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慈善演进过程中,存在传统慈善、近代慈善、当代慈善三种类型,经历了近代与当代两次历史转型。传统慈善是一种养济型慈善,无论外在形态还是内在理念,均与农耕社会相适应,体现了对儒家大同世界的理想追求。传统慈善的近代转型,并非自身发展结果,而是千年未有变局的时代要求。近代转型后的中国慈善,开始从养济型向教养型转变,但也表现出一种夹杂新旧、兼具中西的“过渡时代”特征。中国慈善的当代转型则正式起步于21世纪初,目前尚在进行之中。当代转型之际的中国慈善,出现了全新的事物与观念,但仍保存着部分传统习惯。梳理中国慈善的传统历史与两次转型可知,中国慈善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其理想目标在于,维护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转,其对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慈善组织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慈善组织概念泛指从事慈善活动的组织,甚至有时也包括了福利组织;而狭义的慈善组织概念也称社会慈善组织,仅是指以从事慈善事业为目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即慈善类的民间组织。我们这里讲的慈善组织取狭义。像任何其它社会一样,慈善活动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但受中国历史文化和特殊国情的影响,慈善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却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具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慈善是人类共同的美德。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大多属于官办慈善,或者是在官方默许下的民办慈善:欧洲古代慈善大多是在宗教活动支撑下开展的,或者晚近时期国家主导下的宗教慈善:美国慈善活动的历史几乎和美国建国史一样长。尽管慈善的诞生地不在美国,但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美国慈善理论和实践无疑最受全球瞩目。本文主要以美国为标本,从慈善组织的角度切入,研究分析国外慈善事业如何围绕慈善组织的理论、法律、监管进行的一系列实践,并在此基础上综述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人事     
中国民政部在中华慈善大会上公布了第一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2010)》,旨在开创中国慈善事业的新局面。《纲要》的主要目标是广泛传播慈善文化、公民的慈善理念、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中国大中城市建立慈善服务网点;兴办慈善福利机构以及不断完善慈善政策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5.
慈善是一种事业,一种由民众慈善之举形成的社会事业;慈善是一种文化,一种由“爱”支撑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积淀。从某种意义上说,冷静看待中西慈善文化的差异,在传承我们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价值及其本质内涵的基础上,辩证地借鉴和弘扬有利于我国经济转型期的人类共同的合理的慈善文化,推动中国的慈善文化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应是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6.
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慈善事业,表彰慈善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企业和慈善项目,推动我国慈善事业更快发展,去年12月5日,2008年中华慈善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福建省慈善总会、厦门市慈善总会派代表出席了中华慈善大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对慈善的热情不是太高。去年11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慈善蓝皮书》指出:2009年我国社会捐赠量只有332亿元,与美国、英国等国相比,中国人慈善捐赠规模最少,所占GDP比例最低,目前中国人均捐款为25元。有一点《慈善蓝皮书》没说,如果扣除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单位组织的职工捐款,国人的捐赠比例更低、金额更少。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政》2008,(12):32-32
2008年11月11日,民政部与国寿慈善基金会在北京签署“国寿汶川地震孤儿助养项目”合作协议。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寿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杨超,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国寿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万峰出席签约仪式。  相似文献   

9.
周秋光 《求索》2014,(1):17-25
近代中国慈善组织的产生是思想文化、社会环境、经济发展以及国外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慈善组织在建设成长中设置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和顺畅的运作机制,保证了慈善救助工作的有效开展。政府为规范慈善组织发展提供了政策法规、监督管理以及财政资金等支持,慈善组织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交往活动也提升了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总体而言,近代慈善组织在维持社会秩序、激发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近代化方面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阮莹 《民主与法制》2011,(34):14-16
2011的中国慈善注定要与这样的两个人名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继陈光标的高调慈善、暴力慈善引出了关于慈善理念的广泛争议之后,微博认证自称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以活色生香的系列炫富微博彻底搅浑了慈善江湖,  相似文献   

11.
《上海支部生活》2011,(5):56-56
述评:中国的慈善事业还处于一个摸索起步阶段,出现任何不成熟的慈善机制和不成熟的慈善家都情有可原。关于“中国首善”,笔者愿意这样解释:陈光标是中国第一个在慈善领域引起广泛争议的人物。这说明我国的慈善事业和慈善人物正在获取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好事。  相似文献   

12.
陆敏  蒋妤 《中国民政》2011,(9):60-61
自开通“慈善通-中国”网站(WWW.cst.gov.cn)以来,苏州市沧浪区大力提升慈善公信力、透明度和凝聚力,构建网络慈善新模式。具体内容:一是公开透明,提升慈善的公信度。通过“个案故事”、“圆梦行动”、“慈善广场”等形式,及时发布、更新救助需求信息,募集救助资金。  相似文献   

13.
临到岁末,各种慈善活动纷纷登场。 有慈善的地方,就有借慈善之名的欺诈。李国华、“中国母亲”胡曼莉、明星义演收取出场费、某些企业诺而不捐……诸多丑闻不胜枚举,这些慈善弊案的是非对错都很分明,该法办的法办,该谴责的谴责。但是,慈善活动中的某些灰色地带,却让人一言难尽。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2月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民政部在这里隆重召开中华慈善大会,表彰为中华慈善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企业和“优秀慈善工作者”。福建省九届政协常委、现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新炎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李新炎先生荣获“中华慈善奖”,被评为全国“最具爱心慈善捐助个人”,获此个人殊荣的全国仅有74人。  相似文献   

15.
媒体关注     
《中国民政》2013,(10):32-33
慈善捐赠“两连降”社会期盼公益慈善突围变革9月21日,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款物捐赠总额约817亿元,是我国年度捐赠总额连续第二年下降。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均以“捐赠总额连续第二年下降”为题进行了报道。部分网民和媒体评论认为,慈善机构的公开性、透明度匮乏,制约了公民的捐赠积极性。中国新闻网发表评论认为,基金会透明度整体不合格,善款账目不清,  相似文献   

16.
千金散尽做慈善 倍受瞩目的“2008胡润慈善榜”4月2日发布,86岁高龄的余彭年再次蝉联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捐赠金额达30亿元。这是余彭年连续3次问鼎“胡润慈善榜”第一名。  相似文献   

17.
喧嚷的2008年带给国人的是一份不可替代的记忆。在这份记忆中,“灾难”将“慈善”推上了时代的前台。但热闹的慈善活动之后,是舆论对中国目前慈善生态的全面反思。社会思想家呼吁更纯洁的慈善事业,那些被认为具有“功利性慈善”嫌疑的,顿时从聚光灯下的明星,陷入到一片喊打声的窘境当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慈善事业的产生及其发展,与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先秦时期,孔孟、老庄等诸子学说体系里即蕴含着丰富的慈善思想,两汉以后,佛教的慈悲观、业报说和功德观也是中国慈善事业兴起、发展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9.
信息互联网     
《中国妇运》2012,(1):47-48,36
全国妇联 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颁奖晚会在京举行。11月23日由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把爱心奉献给孩子们一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颁奖晚会”隆重举行。晚会揭晓了“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他们是1981年至2011年间在中国儿童慈善事业,特别是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组织实施的公益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各界爱心个人和群体。  相似文献   

20.
毛磊 《民主与法制》2011,(17):28-30
对于陈光标式慈善。评论各异.赞誉肯定的多,批评质疑的也不少。难怪有人说:“陈光标,不过是转型期中国慈善摸着石头过河的典型标本而已。”慈善需要一种境界,是一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况味。它不单是有钱人的事业,更是全社会每个人的共同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