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福革 《求索》2010,(1):220-223
忽必烈从“济世安民无如孔教”、“穷理尽性莫尚佛法”出发,建立了元朝基本的政教并行的统治体制,分析并研究忽必烈汗在处理诸种事物过程中所展现的不同思维过程和整体的思维构想,是认识元初社会的一种方法。本文就忽必烈的哲学、经济、法律以及萨满教、喇嘛教思维方式等进行了归纳,期望能为进一步认识忽必烈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2.
公元1290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七年),元朝已控制了整个中国,其治下的武平(今内蒙古宁城)地区却发生了大地震。  相似文献   

3.
元代,在今天津市宝坻县出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塑像奇才——刘元。刘元又名刘秉元。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元,他因避讳元朝的元,改名刘銮。按当地的语音,銮读音为兰。刘銮死后,当地民众为纪念这位乡贤,将他的出生地命名为刘兰庄,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4.
时穷节乃现     
郭华 《乡音》2023,(7):43-44
<正>1279年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查到两个年号,一个是元朝至元十六年,一个是南宋祥兴二年。1260年忽必烈即位,1271年改“大蒙古”国国号为元,1272年迁都元大都(今北京)。此时的元朝正以势不可当之势,横扫中原。也就是在这一年,南宋在崖山海战中惨败,丞相陆秀夫背着末代皇帝赵昺投海自尽,“祥兴二年”(1279年)成为南宋的绝唱。这一年的农历九月,元朝一队将士押解着一个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的汉族官员,走到了滹沱河畔。虽然已经历九死一生,囚犯依旧目光炯炯,一身英气,他就是文天祥。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五世纪一位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边境)王子,经过10多年的苦苦修炼,最终创立了佛教,成为释迦牟尼(佛祖)。公元一世纪始,佛教逐步通过三条途径传入中国,一条是从古印度向北,经新疆沿“丝绸之路”传入西北地区;一条是从古印度向南,经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传入云南;一条是从古印度,经尼泊尔传入西藏。佛教在中国形成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一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传入蒙古地区始于元朝忽必烈时。忽必烈在进军川滇中,遇到了西藏年轻、聪慧、诚实、学识渊博的喇嘛八思巴,1260年他继位后,封八思巴为…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雄才大略的开国明君,还是承先启后的中兴英主,其彪炳史册的文治武功,总是和一大批德才兼备,清政廉洁,智勇双全,能征善战的文臣武将的忠心辅弼和效力分不开。元朝初年,被忽必烈拜为云南行省平拿政事的赛典赤可谓是其中之一他在治理云南的六年间,励精图治,刷新政治,建行省、置郡县,兴水利,定赋税,办教育,改善民族关系,使云南民族和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巩固了元王朝对云南的统治。对于赛典赤的政绩,元朝廷曾用“于是置郡县、置守令、行赋税、施教化。与中州等’哟评语加以肯定。至元十六年(1279年)…  相似文献   

7.
《台声》2009,(4):86-89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美丽的金莲川草原,茵茵绿草铺满了大地,黄色的金莲花像夏夜繁星在闪烁。这片被滦河圈起的草原上,矗立着一处规模宏大的古代都城遗址。700多年前,蒙古汗忽必烈在这里建立了元上都,欧亚各国的使者和元朝官员每年夏天都云集在元上都传播世界各国的文明。700多年后,曾经是一座中世纪的国际大都会在战乱和风雨侵蚀下已经沦为一片废墟。  相似文献   

8.
沈乾芳 《思想战线》2008,34(1):123-124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以忽必烈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不仅少了传统的处理边疆少数民族中"贵中华,贱夷狄"的思想,而且把云南视为国家版图的重要部分加以经营,使云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与内地的合一,也为明清的继续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元代的这一历史进步是与南诏、大理国在长达500多年的时间里维持了该地区的局部统一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忽必烈与儒士的关系,可以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从1242年到1262年这二十年间,儒士们逐渐取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并得到了重用.这是由于忽必烈为了取得天下的缘故.而从1262年至1294年的三十多年里,忽必烈却逐渐疏远和压制汉族儒士,到最后弃置不用.最直接原因就是忽必烈认为儒士不忠、无用.  相似文献   

10.
纳质是蒙古的一种传统。此政策经成吉思汗及后 继者的发展,逐步成为一套独具特色的制度。它给蒙古国 和元朝在政治、军事上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美国《生活》杂志最近评选出千年来全球最有贡献的一百位人物。中国有毛泽东等六人榜上有名。发明电灯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名列榜首,他于1879年发明的电灯给人类带来光明。中国入选的另五位是:七下西洋的明朝外交家郑和,元朝开国君主忽必烈,南宋哲学家朱熹,宋代画家范宽,《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与中国关系密切的马克思、列宁、马可波罗、利玛窦也入选其中。51名华裔子弟入围美国“英”本年度美国“英特尔科学人才探索奖”科学人才探索奖”半决赛高中生名单和资金计划近日公布,51名华裔子弟入围,占全美300名入围总人数的六…  相似文献   

12.
八思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从1252年八思巴结识忽必烈,到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八思巴与忽必烈的关系正式出台,八思巴这一时期的活动既是元代藏族史和佛教史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关系史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汉文资料的缺乏,八思巴这一段时期的活动鲜为人知。本文利用藏文资料结合汉文史料,对八思巴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活动进行考察,用充分的史实说明八思巴和忽必烈的关系,早在忽必烈即位之前就十分密切,两人后来所建立的政治上牢固的联系是有一定的思想基础的。  相似文献   

13.
自从西藏顺利归附元朝中央政府以来,元朝针对西藏地方各个教派的势力,元朝上层社会大力吸收藏传佛教的同时,在中央的职能部门和地方重用和任命了一批藏传佛教人士,颁发封册,授予玉印或金印,册封帝师、国师、国公等僧官封爵,以此来显示元朝中央的绝对权威。与此同时在元朝中央的领导下,显示昆氏家族成员在西藏地方行政管理上的权威。  相似文献   

14.
蒙哥时期是大蒙古国从草原奴隶游牧经济向中原封建农耕经济过渡的重要阶段.虽然蒙哥汗即位后,标榜"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国家统治体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这一时期也推出了一些有关"三农"问题的新政策.这些政策促进了各地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缩短了蒙古帝国由早期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进程,为元朝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元宪宗时期的农业经济总的来说,是有所前进的.  相似文献   

15.
一、明朝的社会福利措施和政策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国号黾吼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攻占北京明朝灭亡,共统治277年  相似文献   

16.
元朝对中国的统一,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和平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走向。元朝把草原游牧制度中的分封制等相关制度与汉地固有的中央集权制紧密结合,以此来强化官僚君主制下的政治运行程序。其行省制度使边远地区与中央的联系大大加强,有利于巩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十三世纪中叶旭烈兀在西亚建立伊儿汗国,诸伊儿汗奉蒙古大汗及元朝皇帝为宗主并受其册封和使用宗主所赐印玺,元中央可以对伊儿汗国调用人员、或委派官吏、或稽考户籍赋入,统治西亚的旭烈兀朝自始至终享受着中原份地上的经济受益权,伊儿汗国与中国元朝政治上一直保持着密切和友好的宗藩关系。这种关系为双方在政治上相互支持和共同维护蒙古帝国统一之大业以及全方位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条件,同时也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与西亚以及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乌兰  刘振江 《前沿》2012,(1):111-113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是中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帝王,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人借鉴的文明成果,尤其是两位帝王在各自时代的统治过程中都极大地促进了当时政治经济的发展,他们的"重商政策"都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重商思想为切入点,比较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两位君主的重商思想,进而阐明"重商政策"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元代云南至中南半岛北部的通道和驿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代的中外交通特别发达。《元史·地理六·河源附录》说:“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说明元朝在注意开通道路的同时,亦设驿站。元朝与中南半岛北部诸国之间,虽不断有兵争,另一方面,也有着频繁的经济  相似文献   

20.
论元朝法制的民族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朝的法律制度具有封建法律的共性,同时仍继续保留着大量的奴隶制残余和蒙古族习俗,本文从立法、法律内容、司法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元朝法律制度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