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国宪章》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奠基石,确立了以联合国为组织基础的当代国际秩序,建立了以安理会为权力核心的全球集体安全机制,规定了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确认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奠定了国际法真正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国、建设国际法治的坚实基础。经过70年的探索,联合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国际法体系,形成了由解决国家间争端、终止国际有罪不罚现象、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监督国际法实施、建设国际法能力等要素组成的国际法实施体系,并通过激活《联合国宪章》中的法治原则,改进和加强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内在动力机制,从而加强国际法的效力,维护国际法的权威,提升国际社会对国际法的信任,巩固以法律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中国不仅是战后国际秩序的主要创建者、坚定维护者和积极建设者,而且是联合国推进国际法治的重要倡导者。  相似文献   

2.
从1483号决议看联合国在战后伊拉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决议的通过标志着联合国对伊经济制裁的结束 ,为全面重建伊拉克铺平了道路 ,而且反映了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和秩序的现实 ,在重新确认联合国权威的同时 ,承认美国的主导地位 ,也给《联合国宪章》提出许多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
冲突中的平民保护问题已经与人权、人道主义干预、保护责任等涉及《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问题密切相关,是联合国维持和平、建设和平授权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国际法院、国际刑事法院判案的重要依据之一。虽然联合国在平民保护问题上已做出相关决议,但在实践方面,其效果与预期设想还存在差距,也存在诸多困难。将“平民保护”与“安全治理”联系起来,使“平民保护”成为安全治理的一个部分,加强联合国与所在国政府和民间社会在平民保护问题上的积极合作与相互监督,这对提高联合国平民保护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宪政及其结构缺陷与路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宪章>是当今国际宪政发展的集中体现,但存在着结构缺陷.当前联合国改革,不只是安理会重组,更是国际结构和秩序的变革.改革的深入,将使<联合国宪章>的构成更趋完善,并朝某种准世界性宪法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5.
侵略罪作为习惯国际法上的罪行,由于其政治性等特点,国际社会一直未能形成一 个能够被普遍接受的法律意义上的定义。国际刑事法院侵略罪特别工作组从国家的侵略行为与个 人行为两个层面上对侵略罪的定义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探索,最终在 2010 年《 罗马规约》 的审 查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侵略罪的修正案,以联大第3314 (XXIX) 号决议作为基础,将侵略罪界定为 一种由政治或军事领导人实施的、依其特点、严重程度和规模构成对《 联合国宪章》 明显违反的犯 罪。这是近年来关于侵略罪定义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形式上是以传统国际法中的预先自卫权为其理论依据的.传统国际法承认国家可以先发制人,但<联合国宪章>生效后,国际社会对于国家是否仍享有预先自卫权存在广泛争议.因此,先发制人在国际法上的合法性是不确定的.实质上,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大大超越了预先自卫的范畴,走向了预防性行动或预防性战争,它已经而且必将继续对国际秩序和国际法产生很大冲击.从根本上说,这是国际法需要完善的问题.不久前,联合国高级名人小组、安南秘书长在他们各自的报告中就武力使用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主张,对于国际法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992年宪法第84条,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提议,在审阅关于批准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的政府报告和国会外事委员会报告后,越南第九届国会第五次会议于1994年6月23日通过《关于批准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的决议》。《决议》内容如下:一、批准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二、通过批准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显示了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建立公平法理秩序,鼓励海上发展与合作的决心。三、在《公约》规定和国际法原则基础上,国会申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对其内水、领海的主权及对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辖和裁判权,要求别国尊重越南的上述权益。四、国会再次重申越南对黄沙和长沙两群岛的主权,并主张本着平等、谅解、相互尊重,尊重国际法,特别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尊重各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辖裁判权的  相似文献   

8.
科索沃"独立"的国际法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索沃单方面独立是非法的,它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和国际法中的人民自决原则.欧美国家对科"独立"的承认开创了一个危险先例,将引发联合国和国际法的价值危机以及国际秩序的震荡.重启谈判是稳定、持续解决科索沃地位问题的惟一途径,塞黑联盟模式或加拿大"国中之国"模式提供了范例.中国应该为营造塞科双方新的谈判氛围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地附属国相继独立的情况下诞生的。由于五项原则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它顺乎人心,合乎世界潮流,一经提出便得到许多国家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已成为当代国际法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传统国际法的创新,又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的概括与发展。 处理当代国际关系必须严格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美国政府推行人权外交,力图把人权作为当代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础,这种违背五项原则的主张是根本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性的2758号决议1945年联合国成立后,中国以筹建联合国和发起旧金山制宪会议四大国成员的身份,而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共产党通过它的代表董必武同志,出席制宪会议并签署联合国宪章,直接参加了联合国的创建工作。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理所当然地应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主席就此多次向全世界人民宣告。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多次致电联合国,申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的合法政府,指出国民党的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已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  相似文献   

11.
刘衡 《国际观察》2016,(1):121-134
《欧洲联盟条约》承诺欧盟"严格遵守和发展国际法",但最近欧洲法院处理的几起案例过于强调欧盟法的自治性,引发了对于欧盟是否继续"拥抱"国际法的担忧。欧洲法院的司法实践表明,欧盟法律秩序的产生和演进是欧盟重建欧洲国际法律秩序之努力的基本内容。近50年来,欧洲法院首先利用国际法律秩序促成欧盟法律秩序的产生并树立其相对于欧盟各成员国国内法律秩序的高度权威,同时借用成员国国内法律秩序,确立欧盟法律秩序相对于国际法律秩序的独特性和自治性,再以不断强化欧盟法律秩序的自治性的方式,试图逐步向欧盟法律秩序与国际法律秩序在欧盟范围内并存、欧盟法律秩序优于国际法律秩序及最终影响国际法律秩序未来发展的欧洲理想迈进。是否"拥抱"国际法服务于欧盟的这一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关于预先性自卫的合法性问题,学界争论由来已久,但始终未有能为国际社会接受的定论。可以预见,争论仍将持续,但仍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其症结在于习惯国际法上的预先性自卫权在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现代国际法体系上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制。令人担忧的事实是,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撇开联合国对南联盟发动长达78天的军事干预行动,破坏了二次大战后建立起来的由以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核心的联合国主导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的格局,严重损害了联合国的权威。从最近的事态发展来看,联合国正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一、联合国在科索沃危机中被边缘化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于3月24日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这是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侵略行为。在俄罗斯的要求下,联合国安理会于3月25日开会讨论科索沃局势,俄罗斯向会议提出了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印度三国的联合决议草案…  相似文献   

14.
浅论联合国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是联合国在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激烈较量中,迎来联合国绝大多数成员国强烈要求重新审视其地位和作用、进行革新的重要历史时刻,以至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庄重地宣布,联合国“来到了一个岔路口。这个时刻的决定性意义可能不亚于创建联合国时的1945年。”[1]联合国目前面临的严峻考验是,安理会的集体安全机制遭到单方面或通过临时联盟使用武力“先发制人”战略的严重挑战,致使单方面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于不顾悍然使用武力的行为趋于合法化。为此,安南秘书长呼吁  相似文献   

15.
“人权”在法律上是指“一个人作为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权利”①,当人权问题超越一国国内法界限上升到要由国际法来调整时,国际人权法就应运而生了。国际人权法产生于17世纪中叶,而真正发展起来是在二战之后。1945年10月24日世界上最大的普遍性国际组织联合国成立,出于对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惨痛经历的反思,《联合国宪章》将维护和增进“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作为该组织的基本宗旨之一,并把人权提高到和国家主权同等重要的地位。从此,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保护人权的国际法律文件,国际人…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西方国家对利比亚的连日空袭和西方驻科特迪瓦维和部队直接参与科国内的战斗,开创了联合国在处理主权国家内部事务问题两个危险的先例。这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欺压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弱小国家开了新的绿灯,将对国际安全与和平和联合国成员国的主权带来严重威胁和后果。为了制止和遏制这种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安理会决议的行径,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应立即行动起来,一是对《宪章》的有关条款作出明确的定义;二是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独立监督机制,审议和监督安理会决议的执行情况;三是安理会立即召开会议审议1973号决议执行情况,提出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9·11 事件后美国提出的“先发制人” 对外战略对以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为基础的现行 国际法律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 很可能成为大国使用武力推行其对外政策的理由, 从而威胁到二 战后经过几十年努力建立起来的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先发制人”战略并不能从国际法上的国家 自卫权中找到法律根据, 它是对国家自卫权的滥用。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必须发挥联合国集 体安全体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UN Peacekeeping Operations)是指联合国根据其有关决议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和平或维护和平的行动。其目的是遏制威胁和平的局部冲突的扩大或防止冲突的再起,从而为最终的政治解决创造条件。维持和平行动在《联合国宪章》中并未提及,它是联合国在调解和解决地区冲突的实践中逐步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9.
索马里海盗问题由来已久,并在最近几年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安理会于2008、2009、2010年连续通过有关决议,授权相应各国及区域组织打击海盗,并几次延长行动时间。对于安理会授权打击海盗的行为,在国际法上看,是国际合作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指导下的行为,是对联合国授权使用武力的新注解,同时也是对联合国与区域性国际组织关系的经典诠释。但该行为仍旧有一定的法律局限性。如何克服这些局限,并从根本上杜绝亚丁湾的海盗现象,是今后索马里海盗问题走向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论非国家主体的国际法律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国际法认为只有国家才能作为国际法的主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国际组织迅速增加 ,作用不断扩大 ,国际法主体增多 ,一些非国家主体也具有了国际法主体资格 ,促使国际法单一主体的旧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国家行为体相比 ,非国家主体的国际法律地位有所不同。文章结合国际关系实际案例 ,通过比较分析 ,说明非国家主体国际法律地位的特殊性 ,主要表现在享有权利的派生性和有限性 ,行使权利的间接性 ,执行决议缺乏强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