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志红  杨胜刚 《求索》2011,(5):8-10
从2008年11月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危机以来,信贷投放增长异常迅猛。在高速信贷投放过程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同时也是最值得关注的融资主体。本文以湖南省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为例,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形成原因及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所蕴含的风险,提出规范融资平台建设、防范相关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尤其是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但随着巨额贷款集中还贷期的迫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规模过大、负债率过高、平台部分出资不实、内部治理不健全、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等弊端逐步显现。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虽然可控,但不容忽视,应提前落实好风险防范的有关措施,从预防和控制融资平台风险着手,把融资平台的发展纳入监管的范围,让融资平台的运营更加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3.
地方融资平台起源于1994年分税制度改革。地方政府为了筹得建设资金往往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通过打包贷款的方式筹得资金,但是由于我国法律不允许地方政府担保举债,2006年这项业务被五部委叫停。2008年末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政府启动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为了配套中央资金进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各地的地方政府纷纷成立地方融资平台以从银行贷款或者发行债券融资。从2009年年中,银监会就已经意识到了地方融资平台可能发生的风险,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会议决定加  相似文献   

4.
董亮 《前沿》2012,(12):96-97
近年来,全国政府融资平台的数量迅猛增长,但是大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已经资不抵债,如果不是地方政府的担保,这些融资平台将面临破产境地。可以看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政府融资平台的突出风险,并提出一系列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主要有:地方政府预算失控和投资过度;地方融资平台绕开监管大规模举债;地方债管理混乱无序;经济和社会风险转嫁至地方政府。针对我国地方债务可能带来的风险,应从建立地方政府硬预算约束制度、推动市政债融资模式改革、完善财税体制、强化债务风险管理及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着手,有效控制债务规模。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主要有:地方政府预算失控和投资过度;地方融资平台绕开监管大规模举债;地方债管理混乱无序;经济和社会风险转嫁至地方政府。针对我国地方债务可能带来的风险,应从建立地方政府硬预算约束制度、推动市政债融资模式改革、完善财税体制、强化债务风险管理及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着手,有效控制债务规模。  相似文献   

7.
陈骁 《今日海南》2014,(12):40-40
<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现阶段地方政府举债的主要载体,在我国市场经济中正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为地方建设筹集了必要的建设资金,为降低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以及加速我国城镇化进程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与此同时,融资平台债务余额的高速增长、治理机制不完善、举债方式的不透明等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这也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复杂程度。厘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法律属性,对于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关系,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的治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岷峰  张惠 《桂海论丛》2010,26(3):74-79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缓解资金紧张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但其融资信贷风险等问题也逐步凸显。文章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各种争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全面评估和有效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日益积累,其背后存在着深层次的法律原因,只有明确界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法律含义,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设立,定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功能,加重政府担保行为的责任后果,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吴如兴  曾敏 《群众》2013,(5):I0044-I0045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级地方政府为加快市政道路、公共交通、教育医疗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通过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融资平台公司,采取直接融资或信用支持等多种方式举借了大量债务。但在债务的举借、使用、管理和偿还,尤其是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经营管理和风险防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债务规模大、融资平台规范清理不到位、监管效果不理想等等。我们通过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11.
聂强 《长白学刊》2011,(3):114-117
地方投融资平台通过大规模融资推动城市化建设,为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和扩大内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地方融资平台的高负债风险,对我国金融机构的整体健康发展带来很大威胁,甚至整个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都将因此而面临很大的挑战.深入阐述中国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风险,探讨中国地方投融资平台风险的影响因素,对于完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推进城镇化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土地在地方政府城镇化建设资金筹集方面的地位举足轻重。传统城镇化融资采用的是"土地财政+土地金融"模式,这一模式是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强烈、地方政府又无举债权情况下的产物,不仅导致了普遍的地方政府短期行为,而且还使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陡增。本文提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融资模式,推进土地财政向物业税转变、城投债向市政债转变,建立"物业税+市政债"的新型城镇化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加大,地方政府的举债问题频频出现,如何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分析,试提出地方政府融资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存在五大特征:经济回落具有非常强的非预期性;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激化;房地产问题;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脱节;经济中的矛盾与不确定性逐步加大。五大特征会给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五大风险。首先,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从2018年到2019年,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将进入偿债高峰,存在较高的债务风险。其次,影子银行问题。现阶段,影子银行缺乏监管,  相似文献   

15.
2009年以来,国家审计署连续两年披露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债务问题成为热点,引发了人们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总体担忧。从权力监督制约角度看,地方政府债务“黑洞”的形成,凸现了人大监督的缺位,显示了人大财政监督制度的不足。南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约束机制,消解地方债务的风险隐忧已成为共识。鉴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属性,人大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理应成为对地方政府债务约束机制中最具正当性的、最基础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融资平台:潜在风险与化解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融资平台的快速扩张,暴露了其潜藏的各种风险。防范与化解潜在风险,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融资平台健康发展的短期措施包括充实融资平台资本金、完善融资平台治理结构、强化融资平台监管等,中长期思路是继续深化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并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以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并逐步完善官员绩效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保障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按时完成的重要筹资手段。一方面,地方政府借助债券融资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通过债券融资面临着较高的风险。要发挥出债券融资的正面作用,就必须保证债券融资符合相关法律要求,只有通过法律监管,才能抑制债券融资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实现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中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诱发因素,全面整顿、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已刻不容缓。分税制改革导致的地方政府财权与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的责任不相匹配,以及淘汰式的地方官员考核机制,促使地方政府陷入举债危机。全面推进地方自治,逐步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公债制度是化解风险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易水 《创造》2010,(7):54-55
欧洲债务危机风起云涌,各界对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愈加关注。2010年,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的飞速发展,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也在急剧膨帐。最近有消息称,在短短几个月内,地方债务已经从4万亿飙升到7万亿。  相似文献   

20.
刘晓霞  周婧好 《求索》2013,(10):47-49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最大的风险在于不透明,化解其债务危机的根本办法是提高地方财政及债务信息透明度和法制化。本文就融资平台透明度进行探讨,分析融资平台透明度不够的原因,并提出提高融资平台运作的透明度的对策,旨在引导和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发展。有利于降低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筹资成本,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