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课题组发布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与风险进行评估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加总的债务接近28万亿,占当年GDP的53%,其中地方政府债务19.94万亿(2013年12月25日人民网)。该报告的发布再次把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推入大众视野,引发人们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总体担忧。从权力监督制约角度看,地方政府债务"黑洞"的形成,凸现了人大监督的缺位,显示了人大财政监督制度的不足。审查和监督财政预决算,是人大发挥监督职权的应有之义。政府债务目前虽未列入财政预决算范围,但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要求,各级人大应主动介入政府债务监督,真正做到"政府怎么花钱要对人民有个交代,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百姓看得明明白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主要有:地方政府预算失控和投资过度;地方融资平台绕开监管大规模举债;地方债管理混乱无序;经济和社会风险转嫁至地方政府。针对我国地方债务可能带来的风险,应从建立地方政府硬预算约束制度、推动市政债融资模式改革、完善财税体制、强化债务风险管理及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着手,有效控制债务规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得到多方关注,但整体来看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成因,但都与发展型政府内在的扩张机制及政府预算约束的缺失有关。理性看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全面辩证系统地看待地方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树立起防范化解风险的信心。要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守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底线,为高质量发展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和地方国有企业的关系,从根本上切断地方政府的企业债务融资通道;加快预算改革,进一步加强预算的约束力和全口径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债务困境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扭曲和结构失衡是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困境的主要根源。从表面看,地方财政不透明、政企不分和银行风险意识薄弱引起了地方债务风险;从更深层次看,地方债务困境反映了宏观结构失衡背景下,需求管理政策快速转换对制度扭曲的放大作用。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应从制度层面着手开放产业并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以消除债务隐患:通过产业开放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扩大消费需求;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消除地方政府资本性支出的逆向激励,促使地方政府转变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开放金融业,以竞争机制强化银行的风险约束;提高地方政府预算编制、执行的透明度,强化预算管理和问责约束,降低制度外支出和或有负债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李晗美 《前沿》2015,(3):114-118
所谓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指地方政府债务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对包括其自身在内的社会经济各方面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本文就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结合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现状以及统计资料及数据,加之与国外地方政府债务处理方式的对比,归纳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和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风险,总结出防范与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已经达到了有史以来地方政府的债务顶峰,全国除54个县之外,绝大部分县都得了债台高筑综合征,这成为国人热议和担忧的重大问题。应当高度重视地方政府的巨大债务,要有高度的危机感,但大可不必生出危机恐慌症。要正视并认真分析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严峻形势和全局性风险,认真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和机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中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诱发因素,全面整顿、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已刻不容缓。分税制改革导致的地方政府财权与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的责任不相匹配,以及淘汰式的地方官员考核机制,促使地方政府陷入举债危机。全面推进地方自治,逐步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公债制度是化解风险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中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诱发因素,全面整顿、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已刻不容缓。分税制改革导致的地方政府财权与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的责任不相匹配,以及"淘汰式"的地方官员考核机制,促使地方政府陷入举债危机。全面推进地方自治,逐步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公债制度是化解风险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审议同期声     
《中国人大》2014,(14):6-6
反复出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去解决它?每年照样报告,每年照样审计,每年依然存在,我认为不仅仅是体制机制的问题,也有一个惩处不严的问题。因为没有很好的查处和处理,当然会再犯。——陈昌智科学手段还可以用到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预测上。地方政府发债要地方人大来审批,但依据何在?这里能不能想办法对政府债务的风险有个量化的指标,就好像气象预报里将灾害分为橙色、蓝色、红色预警等等。地方政府的还债能力、还债措施和它的历史债务状况相比,能不能也有一个级别预警,否则人大凭什么允许或者不允许发债呢?——严隽琪。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09,(1):92-92
李晓安在《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7期撰文认为,由于地方政府自身信用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因历史积累所形成的规模性、综合治理的艰巨性及其在信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政府信用治理已经成为国家信用综合治理的重心与核心。通过考察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成因、构成、表现,可以看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际上已经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头号杀手。通过分析我国法律的约束不足,强调了地方政府信用治理的乘数效应,可以得出我国法律规制的定位及地方政府信用危机化解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欢 《前沿》2014,(1):39-40
本文简述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针对债务成因,分别从完善法律法规、控制债务规模、提髙债务管理能力和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等角度,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如何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是地方人大的重要监督课题。近几年来,贵州省仁怀市人大常委会采取多种形式,重视加强政府性债务监管,在防范财政风险、控制政府债务规模,提高融资使用绩效等到方面做了一些有效探讨和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重视政府贷款资金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地政府贷款资金规模越来越大。仁怀是国酒茅台产地,综合实力保持全...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年来欧美等国主权债务危机的陆续爆发,公众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和监督管理更加关注。当前,我们应该正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客观实际,从综合治理的角度,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梳理,甄别不同债务,分别进行监督管理,并从体制机制上建立一套控制有度、管理有方、监督有力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失控,偿还风险加大等问题,与地方人大履职不到位、监督不力不无关系。地方人大应变被动为主动,切实担当起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防范债务风险。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人大不能缺位国家审计署审计表明,2013年底,我国政府债务已达20万亿,市级地方政府欠债最多。这一审计结果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民众特别是专家学者对地方债务风险表现出了深切的忧虑。人们在担忧的同时不禁发问:对政府具有法定监督权力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地方政府举债中究竟是如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欧美等国主权债务危机的陆续爆发,公众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和监督管理更加关注。当前,我们应该正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客观实际,从综合治理的角度,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梳理,甄别不同债务,分别进行监督管理,并从体制机制上建立一套控制有度、管理有方、监督有力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对我国的经济生活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影响。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关系,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对于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土地财政逐步退出阶段,依赖土地经济的财政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但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依旧存在且风险日益凸显。后土地财政时期地方政府负债的成因是:现行财政体制中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尚不规范,致使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预算软约束激励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行为;财政融资方式存在缺陷,投融资渠道单一;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有限,偿债意识淡薄。带来的风险表现为:地方政府财政收益方式由显性方式向隐性方式过渡,隐性债务风险难以预料;通过过度举债弥补财力不足形成长期风险;税收排挤破坏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进一步降低政府未来预期的财税收入和偿债能力。为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强化偿债能力,规范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已经达到了有史以来地方政府的债务顶峰,全国除54个县之外,绝大部分县都得了债台高筑综合征,这成为国人热议和担忧的重大问题。应当高度重视地方政府的巨大债务,要有高度的危机感,但大可不必生出"危机恐慌症"。要正视并认真分析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严峻形势和全局性风险,认真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和机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水皮 《时事报告》2010,(8):44-46
近期,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债务问题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到底有多少?如何评估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发达国家举债发展的经验对我们有哪些启发?本刊特邀请财经评论家,《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知名管理专家、国家行政学院许正中教授,从不同的视角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20.
《桂海论丛》2021,37(3)
2015年起新修订的《预算法》实施,地方政府债务发行及管理进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地方政府债务"开前门、堵后门"成效明显,法定债务规模及风险得到较好控制,但受政府职能定位、政绩考核、预算软约束、融资平台转型发展不到位等因素影响,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形成的隐性债务不容忽视。面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中的风险挑战问题,要时刻关注、及时研判,从财政可持续发展出发,统筹财政发展和安全,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资产资金配置效率并强化绩效考核、规范推动债权债务融资融合发展,抓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