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口述史学方法,在中国革命史研究领域运用较多,发挥了一定的研究功用,如井冈山斗争史口述史料的收集与利用就获得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新史学与历史叙事学的繁荣发展客观上需要史学界更为重视口述史学研究,为历史学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华文化支撑。中国具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丰富的历史经验;中国自古就有"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中华文化人文性的文化特质更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中国多元一体的文化构成更利于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中国追求"和合"的文化理念使得中华文化具有超强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3.
较之前后其他封建诸朝而言,唐朝前期以"贞观之治"的"盛世"在中国封建历史上确立如此之高的地位,其官吏管理制度的法律化是一个重要原因,即通过公开、确定的行政法律来组织和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与政治理想的官员队伍,同时再辅以一定的监督制度来保证官吏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能够依法行事、遵纪守法并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史书所谓"以法治吏"、"吏治清明"即谓如此。  相似文献   

4.
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中国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完整。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陈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态的研究,主要应围绕地位和作用、内容、原则、方法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展开。从实践领域来看,应当围绕从党内、统一战线、军队及若干特殊领域等问题展开。系统梳理和研究陈云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政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现实基础和运动过程,说明这个运动过程的历史逻辑、价值趋向和人在政治历史中的能动作用,描绘人的政治活动在理论批判、政治决策、政治制度建构和变革诸方面的展开。相对于政治实践和现实的政治关系而言,政治观念、政治制度不是本原,不是政治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应当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实践提出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来,有关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主要在县级政治发展、乡镇政治发展、村民自治建设三个层面展开,此外是县域政治发展的综合研究。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绩:实证研究积累了可观的经验素材;理论研究概括了可验的解释模型;对策研究规划了可取的改革方案。但也在四个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实证研究与历史研究有待融合;理论研究问题意识有待明晰;理论研究框架与方法有待反思;对策研究战略性和操作性有待加强。因此,今后应着力于拓展县域政治运行的实证研究、对接县域政治传统的历史研究、深化县域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加强县域政治发展的比较研究、夯实县域政治发展的对策研究,从而提升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的学术水准和资政质量,从学术上助推当代中国县域的经济发展提速、社会和谐稳定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贡献更大的学术力量。  相似文献   

7.
政治建设是确保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障,政治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执政大党而言,有着更为重要、更加迫切、更高要求的内涵。从理论逻辑的视角来看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历史逻辑的视阈来看政治建设是党的事业成功的宝贵经验;从现实逻辑的视阈来看政治建设是推进"四个伟大"的根本力量;从实践逻辑的视阈来看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推进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政治信任是一个有着强烈现实关照和理论根基的研究领域。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研究的根本动力和主要内容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对于理论的分析仅仅停留在西方思想的引介阶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信任理论的挖掘和分析十分欠缺;在研究方法方面,许多学者越来越倾向于运用实证的,尤其是定量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的政治信任问题,但是在样本选择、数据分析等方面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观点论争方面,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任研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观点趋同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政治信任研究仍然处于思想积淀不足、理论分量不够的"研究领域初创期"。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只有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加强学科融合,深化对理论元问题的剖析,加强对中国本土信任文化的挖掘,才能推进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研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文化是文化的一般在政治领域的特殊表现,确切地说是一定范围的社会成员普遍遵循的政治价值取向,共同信守的政治行为模式和广泛流传的政治态度、作风等等。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有六大根本性特征:一是民本——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熠熠生辉的民主性特征;二是礼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主旋律";三是中庸——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减震器";四是大一统——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经典理念;五是德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六是人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顽疾"。正是这些根本性特征型塑了中国传统社会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政治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华民族整体上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关节点,就中国本身而言,其发展经历了系统性的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后,正在处于整个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新的国家治理形态的新的历史阶段中;而从外部而言,从技术角度,人类社会正在处于一个有史以来最为重大的技术转型与新阶段,其意义甚至远超于工业革命的意义;而从世界政治态势而言,整个世界政治态势的发展与演化亦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在这样的重大历史关节点,中国必须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国家战略体系。其中的关键,是依然要清晰地明确人类文明竞争的基本原则,才能不被各种具有不同价值与利益导向的思潮所迷惑,失去正确的战略方向。本文指出了人类文明竞争演化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当前世界格局的新动向,提出了整个中国国家战略体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史的研究整体上较为薄弱,需要统一的书写规范与研究框架。研究政治学学科发展史应遵循学科、学系、学术“三位一体”方法和历史学底色与政治学特色相结合的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到研究框架中。该框架涵盖基于知识转型视角的宏观层面,基于学科建构视角的中观层面与基于学科起源视角的微观层面。具体研究内容必须以学系为依托,以学术为导向,坚持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并采纳相应的框架以取舍史料,以此奠定学科发展史书写的内容结构。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种形式,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是现代民主形式的一种创新和发展。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主要形式,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则为党派参政议政提供了深厚的制度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与个人生平、时代等因素关系密切的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始终以历史人性和政治社会互动为理论视角,并以历史和现实中具体的国家政治实践作为分析的核心内容。其中历史性眼力是重中之重。学术界在对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的研究方面,有如下研究方法值得我们注意:布克哈特所贯彻的人性文化整体分析法;斯金纳所倡导的历史语境探究法;斯特劳斯所主张的主流传统政治文化透视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斯·韦伯的民族主义思想,一直受到许多思想家的关注,也引起了诸多的争论.本文试图把韦伯的民族主义思想与他对现代政治的理解结合起来分析.通过考察韦伯民族主义产生的思想背景和现实历史条件,笔者认为韦伯是一个政治上的民族主义者.在韦伯的思想视界里,处于现代世界体系中的民族国家充满了为了国家生存而展开的激烈政治斗争,实力政治是民族国家的必要基础,国家生存和大国梦想是民族国家最主要的政治诉求,也是韦伯民族主义思想的精髓与实质.韦伯正是以此来理解德国在世界政治中的现实处境和成为一个政治大国的希望的.  相似文献   

15.
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他独特的思想。《政府论》是他的代表作,也是集中论述自由与法治思想的地方。如果撇开这种思想的阶级因素及历史局限性,他的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政治学、法学实践仍旧有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法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政法形态、系统形态和经验形态,分别以张文显、公丕祥和朱苏力为代表,三个形态的分野并不具有严格的时间上的承继关系,而是学术上的流派差别。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法理学的新形态应当是法哲学与法社会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追求民主政治的道路漫长,艰辛而又是异常曲折,无数有识之士在这条道路上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直到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现实结合起来,创建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发展的民主政治,中国的民主革命才圆满的画上了句号。回顾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记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诞生,伴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逐步实现了政府主导向市场调控的趋势转变。  相似文献   

19.
政治观是社会意识领域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从古希腊的历史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政治观世界观发展的过程是逐步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