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代以来中日亚洲观简论--"亚洲一体化"的思想追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是现实的背景,现实是思想的实现.因此当我们今天以热诚之心讨论亚洲一体化的时候,就有必要对"亚洲一体化"的思想作一次追溯,回顾历史上亚洲人的"亚洲观",以了解亚洲现状的"思想背景".又因为中国与日本是亚洲大国,梳理中日历史上的亚洲观,认识其源流,明晰其本质,辨别其同异就显得十分重要.冈仓天心、井上圆了、大川周明、桂太郎等人是日本历史上所谓"亚洲主义"的重要代表,而章太炎、孙中山则同样显示了对于二十世纪亚洲前途的深切关注与期待.将他们的思想作对比性的排列,也许可为今天"亚洲一体化"增添有益的思想历史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战略上日本虽长期坚持"脱亚入欧"、"作为西方的一员",但始终没有放弃其在亚洲的"努力".特别是冷战后,日本进一步加大了融入亚洲的步伐.当前,高举地区主义旗帜的民主党政府,其实是延续了冷战结束以来日本一直在实行的地区主义战略.日本做出回归亚洲的选择,一方面是为了实现本国的经济复兴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其政治大国的长久理想.  相似文献   

3.
郑永年 《东南亚》2013,(1):32-34,92
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洲",名义上是为了威慑中国对亚洲既有秩序可能产生的"威胁"维持亚洲秩序的"稳定"。但"重返亚洲"带来的结果却正好相反,亚洲秩序因此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出现了"失序"的趋势。在某种意义上说,亚洲各国急速崛起的民族主义和"重返亚洲"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4.
亚洲"四小"通过促进工业化,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率先实现了经济的现代化与多元化.但是,它们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并不是按照固定的一种顺序发展的,而是具有多样性、超越性和交融性的特点.工业发展政策是根据各经济体工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制定的,因政府干预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亚洲"四小"工业化进程与政策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这一群体战后经济发展多样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谈到亚洲,最受瞩目的是亚洲的经济活力,亚洲几乎成为"经济奇迹"的代名词。同时,也有舆论认为亚洲国家经济联系紧密,但政治关系冷淡,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增多。如何看待亚洲的安全形势?亚洲究竟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毋庸置疑,冷战后的亚洲基本保持了和平和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这为亚洲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聚精会神搞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带动了地区国家间关系大幅改善。当前,亚洲区域合作方兴未艾,自贸区建设、互联互通等重要领域合作不断迈出新的步伐,经济一体化持续  相似文献   

6.
欧洲货币一体化建设为亚洲的区域货币合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莫内的"局部实质性突破"思路;二是欧洲货币一体化始于经济合作,此后经济合作与货币合作相互推动最终走向货币一体化;三是欧洲单一货币的形成离不开法、德两个核心国家的团结协作、共同推动;四是欧洲单一货币联盟通过严密的制度建设,保证了成员国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平等,促进了联盟的扩大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作者首次提出了"亚洲协调"的概念,讨论了亚洲协调对未来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安全治理的必要性和长远性。尽管最早的主要国家之间协调(concert of powers)的理论与实践是19世纪的、欧洲的,但是,关于主要国家之间协调(不仅是大国协调)的一般理论却同样可以运用在解决21世纪的亚洲(以及太平洋)的严峻安全挑战和困境上。这些挑战和困境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演化为严重的大国之间的对抗甚至冲突。更重要的是,亚洲协调将注定会阻止战争、实现长期和平及维持本地区的经济活力。也就是说,如果亚洲协调明智地和有效地建立并运作起来,到2079年,亚洲以及太平洋将拥有一百年的和平,如同欧洲在1815-1914年拥有的百年和平。从1979年到现在,亚洲地区已经享受了接近四十年的和平。在过去二十多年建立起来的地区或者跨地区的论坛、会议、组织和制度等,反映了治理亚洲地区的权力转移的企图和努力;尽管这些安排相互重叠、尚未彼此兼容,甚至相互竞争,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当做未来亚洲协调的基础。虽然目前的地区安全治理仍然由美国及其同盟体系占据主导地位,但美国也不得不重视复杂的安全地区主义。有不少人建议美国应该以亚洲协调作为未来解决与中国关系的方案。中国已经为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亚洲和平做出重大贡献。中国已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回应美国的"转向亚洲"。中国在亚洲协调中的地位是中心的和关键的。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以后,西方的东南亚研究曾一度走向衰退.然而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亚洲人,特别是东南亚人的移民浪潮冲击着美国这个"民族熔炉",使其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尤其是美国西海岸成了亚裔和东南亚裔美国人聚居的地区.因此,加利福尼亚大学成为研究亚裔美国人的中心.这一系列的变化也为西方的亚洲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经济增长最快的亚洲正在走众多双边合作过渡到多边合作、由小区域合作过渡到大区域合作的道路。这是一条理论和实践都不同于其他经济体的一体化道路。在未来亚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必然将考虑吸收大国和大陆型经济体加入。亚洲的地缘大国和经济大国.理应在亚洲经济一体化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亚太地区的权力内涵与安全内涵均发生重大的变化,建立在冷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基础上的旧的安全观已经不适应亚洲形势的发展.倡导新型安全观已经成为亚洲的客观需求和历史必然.亚洲新安全观的提出既是安全观念上的一次创新,也是安全规范和安全秩序领域的重大变革.亚洲安全观的倡导和实践将引导亚洲安全秩序从外生型向内生型转变,从冲突型向合作型转变以及从权力型向创制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