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索》2015,(0)
秦汉时期的乡里是当时地方行政制度中处于最基层的环节。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西北地区敦煌、居延等地大批汉简的出土,汉代的乡里制度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特别是90年代江苏连云港东海县尹湾汉简的发现,使得汉代的乡里行政系统的隶属关系问题得到澄清。而对秦代乡里制度的认识则随着2002年里耶秦简的出土,才得以深入。随着里耶秦简更多资料的公布,此前研究中未曾得到解决的若干问题得以进一步探讨,此前未能触及的层面亦得以展开。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就几个问题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马远书法     
《台声》2004,(8):80-81
马远,号双泉散人,1949年生于甘肃靖远县。幼承家学,临池不辍,初学颜柳,勤谨有悟。20世纪70年代逐攻汉碑、汉简,后随高乐先生研习章草,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被博物馆、展览馆所收藏。其作品沉着浑厚,古朴典雅,潇洒雄健,艺术风格鲜明。  相似文献   

3.
左少峰 《求索》2011,(12):138-140
实践美学与20世纪后半叶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发展息息相关。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是中国实践美学发展的一个缩影。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时期是李泽厚实践美学萌发时期,它侧重从社会历史实践角度探讨美的本质问题;七八十年代,李泽厚实践美学侧重主体性实践美学体系的建构;80年代末至今,实践美学呈现出多元化“后实践关学”的发展格局。将李泽厚实践美学放入20世纪后半叶中国关学,甚至世界美学发展的语境中,对实践美学的维护、质疑与颠覆具有重要意义。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发展过程,展现出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和学术氛围的活跃,马克思主义的、西方的、中国的各种思想资源被借鉴并纳入实践美学体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居延汉简     
李学通 《传承》2010,(22):55-57
1930年,由中瑞等国科学家组成的西北科学考查团在内蒙古居延地区一次性发掘出土汉简一万余枚。这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世界,并把居延汉简与殷墟甲骨、敦煌遗书、故宫内阁大库档案并称为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42年后,中国考古界又在居延地区进行了为期4年的集中考察,共发掘  相似文献   

5.
<正>(初编、二编)(中法文对照)精装(两函)8开定价3800元本书据巴黎大学北京汉学研究所1950年和1951年出版的《汉代画像全集》初编、二编影印而成。《汉代画像全集》(初编、二编)由20世纪40年代供职于巴黎大学北京汉学研究所的傅惜华先生从该所收藏的1000余幅精美拓片中选编而成,共收录山东地区所出汉代画像拓片图谱500余幅,每幅画像均考订原  相似文献   

6.
一位生长在陕西革命老区的医务工作者,因崇拜邓小平的人格魅力,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10多年来悉心收藏与邓小平有关的文献资料,引起了收藏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就业路上的障碍 据日本总务厅对不同年龄层女性劳动率推移调查数据显示,日本女性就业周期明显呈现出M字形状。该特征在20世纪70年代最为显著,M字谷底较深。16—20岁为就业率高峰期,21—25岁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这是因为日本女性当时受高等教育程度在专科与短大居多,就职年龄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一、英、德两国农业信息化概况世界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利用广播、电话通讯信息化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农业科学计算;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利用计算机进行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数据库开发;第三个阶段是90年代以来,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等。英、德两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具有代表性。英、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在农村地区就普及了农业广播、电话、电视等通信技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其计算机数据处理、建立数据存储等农业信息化技术从初级阶段走…  相似文献   

9.
《求索》2015,(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掘的两处长沙国所封王子侯国墓葬,引起了学术界对西汉长沙国所封的众多王子侯国遗存的关注。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我们注意到吴氏长沙国所封"便侯国"虽然文献记载存在时间很长,但是却找不到任何相关遗存。在阅读松柏汉简过程中,我们意外发现了便侯国的下落,并通过分析考证,形成了关于便侯国迁徙来龙去脉以及西汉侯国迁徙原因等的一系列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美学无法在古代学术体制中产生,它是在西方美学的冲击和现代学术体制的保障下产生的,经历了20世纪上半期的形成期、20世纪50年代的论争期、20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转型期等四个时期。中国古典美学是在现代美学形成之后才开始建构的,也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准备期、20世纪80年代的形成期、新世纪以来的延续期等三个时期,新时期以来的断代美学史、门类美学史和范畴美学史,也为中国古典美学史的建构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赵大民先生是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资深编剧兼导演,89岁高龄。至今共创作戏剧作品30多部,话剧占了一半,是天津屈指可数的多产剧作家。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钗头凤》《把一切献给党》《红岩》,到八十年代的《觉悟》《唐明皇与杨贵妃》,再到21世纪的《芳革碧连天》《茂陵封侯》《铁肩担道》,无论是编是导都融入他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回顾七十年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31]。一般所认为的信息革命,是指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它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一直延续到现在,其间形成了两次大的信息浪潮:第一次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一场新的信息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这场新的信息革命就是以数字化多媒体集成和互联网络等技术综合而成的第二次信息化浪潮,网络技术是其主要标志。20世纪9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3.
西北汉简是反映汉代文化的活化石,记录了当时的种种社会生活情况。家属出入符是汉代边境家属出入关的通关凭证,经统计西北汉简中较为完整的家属出入符简19枚。文章将从概述家属符及特点、未见普通士卒家属出入符的缘由、家属名籍所反映出的西汉中晚期边境家庭的结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以了解汉代"家属出入符"的使用情况及反映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4,(6):28-29
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第二十时期是大规模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第三个时期是规范深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进入20世纪90年代,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实用主义是19世纪7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哲学思潮,兴盛于20世纪早期,其思想特征是把知识看成工具,通过考察概念的实际效果来阐明概念的意义,同时也通过观念的效用来确定观念的真理性。20世纪初,实用主义传入中国;“五四”时期,随着杜威访华,实用主义在中国风行一时。20世纪50~70年代实用主义在中国多次受到批判,遭到全盘否定。20世纪80年代至今,对实用主义的引介和评论逐渐回归学术本身,对实用主义著作的翻译和研究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社区是由聚居在特定地域空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具有生活性、自治性、服务性、治理性等特质,作为人口集合概念,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形成于20世纪早期的美国;在中国,作为基层社会的管理模式,逐步成型于20世纪80年代的社区服务和90年代的社区建设。由于我们缺乏建设经验,当下社区,尤其是城市社区,出现事责繁多症状,造成社区运行偏离本质职能、自治功能弱化、工作效率低下、建设成效不明  相似文献   

17.
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犯罪行为造成国有资产快速流失,严重影响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和国家经济安全。防止和制约国有资产流失要完善有关法律制度,严把清产核算、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关,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齐抓共管,严厉打击侵害国有资产犯罪。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14,(2):150-151
正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总员额由550万整编至400万。然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为应付20世纪60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可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逐步扩大规模,到70年代成为拥有610万的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从1981年到1984年,邓小平顶住各方面压力,裁掉了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精简掉了200多万员额。  相似文献   

19.
徽学研究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州问题早在明清时期就被人们关注,其地位在20世纪的头30年进一步突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是徽学的专题研究阶段,80年代是综合研究阶段,90年代是学科化建设阶段,21世纪正向着国际性的显学迈进。  相似文献   

20.
张丽 《理论月刊》2012,(2):27-30
马克思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问题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学术问题。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等相关思想的陆续传入,国内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至今,历经三个历史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十年,集中译介却无力有效回应;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独立著书正面应对,批驳"马恩对立论",坚持"马恩一致论"的基本论断;21世纪发展至今,学术争鸣背后进行思考与对话,从观点到方法都有实质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