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五福临门"现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成语了,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五福"指的是哪五种福。那么"五福"到底是指什么呢?据《尚书·洪范》记载":五福",第一福为"长寿";第二福为"富贵";第三福为"康宁";第四福为"攸好德";第五福为"考终命"。"长寿"是长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相似文献   

2.
女娲作为始祖文化,在各地多有纪念性遗存,关于传说其出生地、陵墓,以及后世民间纪念祖庙的历史地理记录,分布地域辽阔。比较有名的一是甘肃天水的"女娲故里";二是始建于北位于河北涉县的"娲皇宫";三是山西晋城泽州浮山新发现的"娲皇窟";四是湖北竹山宝丰镇"女娲山";五是陕西平利"女娲庙"等。另又从各地出土文物中,河南南  相似文献   

3.
"八一精神"内涵深刻,体系完整,逻辑严密。审视"八一精神"价值维度,最根本的是要具备宏观的视野、大历史的眼光,而不能碎片化解读。回眸历史,从中国近代以来170余年的革命斗争史来审视"八一精神";结合国情,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开辟的视角来审视"八一精神";立足现实,从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来审视"八一精神";增强自信,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来审视"八一精神";放眼未来,从长时段的历史后馈性来审视"八一精神"。  相似文献   

4.
正"新华通讯社",一个响亮而又引人注目的名字,其历史源渊与沿革、演变却鲜为人知。1931年11月至1937年1月,其名称为"红色中华社",简称"红中社";1937年1月至1939年,其名称为"新中华社",简称"新华社";1939年2月后,定名为"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前身为"红色中华社"新华通讯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有着悠久而光荣的历史。其前身"红色中华社",自1931年11月诞生,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使用的是红军在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在一系列关于正确看待党史国史的论述中强调:实事求是"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党史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看待历史,"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分清主流和支流";"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要把历史事物置于历史发展过程中考察;"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要以联系的观点评价历史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这些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于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正确看待党史国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便开始铸造自己不同于其他政党的精神气质。在建党初期,塑造了"红船精神";党在领导井冈山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了"井冈山精神";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铸就了"苏区精神";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孕育了"长征精神";延安时期,造就了"延安精神";西柏坡时期,成就了"西柏坡精神"。纵观中国革命精神史,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它们一脉相承,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在一系列关于正确看待党史国史的论述中强调:实事求是"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党史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看待历史,"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分清主流和支流";"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要把历史事物置于历史发展过程中考察;"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要以联系的观点评价历史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这些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于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正确看待党史国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一旦激活贵州这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开放基因",就会有如"天行健、地势坤",开创出惊天动地的新局面;有如核聚变,爆发出"万马如龙出贵州"的大气象。说到与贵州相关的成语,有"夜郎自大","黔驴技穷";与贵州相连的俗语,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与贵州相通的文化,乃封闭的"山地文化"。这是偏见、偏信。偏见比无知更远离真理,偏信比万水千山更阻碍沟通和交流。贵州文化中,有没有"开放基因"?当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享誉全国的著名苏区,被誉为"红色小上海";被周恩来称赞道"汀州的繁盛,简直为全国苏区之冠";被朱德称为"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长汀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0.
"四个伟大"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逻辑严整的系统,并且每一个"伟大"都有其独特的内涵"。伟大梦想"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梦想,指明了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伟大斗争"即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揭示了实现目标的动力所在";伟大工程"即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实现目标的政治保证";伟大事业"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出了实现目标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党史研究者需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通过"勤学"和"苦练",来锻炼从事学术研究必须具备的各项能力。一是学术观察力,做到"见多识广"、"读书得间";二是文字表达力,做到"落笔惊人"、"言之有物";三是逻辑思辨力,学会变"满盘珠玉"为"一线穿珠",使纷繁的材料条理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四是历史想象力,在"历史事实"基础上,运用"先验的知识",而不是"任意的幻想",去"构造"过去历史的真实图景。  相似文献   

12.
推进高校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管理,对于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推进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当前高校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管理还存在着缺乏"下"的社会基因、缺乏"下"的责任担当、缺乏"下"的科学体系和缺乏"下"的配套机制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制度设计,让干部"下有氛围";准确识别干部,让干部"下之有据";严格工作流程,让干部"下有规范";加强后续管理,让干部"下有可为";落实工作责任能上能下,让干部"应下必下"。  相似文献   

13.
黄远固 《探索》2006,(5):4-6
中央要求对<江泽民文选>要学通弄懂,学以致用.怎样才能做到,笔者认为应以历史为线索,从"时代、实践、经验总结"三个方面来"学通";传承与创新相统一,从"八个深刻领会"上做到"弄懂";从团结人民、创新理论、加强党建、推动发展四个方面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相似文献   

1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命题再阐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牛方玉 《理论学刊》2008,2(1):101-10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创造者命题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历史事实层面的,通常提法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一个是历史价值层面的,相当于汉语表达习惯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历史价值层面的特殊命题,"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有其具体的确切的内涵."人民群众"是指无产阶级先锋队及其联合的力量,"历史的创造"是指自觉的人类历史的创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深刻地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视角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达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5,(8)
<正>背景资料: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包含四条古通道:一为"沙漠丝绸之路";二为北方草原地带"草原丝绸之路";三为东南沿海"海上丝绸之路";四为西南地区通往印度的丝绸之路。另外,还有一条古商贸通道是自福建武夷山起,从二连浩特贯穿蒙古、经西伯利亚通往欧亚大陆腹地的"茶叶之路",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提到的"万里茶道"。  相似文献   

16.
《求实》2014,(5)
中央苏区时期党极其重视群众工作,党的群众工作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汲取中央苏区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启示:一是要理解群众: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民意";二是要唤起群众:开展群众宣传教育,发出"民声";三是要满足群众:切合群众实际需要,体现"民生";四是要激发群众:尊重群众自主创造,彰显"民本"。  相似文献   

17.
帅宝强 《求实》2003,(2):56-59
新时期的困难群体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正确认识和处理它应把握好四个视角其构成既有传统成份,又有新生成份;其主要表现在居民收入、地区差距扩大和就业形势严峻"三大问题";其成因是历史和现实原因交织;其核心是利益的差别和矛盾.  相似文献   

18.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09,(13):60-60
时隔一千七百多年,诸葛亮仍然是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对他的否定成了一种时髦,有说他"不像军师,倒像管家";说他"伪智慧"、"假忠心",是"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男人";还有人认为他不如贾诩等等.别人怎么看,自有他的依据,但有一点却不容抹杀,那就是诸葛亮在贵州的影响和他对贵州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改革发展观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发展理念是"发展是硬道理";发展道路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发展动力是改革开放;发展战略是"三步走";发展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发展保障是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1、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指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汉语的典故成语多出自《四书》、《五经》或神话传说,如东施效颦等。英语的典故成语多来自《圣经》,希腊罗马神话或《伊索寓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