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近年来,山东省提出创意山东建设计划,这是山东省在将“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平安山东”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后提出的又一项重要规划,对于进一步推动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是居全国前列的经济大省,但与蓬勃发展的经济相比,文化发展相对滞后,这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因素。“十五”期间,山东将“建设文化大省”确立为发展战略,指出:“各地都要制订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规划,并像完成经济建设任务一样,确保完成文化建设任务。” 第一,弘扬“民为邦本”思想。加强领导干部的政治和思想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是山东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也是山东丰富文化资源开发保护的客观要求。然而,山东文化“走出去”还面临思想观念落后、管理体制僵化、产业发展薄弱、政策法规滞后等诸多问题。要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必须制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对外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备受都市女性观众欢迎的“小妞电影”不仅是一种电影类型,更是剖析当下都市女性生存与发展状态的重要途径。而对“小妞电影”中的女性身体与都市空间的仔细观照是体认片中人物乃至当下都市女性形象的有效策略。“小妞电影”集中且深刻地折射出当下社会都市女性所存有的精神焦虑,这是不同于传统性别二元对立冲突的生存焦虑,是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对身体与空间的焦虑是都市女性焦虑的两大源头,通过对“小妞电影”中女性身体与都市空间的文化指认,我们可以准确地认识到当下都市女性所面临的问题,并进而在传统女性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为新时期女性生存与发展提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1996年云南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设想,到2000年正式颁布《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1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之后,2009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委会明确提出了未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即把云南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广东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从“文化沙漠”说的自辩到“文化北伐”说的自恋再到“文化广东”论的自信二三个不同阶段。对“文化沙漠”说的驳斥和自辩,具有文化自卑的心理。“文化北伐”论,是内地学人对广东文化的鼓励,对新文化精神出现的期盼,也是对改革开放程度相对不足的内地文化的自我批判和超越;对广东人来说,既有文化自卑心态,也有文化底气上升的自信。“文化广东”的提出,既要回应市场经济的正面冲击和负面影响,也要树立新的广东形象、提振广东文化精神,是广东文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底气十足的自觉选择。当今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成为新阶段发展的自觉追求: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的融通.成为新的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主力省”、“试验区”、“先行地”.[11成为新的战略目标:其间始终闪耀着文化自觉精神的光芒。广东30年来的巨大成就的取得,是文化精神烛照的结果,在未来的发展中,广东也不能离开文化精神的烛照。在文化精神的烛照下.广东的未来发展将有更为深刻更为人文的跃迁。  相似文献   

7.
云南财政资金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是个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早在1996年,云南就明确提出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经过十年的开发建设,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7年云南再次提出,要推动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陆续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8.
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文化产业研究与发展进程是与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研究与发展进程同步的。早在1996年底。云南提出建设“民族文化:赶省”目标之后不久,1997年初,开始筹备“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第一次研讨会”。在开展研究并组织论文过程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机制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就已经成为其中的重要议题。随着中央决策的进展和全国形势的发展,云南文化产业工作也步步深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我国很多省市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积极探索,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来推动其发展。山东作为文化大省和经济大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意义深远。山东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风格多样的地域特色,合理的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精神,高质量的影视作品,繁荣的演出市场,创意十足的文化旅游都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对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并把“文化建设再创新辉煌”作为今后5年的六大奋斗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济南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城,作为经济和文化大省——山东的省会城市,具有文化发展的独特优势。济南城市文化的发展应该在政府支持下创新机制,把文化资源保护和开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提出了“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文旅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思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培育旅游后续产业以及建设“中国绿色锌都”的发展目标,并付诸于实践,全县民族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省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改进的熵权TOPSIS法,选取广播电视、出版发行、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群众文化、艺术表演、教育科研、文物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九大主要公共文化服务业,运用体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性要求的人均指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省域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由强到弱总体呈现东、西、中分布;广东、山东、河南、河北等省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其经济强省、大省地位不相称;北京、上海、天津、辽宁等直辖市和省、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发展不均衡。缩小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省际和区际差异、促进其整体均衡发展,要从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峨边彝族自治县司法局以“素质大培训、技能大练兵、作风大转变”活动为载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求创新、求突破、求效益”为目标,创新举措、服务发展,司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峨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两年来,共有24项工作分别被省、市、县评为先进集体,有10名同志分别被评为省、市、县先进个人,2名同志分别被记三等功一次。  相似文献   

15.
1996年,云南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经过四年的理论准备,至2000年,省委、省政府正式下发了《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明确把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列为云南的三大发展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召开后.云南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建没民族文化大省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加快了发展的步伐。2003年7月召开的省委七届四次全会,正式提出了要把文化产业作为云南省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近年来山东经济发展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密切的相关性。“十一五”将是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对当前国际贸易中新贸易壁垒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其对山东省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有利于把新贸易壁垒对山东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近年来,我省确立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这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基于对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深入分析后规划的宏伟蓝图,必将对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发展的云南渴望人才,大开放的云南呼唤人才,大开发的云南急需人才,做好人才工作是我们的共同责任。2004年以来,我们坚持把科教兴滇、人才强省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来抓,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紧缺人才引进工程”、“边疆民族地区人才振兴工程”,加大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力度,统筹抓好党政人才、  相似文献   

19.
2011年6月30日,贯通我国“环渤海”、“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能耗少、污染小、占地少、安全性和舒适性高等特点,是一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运输需求的高效交通方式,必将对我国沿线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和影响。山东是京沪高铁经过距离最长、站点较多的省份(江苏最多),京沪高铁开通,对山东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既具有重大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加强重视和研究,提出应对具体措施,抓住京沪高铁开通带来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要大力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2023年昆明市启动实施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巩固“大抓产业、主攻工业”良好态势,推动“8+N”重点产业链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建设“产业高地、实力春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