同时,发展也十分需要以和谐为基础,以和谐为条件。不和谐,难以发展。转型期既可以是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也可以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这一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如何建设和谐社会?这得从有关和谐的几个基本问题入手。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处理好社会中的各种关系,使人们和谐相处,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是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关系不和谐,社会关系是难以和谐的。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利益和谐与社会和谐的这一内在联系,客观上要求我们以促进经济和谐为基点,进而构建和谐社会。这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要政治目标.刑事检察政策作为社会控制犯罪、促进和谐的重要工具,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要求我们党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本文围绕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个主题,从和谐社会的人文含义出发,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努力促成人际和谐、自然和谐和社会和谐,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9.
宋帅 《法制与社会》2010,(11):180-18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家庭和谐做支撑,家庭和谐需要良好的婚前教育,婚前教育能够有效的避免婚后家庭所出现的悲剧和伤痛,使婚姻当事人成为有初级婚姻知识的人,促进家庭的和谐美满,从而为社会和谐奠定基础。本文通过探讨婚前教育问题研究的原因,婚前教育的硌要性以及可行性举措,阐述了婚前教育对于家庭和谐的重要性意义以及任务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其"生命线"的作用,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角度看,这种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张占江 《法律科学》2007,25(3):87-96
政府与市场各自的缺陷及二者良性互动机制的缺位,是造成目前社会中种种不和谐现象的深层原因.依据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方面的分析,社会中间层主体是规制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的经济法领域内,实现政府与市场和谐互动的一条重要路径.目前的问题是,规范社会中间层主体的法律立法理念的偏颇、具体制度缺失.因此,匡正相关立法的理念,完善相关制度是亟待加强的.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而法治社会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法律的主要价值形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基础,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内容,也是法律调整的根本目标,是协调各种利益、处理各种矛盾的根本尺度。没有公平正义,社会主义便会失去灵魂的支撑,失去自身质的规定性;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没有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会失去动力。因此,应将公平正义确立为和谐社会的基本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3.
任何制度创新均为着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发展,须立足于本国国情.刑罚制度创新的开放、轻缓的趋势需在我国有其存在发挥效能的社会基础条件.我国本土法律文化中的"和为贵"思想(民间法)所体现的刑罚谦抑、重视民意具有化解冲突的正功能,是我国实行社会服务刑和社区矫正等替代刑措施乃至恢复性司法的基础条件,问题在于如何将民间法纳入国家法律系统中,使之成为"法律控制下的民间法".为减少"和为贵"传统思想影响下的负功能,应在刑罚制度创新中确立其适用条件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一个发展、公平、民主、文明、法治的社会,需要以良好的社会秩序为稳定器,为了获得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控制还是应着眼于使人们的行为具有可信度呢?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激化,构筑一个现代化的和谐社会,应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在理念、制度和实践中寻求和谐音符,以诚信为逻辑起点,以法治为保障,通过行为和谐、制度和谐、利益和谐,实现和谐利益。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的刑法立场与处置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一军 《行政与法》2012,(1):110-114
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群体性事件呈现多发、频发态势,极大地冲击了政府管理的基本秩序,同时对于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也造成了多维的负面影响,群体性事件的妥善处置已经成为法学理论所面临的新课题。从当下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发展趋势与特点来看,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立场应当是在保护具有合理诉求的民众利益的同时,积极体现与发挥"刑罚刚性",有力惩治群体性事件中的恶性犯罪行为。此外,我们还应当反思与完善现有的经济政策、分配制度与法律保障措施,重塑政府公信力,进而催生一个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以从根本上消弭群体性事件所隐含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构建和谐家庭着手。充分正确认识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将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稳定和发展。本文针对当前部分家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提出如何营造和谐家庭,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公共经济学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公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采 《金陵法律评论》2006,18(5):73-80,136
高等教育公平的特殊重要性是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推动作用.从公共经济学视角阐述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问题,收入分层是导致高等教育不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的政策思路应是:尽力避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个基本规律,即社会分层体系会通过教育体系去有效地实现自身的阶层封闭与自我循环,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8.
法律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松 《行政与法》2007,1(3):17-18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社会不公多与法律制度不公有关。完善法律制度,保证立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制度保障。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实现以体现公正价值,体现民众意愿,适应社会发展的良法之治。同时还应该完善违宪审查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9.
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达到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以及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发展。政府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应该把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认真研究、采取得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与体育纠纷的多元解决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体育纠纷也愈来愈多、愈来愈复杂,因此,建立健全体育纠纷的多元解决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良好的秩序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法律的功能和使命就是通过有效地防止、解决纠纷来形成和维持秩序.对和谐的推崇也表明社会力求通过平和的方式和手段,既包括必要的妥协、宽容和谦让也包括理性的是非判断和利益平衡,争取使纠纷各方达到和谐、互利和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