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因而如何对待社会弱势群体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因而如何通过立法来加强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法律机制因其局限性而无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全部问题,但是法律机制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工作已逐步纳入我国法制建设的轨道,但是我国对于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立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应该围绕权利确认和权利保障展开,核心问题应该是在制度的构建方面努力。完善对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体系,将是我国今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利益因缺乏基本的权利保障和受到不平等的对待而遭到严重的损害。他们的存在是对社会秩序稳定的潜在威胁。因此,有必要对他们加以法律保护。本文旨在通过树形结构梳理与认清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价值体系及其内在逻辑结构在达到树立一种社会意识和价值理念,为这种法律保护提供价值寻向和批判标准。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立法技术及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系统不断自我完善以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法尚未确立平等保护原则,存在分而治之的现象。平等保护原则源于人人平等的思想理念,如今已经成为宪法上一项人权保障的基本原则。在平等保护原则下,刑事诉讼中针对公民基本权利和诉讼权利的立法和司法应采用严格审查的标准。平等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体现了全方位的人权保障理念;平等保护原则下的程序性权利包括各种诉讼权利,最为典型的是平等保护请求权;平等保护原则下的实体性权利主要是财产权,且只保护当事人的合法财产。  相似文献   

4.
残疾儿童权利保障的法律原则有四项:(1)完全平等保障原则.法律对于残疾儿童权利的确认和保障应当全面而且充分,应当让残疾儿童全部享有其他儿童享有的权利.(2)满足特殊需求原则.为了使残疾儿童的权利得到实现,必须在各个方面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应当有助于残疾儿童尽可能充分地参与社会,实现个人发展.(3)反对歧视原则.残疾儿童受到的歧视和排斥包括直接和间接的两种形式,必须在法律制度上加大对弱势群体中残疾儿童的保护力度.(4)禁止暴力、剥削与虐待原则.残疾儿童极易遭受暴力和侵害,应当培训专业人员来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5.
儿童属于特定的弱势群体.弱势儿童群体集中体现社会弱势群体所遭遇的困境,是当前社会弱势群体中最为脆弱的“弱势群体”.我国应该转变立法理念,确立起儿童的权利主体地位,规定“儿童的最大利益原则”,制定操作性强的儿童权利保护的专门立法,加强儿童权利的司法保障;尤其应通过行政力量保障弱势儿童群体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和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6.
儿童,一直是社会所公认的一个弱势群体,对儿童的权利予以特殊保护也一直是世界人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当前世界各国,儿童权利的保护却面临着严峻现实,特别是在我国,长期重视义务而忽略权利的立法模式.使得我们必须对保护儿童权利给予特殊的重视。只有明确儿童权利保护的含义与内容,改革落后的立法观念.形成完备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体系.才能真正地保护好儿童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国际私法中的弹性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可以实现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在立法方式上采用直接限制的立法方式有利于实现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公共秩序保留在排除外国法的适用后,不应一概适用法院地法,而应适用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国际社会本位的理念及国际私法的趋同化决定了国际公共秩序对弱势群体权利进行保护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对弱势群体外延界定少,适用对象非常狭窄;重视政策保护,忽视法律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多局限于法律条文的原则规定,缺乏有效的宪法司法机制。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基础上,应当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对弱势群体实行倾斜保护;深入开展法律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要建立起宏观层次的国家保障、中观层次的团体保障以及微观县次的自我保护的立体保护网络。  相似文献   

9.
从宪法学视角看,"弱势群体"系"制度保护不足的宪法权利主体",其宪法权利体系由"自由权"、"社会权"等实体性宪法权利与"请求保护权"等程序性宪法权利组成。弱势群体享有宪法上一般权利主体和特殊权利主体之双重地位,由此而可能发生的"权利竞合"与"权利冲突"现象,须借鉴域外宪法学原理,而透过法律条款作妥适之处理。弱势群体之宪法权利可经由立法路径转化为法律法规上之具体权利,亦可通过"合宪性解释"方式经由"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两种路径而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群体作为社会弱势阶层的主要构成部分,其迁徙自由权影响到他们一系列基本权利和人权的实现,因此,保护农民工群体的迁徙自由权是弱势群体权益“特殊保护”和基本公民权利“重点保护”的统一。而要完善农民工群体迁徙自由权的立法保护,首先应当树立科学的立法原则;其次应进行多层级、多角度的立法实践,通过宪法原则确认,制定单行法律,对已有法律法规进行清理、修订、整合等方式,确保法律法规之间的统一性和体系性,充分发挥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1.
弱势群体被害人刑事司法权利保护的比较法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弱势群体被害人享有知情权、受保护权、补偿权和法律援助权等特殊刑事司法保护的权利,其权利创设的重点是和被告人权利不相冲突的领域,其重点保护的对象是儿童、妇女和贫困人口等部分弱势群体被害人.借鉴国外立法的经验,在设立我国弱势群体被害人刑事司法保护制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在削弱被告人权利保护的基础上创设制度,二是要注意保护对象的全面性和保护方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证人权利保护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刑事证人拒不出庭作证的现象相当普遍 ,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现行立法对刑事证人的权利保护不够完善。我国刑事证人权利保护机制要立足国情 ,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 ,遵循预防性保护与惩罚性保护、一般保护与特殊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那些常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群体被称为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主要表现在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上的弱势,弱势群体需要特殊保护。法律是保障公民权益最有效地途径之一。法律应该追求平等地对待每个公民,而非同等地对待每个公民。但在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的缺陷往往得不到公平合理地对待。因此,保护弱势群体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弱势群体需要法律法规给予倾斜保护,这就需要在我国现有立法模式的基础上对弱势群体"弱势"的法律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颠覆性变革。在此变革下,新兴数字弱势群体在逐渐蔓延。区别于一般弱势群体,该群体带有鲜明的数字特征,其弱势地位实际上缘自数字权利的不平等享有。面对数字弱势群体问题与数字发展的尖锐矛盾,亟须跳脱出原有的立法思维模式,重新审视数字权利。从权利内涵与权利保护效果的角度分析,数字权利符合且应当包含在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条款之下。由此为出发点,从转换立法思维、完善数字权利理念、完善落实法律制度和践行数字向善理念四个方面为数字弱势群体提供有效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15.
法律保留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对保护公民权利,防止行政权的滥用,意义重大。中国的法律从法律保留原则的角度去看,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存在一定的缺失,而在对国有土地房屋征收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授权立法规定混乱,侵犯法律保留对私有财产权的立法权限。这样会导致行政权过于庞大或者是不利于对公民财产权保护;本文就行政权和法律保留原则对于公民财产权保护到底有怎样的作用和关系,结合中国房屋征收中的立法现状进行分析,探索中国立法中的法律保留原则应该如何应用才能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在税收法治国家里,税收关系应该是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纳税人的权利不仅体现在纳税过程中,而且在税收支出中纳税人享有的权利也应该是广泛的。应该得到法律的完整的保护。税收支出中纳税人权利保障基本理论的解读可以得出,我国加强对纳税人在税收支出中的权利的保护,具有理论上的应然性和实践中的实然性。当前我国在税收支出中存在着对纳税人权利从法律保护不足,纳税人权利现实中的缺失,权利主体对于权利观念的缺乏等问题。从完善立法保护、改善行政保护、加强司法保护和强化自我保护四个角度完善我国税收支出中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本次立法修改,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也规定为主要任务之一。在刑事诉讼中作为法律用语的“保护”、“保证”与“保障”,其含义相对趋于特定化:保护的对象一般是实体权利或利益;保证一般是指通过履行职责行为过程保证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的实现;保障的对象一般是指易受职权行为侵害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18.
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首先是在大陆法系国家产生的,是二战后在德国发展形成的一项行政法的基本原则。随着法治社会的发展,信赖保护原则的法律化已经成为一个法治国家的必然 求。我国仅在行政许可法中规定了信赖保护原则,这远远不能适应法治的 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信赖保护原则确立为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从立法、执法和司法方面完善和保障信赖保护原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9.
继承法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体现的是继承法同时具有身份法与财产法、任意法与强行法等多种不同维度的多重法律属性,是继承法对宪法原则的具体化实践.以该原则可能导致继承权利与扶养义务出现等价交换为理由否定该原则,忽视了我国继承法所具有的养老育幼、照顾病残的立法精神.该原则的确立有助于强化国家对社会弱势群体权益的特殊价值关怀,其权利、义务相一致的本质是法价值的理性实践.  相似文献   

20.
依照平等适用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刑法应该对男性和女性的性权利都予以保护,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刑法保护的性权利主要是女性的性权利,对男性性权利的保护则不是很具体和明确,因此应该通过完善立法来加强对男性性权利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