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前提,是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关键,是科学配置农村人力资源、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是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是实现农业跨越发展、农村繁荣稳定、农民有效增收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吉萌 《当代广西》2010,(9):33-33
土地耕作由分散到户到连片开发,土地流转由典型带动到遍地开花,全县有9.6万多农民参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富川,正是立足农民增收致富这个支点,利用土地流转这根杠杆,撬动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大球,农业、农村、农民正悄然改变!  相似文献   

3.
罗迈钦 《求索》2014,(6):77-80
基于湖南旨60县、1500乡镇、4500个行政村、225792个农户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发现,制约农地流转的瓶预主要是:农地流转服务平台缺位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缺乏新型土地流转主体导致的农地流转需求不足;农地流转价格机制不健全导致的农民利益受损;农村社保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民无法解除后顾之忧;部分农民就业渠道狭窄导致对农地的过度依赖。要破解这些瓶预必须打造农地流转服务平台,培育新型土地流转主体,建立价格评估机制,完善农村社保体制和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会阶层的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选择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村社会阶层的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选择是农村土地流转顺利进行的基础。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农村社会阶层的土地流转意愿、行为选择各不相同;阶层意识和阶层特点是影响农村社会阶层土地流转的意愿和行为选择的主要原因。要实现土地流转的有序性,从政策层面来看:一是要区分阶层特点,遵从不同阶层土地流转意愿,实现土地流转的自愿性;二是要区分阶层特点,合理选择土地流转形式,实现土地流转的多样性;三是要区分阶层特点,明确土地流转参与主体,实现土地流转的高效性;四是要区分阶层特点,转换村级管理者阶层角色,实现土地流转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能够有效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经历了自发流特、逐渐规范和加速发展三个阶段,呈现出鲜明特点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是:保护耕地资源,坚持土地流转“三个不得”的原则不动摇;加强立法,确保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落实;构建市场,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搭建平台;加强管理与服务,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保障;完善配套措施,为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困境与出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土地流转是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是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制度创新。当前,我国农地流转面临诸多困境:农地产权关系不清晰,土地流转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二元户籍制度和农民工社保真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位等因素制约着农村土地的自由流转。而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切实保障土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不断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和积极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和专业型农业种养大户,加强农地流转各项配套制度建设则是破解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困境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由于对土地流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土地流转市场化运行机制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跟不上形势、流转行为不规范及土地流转进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必须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建立土地流转监管机制,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李怀明 《创造》2003,(4):25-26
土地流转是指农民在坚持长期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将自己所承包的土地(包括荒地、果园和鱼塘等)的使用权(又称经营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限时、有序”的原则让渡给其他人使用,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渐达到农民之间、农工商之间收入水平趋同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土地流转推动农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无疑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夯实流转的基本前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在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北碚区三个行政村土地流转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比较了重庆市北碚区三个行政村土地流转模式,指出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只要适宜当地条件、满足项目发展需要、能够促进农村土地的高效利用,就可以大胆实践,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创造条件。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在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和政策主导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市场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土地流转成为工业化进程中,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农民发展的诉求。土地流转旨在保障农民在市场中获得充分的经济利益,应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规范土地流转的方式,形成合理有序的流转机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增加土地经营收益;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正>土地流转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如东县积极探索,通过落实政策、宣传引导、示范带动、科学规划等举措,扎实推进了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步伐逐年加快,流转面积逐步增多,呈现出多元化经营实体、多样性经营方式、多方获益实现多赢的良好局面。但流转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流转行为不规范,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未健全,监督、管理、服务不到位等。为此建议:一、严格以中央和省市土地流转的政策文件规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调查枣阳市农村土地流转状况,揭示了我国当前土地流转进程加快、非农资本开始介入、土地流转的范围不断拓宽等积极趋势;同时指出由于我国农村土地管理立法滞后,农地权属不清,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土地流转呈现农户之间自发转包为主,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总体偏小的特征;提出完善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培植核心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农业板块,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配套机制等促进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提倡农村土地流转,一直是中央农村政策的重要内容。在深刻理解中央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及对土地经营的稳定性的基础上,还需要赋予农民完整意义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以及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亿万农民的温饱问题,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生产效益低下,无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面对农村生产经营的困境,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焦村乡任村于2008年成立了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村民自愿把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形式,对任村土地进行流转,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任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来看,进一步搞好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需要解决好土地流转过程中合作社村两委的关系,完善和落实土地流转制度,培养合作社需要的各类人才,为合作社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保险,为流转出土地的村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有效解决合作社生产经营中所需资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建仁 《理论月刊》2007,(8):164-167
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现象大量存在。文章从城市建设、土地利用方式转型、农民增收与农村稳定以及流转博弈角度分析了导致流转的深层原因,并从法律法规缺陷、流转管理、收益分配和市场协调方面探讨了流转的主要问题,最后就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长健  徐丽峰 《桂海论丛》2010,25(2):106-111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绝大部分农民游离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严重影响着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承担了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功能,从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角度来看,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发展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土地流转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政策实施以来.如何妥善解决因劳力、人口增减造成的人地矛盾.如何克服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中遇到的土地调整困难,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对开县岳溪镇的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典型调查。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广大的乡村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简单地视土地为“命根子”,而是以租赁、转包、代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承包的土地交付他人经营.自己或成为农业产业工人.或进城入厂做买卖,走上了一条与过去截然不同的谋生存、求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范云芳 《中国发展》2012,12(2):55-59
该文阐述了西安市长安区和高陵县依据当地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土地流转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因观念问题、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市场机制不健全、法规不完善等产生的诸多制约因素。因此,该文提出应该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健全法律法规、发展社会服务业、创新流转机制等,加速土地科学合理流转,同时也要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9.
赵锐敏 《前进》2014,(12):43-45
<正>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山区由于存在地少人多、土地分散、土质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思想封闭等特殊性,在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方面都受到诸多限制而不利于土地的流转,在实践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探索如何实现山区农地的集约化、规模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山区农村土地的区域特征及其差别山区的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农村普遍人多地少、土地分散,具体到各地的土地流转条件也存在较大差别,从实际情况看,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释放的制度效应,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使农地资源进一步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在此背景下,乡村既有的利益格局被搅动,农村剩余人口的生计受到冲击。本文尝试建构土地流转的人口分析范式,从家庭束缚和人力资本两个维度,将农村剩余人口划分为相对剩余人口和绝对剩余人口两种不同类型,阐释他们与土地结合而形成的生计模式,即“范围经济”和“老人农业”,在此基础上,分析资本下乡促成的土地规模流转如何重塑他们的生计。最后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提出如何完善社会保护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格局,以缓解因土地规模流转对农村剩余人口造成的生计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