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是公安高校人才培养观念的进步。正确理解“个性化”培养的内涵、明确“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性、落实“个性化”培养的措施是新形势下公安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教育思想是包含语文教育在内的教育活动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因而由此可以观照语文学科性质: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唤醒和培养人的主体精神,为此则必须加强人文教育;从语文学科内容和学科功能分工来看,只有语文才能承担起人文教育的主要任务,因而人文教育性是语文的根本特性而工具性是其基础属性。人文教育性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工具性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两者共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影响青年学生思想品德、价值导向的重要方面,它向高校德育提出了信息化、开放性、交互性、隐蔽性等方面的挑战。高校德育只有实现教育渠道、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的创新,才能应对新形势,培养跨世纪人才。高校德育在网络时代进行创新还应加强高校德育队伍建设,加强网络管理,用主流文化占领网络阵地,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起始于二十一世纪初,目前已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贡献。远程开放教育一改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为主的模式,倡导对生进行自学能力培养的新兴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自主学习放在教学工作首位。学校着重  相似文献   

5.
树立以人为本德育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获得整体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德育主体。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的生存之本。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不是被灌输的客体。德育是社会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要求。我们要善于将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因为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德育不是去禁锢人、束缚人…  相似文献   

6.
根据电脑美术课程教学特点,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围绕课程的教学过程,创设了现代教学手段下的课堂教学情境、工作室制下的课堂实践情境和“无墙教室”制下的实战情境。贯彻情境创设的“四原则”、“五要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活动教育主张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主动实现主体的发展。在强调学生主体性培养的今天 ,活动教育的特有功能使之成为实施主体性德育的有效途径。活动教育应充分重视学生主体对象的实现 ,积极促进学生主体内外化的互转 ,有效配合学生主体开放性的提高 ,不断确保学生主体建构性的加强  相似文献   

8.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变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也为教育过程中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供了有益启示。“以学生为本”,主要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是使教育得以顺利实施、教育目标得以达成的前提和保证。一个优秀的班级首先意味着具备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钟启泉语)。“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在这样的班级里,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并能够终身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智育的发展和在校内的发展。班级管理要达到这种境界,忽视德育的作用是不行的,仅有“实效性”差的德育也是不行的。与时俱进地重新认识德育,树立新的德育观,在班级管理中健全和发展德育是新的历史时期的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当今教育处于改革开放与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中,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社会发展不断给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才能培养学生上德育课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强烈欲望,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变“要他学”为“他乐学”,把课堂变成求知、以知为乐的场所,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轻松地、愉快地获取知识,使具有鲜明个性和主体素质异同的受教育者受到心灵的共振和启迪,这就要求德育教师在教学方式、手段上要不断创新,在教学模式上要不断超越,针对不同的内容和群体,不拘一格地组织课堂教学。现就德育课的特点和教学实际状况谈几点做法,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1.
韩国重视礼仪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韩国德育注重学生礼仪教育的做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进礼仪教育的内容,通过学校礼仪教育、家庭礼仪教育和社会礼仪教育的相互配合,礼仪教育从小抓起,重视对传统文明礼仪的汲取和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以培养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相似文献   

12.
所谓“素质教育”,即a,立足于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的个性化教育;b,是在培养学习成就需要,使学生以学习为乐事的轻松教育;c,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教育;d,面向全体学生的合格教育;e,充满创造性的开放式教育;f,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主导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不仅要反映社会的要求,还必须充分反映人的本性要求,这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所在,因此,培养学生个性是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内容。要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就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教育受到空前的关注。但学生的个性尊重和高素质的培养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生的个性尊重方面仍存在误区。因此在教学和教育中必须遵循学生个性的规律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建立正确的目标和有效的途径 ,正确处理学生个性尊重和素质培养的关系 ,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真正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人”都是教育的主体,培养社会所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是一切高等教育活动的中心。高等学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一切工作为学生服务,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6.
“不教而教”:一种主体性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述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力感、尴尬感是我国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这一困境的主要根源在于高校道德教育的历史惯性及教育理念的某种滞后性,导致不能有效建立起适应时代道德精神和大学生特点的现代德育模式."不教而教",便是以传统德育模式中最易被忽视的学生主体性发挥为突破口提出的一种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具有内在统一性;在素质教育中重视个性发展,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素质教育中重视个性教育,是从教育经验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在素质教育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基本要求,一是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的;二是要从研究学生的差异入手,因材施教;三是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潜能的发展;四是要重视学生的课外、校外活动。  相似文献   

18.
“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计划”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赢得国际教育竞争力的伟大实践.本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2012”的调研数据,从学生的主体视角探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及与普通培养模式的差异,研究发现:“拔尖创新人才”在学习意愿、学习能力和学习性投入等学术导向指标上全面优于普通培养模式的学生;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组织能力等社会导向性指标上,低于普通培养模式学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道德的现代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一点放松不得”。德育在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对传统教育进行科学扬弃。阐明了现代教育的三大主要特征及其相应对策。一是注重“四位一体”素质教育,使思想政治素质、文化(人文)素质、知识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增强;二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分析了教育的继承功能与创新功能、以“教”为中心与以“学”为中心、“学会”与“会学”以及“以人为本”与“以管为本”之间的关系;三是造就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传统教育偏重专业对口,教学内容结构单一,缺乏与相应学科的渗透交叉,培养的往往是“螺丝钉式”的人才。现代教育着力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软化学科界限,打破专业“围城”,建立“精、博、新”的课程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