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转型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建构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转型时期要建构转型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应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权力 ,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在加强中央权威的同时还应扩大地方的权力 ,还须建立地方利益的表达与平衡机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公权力的使用中有3种博弈形式:地区间的博弈、官商间的博弈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在法律缺位、集体行动机制缺失、民间监督机制不力导致权力得不到制约的情况下,上述3种博弈形式容易构成一个逻辑上的递推关系,其结果就是“公权悲剧”和“制度锁定”。只有依循公权力使用的“底线原则”,健全权力制约机制,才能塑造制度化的、新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相似文献   

3.
宋世明 《人民论坛》2020,(20):88-93
合法合理的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都不是本位主义,那些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对别部、别地、别人漠不关心的价值排序与行为选择,才是本位主义。弱化本位主义,要理顺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关系,核心是确保法制统一,尽早化解行政碎片化困局;要理顺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核心是以中央与地方制度化权责关系代替当前的"条块关系";要理顺公私关系,核心是推进问责制科学化,做到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实现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民主化的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泽文 《前沿》2005,(1):74-76
转型时期实现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民主化的路径包括 :建立地方利益的表达和平衡机制促进中央决策的民主化 ;完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使地方行政首长选任民主化 ;逐步由地方梯度分权走向地方均权化 ;建立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5.
央地关系视角的土地财政:一个制度层面的梳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启动的中央与地方税收、金融、国企等经济分权改革是本世纪初土地财政兴起的重要根源,而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行动目标一致则是土地财政快速扩张的关键。嵌入此背景中的土地财政不仅是地方政府以土地为载体获取财政收入的过程,还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等行为主体构成的土地市场复合型利益链条的重要环节。在后"四万亿"时代,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行动目标出现偏离。在政治层面的制度支持逐渐耗散后,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这一"独木"将难以支撑土地财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辽宁人大》2010,(8):6-6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涉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是一项极其复杂、敏感、重大的改革,有“三大认识误区”急需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7.
对一桩非制度化集体行动的经验考察发现,非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是一种兼具理性和危险性的集体行动,它是在缺乏制度化利益表达机制时在体制外生成的。其生成的原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一农民之间关系的转变;以及利益分离的制度结构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央与地方分权化的财政体制改革,地方政府的经济地位得到增强,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地方主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上,双方的利益并不一致。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可以考察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过程及其方式,有助于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坛》2010,(6):36-36
葛洪义在《中国法学》2010年第2期载文《法治建设的中国道路——自地方法制视角的观察》认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是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展开的,经济建设中的计划与市场、政治建设中的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利益分配上的国家与社会等三个问题是决定中国法治道路的关键问题。计划与市场的区别从政治的角度看,首先是集权与分权的问题。中国的政治权力制约体制不是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推进的,而是在中央层面的党政之间以及通过制度化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推进的。  相似文献   

10.
论三代领导人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正兵 《长江论坛》2002,(3):14-16,43
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是涉及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一直是中国历史的难解之结。一般说来,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包括经济关系以及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关系,其核心是中央代表的国家利益与地方代表的地方利益两者之间的利益均衡问题。党的三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改革和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想模式:——保持适当的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横观西方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和纵观我国建国后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历史 ,从中央与地方关系应保持一种适当张力的角度出发 ,提出一种较理想的关系模式 ,即中央必要集权与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的纵向权力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2.
科学合理地界定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和权力,是转型时期理顺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主要任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探索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利益整合机制,使中央与地方责权界定更加明晰、更加清楚,保证中央与地方的行为在同一制度框架内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以形成良性互动的管理机制,构建稳定、协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施雪华 《人民论坛》2012,(21):36-37
在财权与事权倒挂的"压力型体制"下,地方政府不得不在执行中央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时从自身利益出发,替代、曲解中央制定的政策,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其事权压力障碍九政令不畅25.6%的受调查者选择"政令不畅",该项得票率列科学发展十大障碍第九位表现:近年来,中央制定了不少好政策,然而,很多政策付诸实践后的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症结:主要在于政策执行阶段出现了偏差,即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用自己的一套政策替代既定政策,对符合自身利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时期政区层级变化的角度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央与地方一级政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实质上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限划分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问题。每次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较大调整都会伴随地方行政层级的变动,而地方行政层级的变化也影响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一部地方行政层级变迁史就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不断调整史。  相似文献   

15.
一、中央与地方的收益分配现状我国现行法律明确规定,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中央政府代表国家行使矿产资源所有权。相应地,中央政府成立国土资源部作为矿产资源在中央的管理机构,地方上设有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局作为中央垂直领导的机构,其编制与各级政府没有直接的从属关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作为职能机关,其重要的职能就是代表中央政府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重要表现就是收取矿产资源补偿费。可以说,我们目前从制度上,已经实现了中央政府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管理。  相似文献   

16.
郑毅 《岭南学刊》2011,(5):63-67
学界目前对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问题的必要性的探讨并不深入。事实上,就理论必要性而言,这一研究既是制度深化的基本规律的体现,又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各相关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必然结果。就现实必要性而言,不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失调需要以法治手段加以矫正,而且中央与不同类型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呼唤宏观、基础性的研究。此外,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研究为客观实践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县政,在万众瞩目中前行。中央大力推行"省直管县"改革,在浙江等省份,"扩权强县"已经从最初的探索和尝试,转向深入化、制度化阶段。这必将重塑中央与地方关系格局,让县再次成为国民政治、经济生活舞台上的主角。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利益群体与中国地方政府善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利益分化和利益结构重构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最重要、最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利益群体对地方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已经成为影响地方政府善治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群体的重要特点、利益群体对地方政府善治的积极与消极的双重意义,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郑毅 《岭南学刊》2010,(5):49-54
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应遵循八大原则,即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集权与分权相平衡的原则、公民权利决定公共权力原则、调动地方积极性原则、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相协调原则、行政区域与司法区域相分离原则、公共权力运行效率最高原则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法制化原则。这八项原则对于促进中央与地方关系新的均衡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的多元化和复杂的利益格局使得利益冲突成为当前地方社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建立有效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利益协调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