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提出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云南考察时,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近代以来,在面向现代化的历史大趋势下,如何在一个传统的多民族国家中建构一个现代国家,一直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现代国家建构必须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形成强有力的国家认同,这就要求国家内部要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国家要有整合全体社会成员的制度安排和文化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为破解这一核心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中国现代多民族国家建构的实践进程提供了思想指引.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0月19日云南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多民族边疆省份,在全国民族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集中阐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强调"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云南正是我国这一基本国情、这一财富、这一优势的典型缩影。做好云南的民族工作,不仅关系云南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也关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  相似文献   

3.
白族的历史与文化经历了乡土起源、地方传统形成与发展、国家公民身份建构三个阶段,白族也由地方一族发展成为国家公民,实现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对接,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稳定与发展。"白族模式"为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国家繁荣稳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4.
江仕敏 《创造》2015,(5):29-32
<正>"神奇的红土高原"、"多样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是云南农耕文化诞生的客观环境。云南是古人类发祥地和水稻起源地之一,拥有悠长久远的农耕文明史,是全国农耕文化资源最富集、多样性特征最鲜明的地区之一。作为云南各族人民传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基础和母体,云南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哺育和养育了云南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与多彩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农耕文化,就没有云南的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5.
历史时期边疆地区族群或地方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一直在变化中发展,云南边疆从"要荒之域,蛮夷居之"发展至与王朝国家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的形态,正是边疆或边疆族群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构建互动关系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制度是一种规范,但并非恒定,常随形势而转变。观察清朝在云南实行的省级地方行政体制的变迁,既要注意"自上而下"地考察清朝对云南边疆的认识及具体政策的实践,也不能忽视云南边疆政治形态对王朝政策或制度实践"自下而上"的制约性;既要考察王朝中央力量对边疆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对边疆地方政治形态于王朝国家政制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刘兵  张凤祥 《创造》2015,(10):64-66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从构想到实践,体现了中国和沿线国家、地区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强烈愿望.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文山背靠大西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在国家"一带一路"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华民族关系和云南民族关系格局为对象,探讨了地理环境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作者认为,民族关系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民族分布格局基础上,不同民族在物质生产过程中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而形成的.由中华大地辽阔的疆域和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所决定的中华民族的多元起源和多民族长期共存的格局,是中华民族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地理环境的区域多样性和整体统一性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中华民族及其文化既表现为多元、多区域、多中心不平衡发展,又呈现出多元、多区域、多中心文化向中原文化内向汇聚和中原文化向四周辐射的特点.时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统一与分裂交替出现,统一长于分裂并日益巩固这一历史大趋势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西两大块、南北三带的地理特点,使汉族的农耕文化和众多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形成分野清楚而又天然地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的关系.独特的地理区位特点使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西南门户和连接中国内地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通道.加强了云南各民族与祖国内地、云南各民族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民族以及云南各民族的相互关系;云南各民族在多样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多种经济文化类型,有利于各民族之间互相依存、优长互补的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由云南地理环境所自然形成的"边内结构"和"山坝结构",对云南民族关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世界历史"的论述提供了审视民族国家利益的新视角--"世界历史"的视角.世界历史的发展赋予国家利益新的属性,使其在原有的"地域民族性"之外又具有了新的"世界历史性",国家利益在二者的对立统一中运动发展.民族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形成不平等国际体系,落后国家要实现国家利益,必须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并推动国际体系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象国家一样,国家利益作为社会共同利益形式消亡条件的形成依赖于世界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承袭了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和为贵"、实事求是、自强不息等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谱写了一曲弘扬民族魂,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凯歌.探讨中华文化与"一国两制"构想的关系,对于增强在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基础上产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这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李贽在云南的情况充分说明,他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进步思想家。李贽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公元一五二七——六○二年)。这时,中国封建社会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社会阶级矛盾更加激化。在农民起义的推动和影响下,意识形态领域里逐步形成了一股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潮。李贽就是这一思潮的卓越代表。他以“我头可断而我身不可辱”的英勇气概,以“掀天翻地”的斗争精神,向孔孟道学及其变种的程朱  相似文献   

11.
康杰 《长江论坛》2021,(3):16-20
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论述开辟了新时代党的对台工作新境界.其深刻内涵包括:"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是习近平对历史大势的精准判断;"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统一的政治基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中国大陆的发展进步是两岸统一的根本保障.在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论述中,推进祖国统一事业的基本方略是:凝聚起两岸携手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坚持"反独"与"促统"双向发力;努力探索和丰富和平统一实践举措,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深化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云南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它的历史是如此扑朔迷离,它的文明与落后是如此对比鲜明地并存着.当我们面对云南沉默的大山,屈原"天问"似的远古历史迷雾仍困惑着今天的我们.  相似文献   

13.
<正>1951年1月1日,由中共宁洱地委举办的与普洱专区"26个民族"的"盟誓"仪式和事件,是云南民族工作的重要创举,也是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象征。2018年7月出版的《亲历与见证:民族团结誓词碑口述实录》(后文简称《亲历》),根据亲历者沧源佤族肖子生的口述,对这一事件及其前后的历史做了比较全面的回顾。  相似文献   

14.
刘彬桂 《创造》2004,(11):45-46
人人都知道云南简称"滇",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云南的历史与民族文化,其实一直都与古老的"滇"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在历史的记载上,"滇"国已经消失了23 00多年,但近51年来,从大量考古发掘的"滇文物"中,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古老的"滇"国,一直对云南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易中天先生提出道德批评应遵守"证据确凿,立场公正,保护隐私,尊重人格"的"四项基本原则".离开了这些前提,理性的对话就无法可能,道德批评将流于人身攻击.因此,建构道德批评的最低标准,显然是必要的.然而,易中天先生只是提出了道德批评必须遵守的最低标准.除了最低原则外,道德批评还须遵守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则,即道德批评的历史进步与道德进步的统一的原则.这才是道德批评最具有价值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云南历史上的富滇银行从1912年创立开始直到1950年结束.以1932年为界,富行又分为富滇银行与富滇新银行两个时期.富行在云南历史长期扮演着地方"中央银行"的角色.富行的建立对于推动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富行在它的前期滥发纸币对地方经济也是沉重的打击.本文想就富滇银行的历史过程与作用进行简单的描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崔同富 《创造》2021,29(4):25-26
红河州地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是国家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云南重要的工业和能源基地,要率先发展、作出贡献,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面落实"三个定位"部署,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努力把红河州建成云南绿色发展的增长极、沿边开放的新高地,全面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到2025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00亿元,年均增速8%以上;到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田芯竹 《今日民族》2021,(11):45-48
阿昌族人的家国情怀 今日民族:您是梁河县曩(nǎng)宋阿昌族乡人,自幼耳濡目染,请简单介绍一下阿昌族的历史人文. 曹先强:阿昌族古称"峨昌",是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也是人口较少民族.在云南,阿昌族主要居住在德宏州的陇川县、梁河县、芒市、盈江县,保山市腾冲市、龙陵县和大理州云龙县等地.居住在不同地区的阿昌族有不同的自称,如"峨昌""阿昌"等,1953年,国家根据阿昌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阿昌族.  相似文献   

19.
<正>省民专40年,历经曲折。今天的全日制中专,创立之初只是短期干部培训班。从不发文凭的短训学校,到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再到省级重点中专、国家级重点中专、全国民族职业教育示范基地,省民专的成长与蜕变,生动展示了40年来云南民族中等职业教育的繁荣与发展。省民专的历史,是变革的历史。变革源于时代的发展进步,为了满足不同历史阶段云南民族地区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需要,省民专不断改变自己。所以,省民专的历史,事实上也是云南民族地区发展变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云南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实现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的升华,必须全面地系统地谋划和推进,实现各地方、各领域工作联动和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