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一、问题的提出目前,国家尚未制定信访法,各级国家机关开展信访工作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国务院信访条例和地方人大制定的信访条例。国务院信访条例第15条中规定,信访人对各级人大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向有关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究竟何为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并无国家立法的具体  相似文献   

2.
《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已经2005年7月26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安机关信访工作,维护公安机关信访秩序,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保持公安机关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根据《信访条例》,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3.
正津政办发[2016]9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2016年11月11日天津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规范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保障信访人合法权益,引导信访人依法有序信访,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根据《信访条例》(国务院令第431号)、《天津市信访工作若干规定》,结合我市信访工作实  相似文献   

4.
一、信访制度的现实困境目前,有关信访权利与信访制度最直接、最主要的规范依据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信访条例》。限于立法主体的地位和性质,《条例》第二条所界定的信访仅包含了信访人对行政管辖内的事项向行政机关或其设置的信访工作机构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内容。但从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安机关信访工作,维护公安机关信访秩序,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保持公安机关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根据《信访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畅通信访渠道,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投诉请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6.
信访条例自2005年5月1日施行以来,信访人如实反映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诉求;各级人民政府倾听人民意见,接受人民监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国信访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就目前人大信访工作的实际来看,实施信访条例,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注意。一、人大受理  相似文献   

7.
他山之石     
北京:泄露信访人秘密可究刑责4月25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对《北京市信访条例(修订草案)》进行第一次审议。为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从24日起至5月23日,该草案在市人大常委会网站(http://www.bjrd.gov.cn)公示,听取市民意见。草案注重保护信访人的隐私和人身权利,明确规定信访工作人员在信访工作中要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控告人、检举人的姓名及控告、检举的内容;不得泄露、扩散信访人要求保密及可能对信访人权益造成损害的内容。对信访人有关信访事项办理情况及结果的查询,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外,应当如实答复,不得拒绝。与信访人或者信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信访工作人  相似文献   

8.
张宽 《中国民政》2005,(7):36-37
常州市民政系统本着信访新条例"畅通渠道、创新机制、维护秩序、强化责任"的总体思路,遵循新条例"方便群众、属地管理、就地解决问题、治标与治本、明确责任"五项原则,在规范信访人的行为举止的同时,规范各级民政信访工作机构和人员的行为举止,努力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既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牢牢地树立了民政机关的公信力和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9.
各市、自治州、县(市、区、特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地区党委和行署,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省军区、省武警总队党委,各人民团体:《贵州省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已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06年6月5日贵州省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第一条为强化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信访工作责任,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信访条例》等有关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暂行规定。第二条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对象:在信访工作中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各级党政机关直接负责…  相似文献   

10.
信访渠道不畅是新形势下信访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最近修订的《重庆市信访条例(修订草案)》中,重点突出了"畅通信访渠道",建立"信访调解制度"等内容。贵州"瓮安事件"、甘肃"陇南事件"、四川"汉源事件"、"三鹿奶粉事件"……近年来,国内因信访而引发的一些群体性事件一度引起人民的广泛关注和深思。"畅通信访渠道"也再一次被提到各个层面,受到领导重视,日前,重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关于《重庆市信访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条例》)的说明,其中"畅通信访渠道"成为一大重点。《条例》规定,市、区县、乡镇等应增设来访联合接待场所,信访工作人员必须为信访人提供法律服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豫政办〔2005〕10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随着新修订《信访条例》的贯彻实施,信访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根据《信访条例》的规定和信访工作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关于省、市、县三级成立本级人民政府信访案件复查复核委员会,承担本级人民政府复查、复核信访案件职责的问题。《信访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规定,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请求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核。国务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江苏省泗阳县民政局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切实加强民政信访工作,推行"双向信访责任制",即信访接待人员向信访人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将信访问题的调查及处理结果告知信访人,信访人在此期间不能越级上访.  相似文献   

13.
《浙江人大》2012,(Z1):73
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听取民声、了解民情的重要渠道。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开通"网上信访",畅通了不同阶层的网民向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言献策、表达民意诉求的新渠道。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信访办主任庞社斌表示:"借助‘网上信访’平台,实现了信访工作全程网上审批,统一工作流程,更加快速、准确、规范地回复及办理信访人提出的诉求和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来,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应该加强还是削弱,在认识上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认为,"信访不信法"的涉法涉诉信访,是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治的产物,有违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理念,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司法行为是司法机关代表国家,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对某一事实或社会事件进行法律化处理的过程,而规范所有国家机关信访工作的法规则是低阶位的国家《信访条例》。有人则认为,司法机关应该加强群众信访工作,现实中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9月26日)沪府发〔2014〕6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信访事项核查终结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信访事项核查终结办法第一条(目的依据)为保障信访人合法权益,规范信访工作,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根据《上海市信访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基本原则)信访事项的核查终结工作,遵循"谁主管、谁负责",客观公正、依法处理、实体和程序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正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中央作出的这一重大决策部署,为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所谓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就是通过对信访行为和信访工作的"双向规范",使群众按照《信访条例》等相应的法律法规理性逐级表达诉求,使有权处理信访问题的部门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  相似文献   

17.
1993年10月,市十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上海市信访条例》,2003年8月,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对其进行了修订。近十年来,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人民群众对信访工作的期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修订《条例》逐渐成为了本市人大代表和各级信访干部乃至信访人的共同呼声。常委会法工委会同市委市政府信访办、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成立起草组,在前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上海市信访条例(修订草案)》。9月24日,《上海市信访条例(修订草案)》提请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  相似文献   

18.
与10年前的第一部<信访条例>相比,国务院新修订的<信访条例>有5大特点:一、畅通了信访渠道.二、创新了信访工作机制.三、完善了切实维护信访秩序的内容.四、强化了信访工作责任.五、明确了信访工作标本兼治的思路.要根据新<信访条例>,加快信访工作改革:要按照规定程序处理信访案件;坚持做到"四访"相结合;强化民警教育,增强信访法制意识;加强信访责任考核;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将信访与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有机结合起来;健全"公安局长接待日"工作制度;完善信访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信访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信访条例》)是2005年获得通过的第一部重要法律法规,5月 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的出台平息了此前各界对于信访改革的种种争论,传递了革新信访制度,使信访制度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的信号,同时,从立法上进一步肯定了信访制度的积极作用。虽未对旧条例做出制度性的大手术,只是从规范的角度做了修改,但新条例仍然有不少亮点——“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成为《信访条例》的核心原则,“不得压制、打击报复、迫害信访人”也从原来的普通条款提升到总则中,这是从未有过的改动。信访是宪法赋予公民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  相似文献   

20.
本刊综述 《创造》2014,(5):12-12
正《办法》既规范了信访人的信访行为,保护他们的信访权益,又对信访工作人员提出要求,让他们认真履职,按照程序办事。国家信访局首次出台专门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信访事项受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今年5月1日起实施。信访人应采用走访形式,到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上一级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