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于领导者来说,通过目标激励法.可以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对下属本人而言,通过确立追求的目标,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单位中总有几个无追求的“特殊”下属。对这种“特殊”下属,领导者通常很伤脑筋。很难实施正常的管理。而这部分人,在本人消极怠工、不思进取的同时,往往还对其他下属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转化“无追求”的下属,是每一个领导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领导者的宽容,对实施有效的领导有积极作用,但如果超过了限度,对下属要求标准太低太松,对违反制度、纪律、原则的行为不教育、不处理,下属就会放松自己的要求,凭着个人性情干事,整个单位可能就会形如散沙。因此,把握宽容的“度”对领导者来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教育系一位留学生朋友送给我一本美国路·凡特(Lou Fant)先生著《美国手语短句集》。后来适逢加劳德特大学教育系发起的“中美聋人教育结伴”活动在中国展开,我作为参与成员感到中美聋人交流需要一本汉译美国手语书,于是我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把这本书翻译了  相似文献   

4.
在纽约有一位心理医生,执业多年,成就卓著。在他即将退休时,写了一本医治各种心理疾病的专著。这本书足有1000页,包含了各种病情的描述及其治疗办法。有一次,他应邀到一所大学讲学,在课堂上,他拿出了这本厚厚的著作,说:“这本书有1000页,里面有治疗方法3000种,药物1万类,但所有的内容,却只有4个字。”在学生惊愕的目光中,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如果,下次”。这位医生说,造成自己精神折磨的其实就是“如果”这两个字,“如果我考上大学”,“如果我当年不错过她”,“如果我能换一项工作”……医治方法有上千种,但最终的办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把…  相似文献   

5.
张勇 《当代广西》2013,(8):43-43
亲和力,顾名思义,就是个人形体上所具备的一种能让周围的人感觉和蔼可亲,不受职位、权威约束,真挚流露出的一种情感力量。亲和力对领导者调动下属积极性、展现个人魅力具有重要作用。领导者要想提升亲和力,必须掌握以下黄金法则:主动交流优于被动沟通。交流沟通能拉近上下级之间的距离。由于领导者日理万机、身不由己,下属与领导者的主动沟通多局限于程序性的工作请示、汇报,而且时间有限、公式化极强。下属  相似文献   

6.
问每一位熟悉的朋友,如果有人想购买你的政治地位和人身自由,多少钱可以出售?50万、100万、500万,还是更多更多的万? 你可能骂我是“精神病”,要不怎么会提出这样古怪的问题?是的,当面讲,没有一个人去买,更没有一个人愿卖。连傻子都能算清这笔帐,辛辛苦苦几十年,好容易干到现在这份上,你想把这官衔买过去,然后让我到监狱里度时光,这不是明白着坑人吗?赶紧给我滚出去,从此咱们一刀两断! 然而,现实生活中还真有一些连傻子都不如的领导者,真真切切地把自己给“卖”了。我一说,大家就知道,  相似文献   

7.
那一束光     
常常会想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生中偶然遇到的第一本书,究竟会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麦家和我说,他十三岁那年,在一位名叫“阿牛”的郎中家里,与一本残破的《林海雪原》不期而遇。在麦家记忆里,“这本《林海雪原》后面十几页不在,但是封面还在……书是他从街上捡来的,不是用来看,而是用来引火的。大人们在客房聊天,我在灶房里看书着迷了,连吃饭的时候都在看,阿牛说送给你了,你赶紧吃饭,书你拿回家去”。  相似文献   

8.
辛苦了一年,在新春到来的时候,我送给自己一份独特的礼物:一本薄薄的小书——《动物素描》。之所以选中这本仅有110页的小书,一是因为我喜欢动物,爱看与动物有关的文字;二是因为这本书出自法国大作家布封之手。  相似文献   

9.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10.
孔庆东 《创造》2009,(11):82-83
不久前,有一位文友送给我一本厚厚的《云根诗词》,作者乃是我的本家孔祥庚,请我给轩轾几句。一页一页翻阅了孔祥庚的《云根诗词》后,我答应了。并非仅是因本家的缘故——这确是一部“斯文在兹”的高水平的诗词著作,不能以一般的“官员诗作”视之。  相似文献   

11.
寺人 《中国保安》2004,(18):34-36
“你好!我叫魂之天涯”“你好!”“你有什么爱好?”“音乐、看书、游泳……”……“我最近心情不是很好。”“怎么了,可以说出来听听吗?”“考试没考好,好烦呀!”“嗨,没事的,胜败乃兵家常事,家里又说你了?”……“明天能出来吗?”“干什么?”“我朋友给了我两张电影票,很好的,还有就是想见见你!”“这……我想想!”以上的几段对话是网名叫潇潇雨(女)和魂之天涯(男)三次在网上的聊天,相信凡是有过网聊经历的人对于这样的对话语气都不会感到太陌生。两个从未见过的人,在网络这个似实似虚的世界里,寻找着彼此感情上的寄托…  相似文献   

12.
陈海东 《前进》2011,(1):55-55
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让一个人从失败走向成功,从忧伤走向快乐,从灰心失意走向奋发图强。面对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身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我深感读书对励志和成功的重要性。读了《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就使我感受良多。  相似文献   

13.
陈四益 《同舟共进》2010,(10):66-67
一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这是我想送给为官者的一句话,不论官大官小。为什么?因为现在当官的(无论大小)大都太把自己当回事儿,而非当官者也大都太把当官儿的当回事儿。何以见得?有事为证。  相似文献   

14.
前天晚上沈骥如同志到我家来,送给我他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中国不当“不先生”》,书名很别致。副标题是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问题,是今日中国出版社新出版的中国问题报告丛书之一,他们这套丛书我已经看完一本,正在看第二本。我就暂时把它放下,把手头的工作也停下来,用了两天的时间,将沈骥如同志这本书粗粗浏览了一下。看后很有感触,特别在克林顿访华前夕,将这部著作奉献给社会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一、消除"主人"意识,强化"公仆"意识领导者能不能密切联系群众,最关键的是看其'上仆'意识有没有和强不强。当前,大部分乡镇领导者树立了"公仆"意识。但也有少数乡镇领导者"公仆"意识淡薄,"主人"意识浓厚。有以下四种表现:一是认同群众尊崇。由于受几千年封建特权思想和'有本位"意识的残余影响,许多农民群众在心底里认为乡镇领导者是"主人",自己是"小小老百姓",是"仆人",并体现在言行上。于是,很多乡镇领导者习惯了广大群众的尊称、崇敬和个别下属的巴结讨好。这种习惯又成了自然,其中一些乡镇领导者以为自己在上面算不了什么"官"…  相似文献   

16.
在指导下属进行生产改革的过程中,有些经营者总是缺乏忍耐力。 我所推进的生产改革采用的方式是让员工“自己寻找答案”。员工在反复的试验和失败中不断摸索,这一过程多少需要耗费些时间。有时候,上级会觉得还是直接下达命令,告诉员工“这里应该这样做”速度更快。事实上,的确有不少希望早日看到改革成果的领导者更愿意采取这种直接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怎样运用“否定式教育法”领导者对下属错误的否定,一定要讲究方法,不仅要让下属知道错了,而且还要让下属从你的否定中受到启示和鼓励,从而及时纠正错误,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否定式教育法”。你若作为领导者,如何很好地运用“否定式教育法”?参考答案:①开脱式否定。“在这项工作中,你出现了一些错误,但这也不能全怪你,一方面我们在安排工作时有些失误,另一方面你对这项业务不太熟悉……”在下属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领导的一番开脱式否定能保护下属的自尊心,促使他在以后的工作中少出差错。②商量式否定。“在这项工作中你基本上完成了…  相似文献   

18.
黄姚美食     
林虹 《当代广西》2006,(11):60-61
我从来没有像喜欢黄姚那样喜欢一个地方,这是让自己诧异的。因为工作关系,我已经去了N次黄姚了。这被称为“梦境家园”的华南第一古镇,是“书架上遗落的千年诗集”。最具诱惑力的,还因为它是“最具旅游价值的古镇之一”和“人生要去的五十个地方之一”。我每次去都想留下来,想在安静的古镇过着悠闲的生活。赤着脚或穿着木屐行走在青石板的小巷里,晒豆豉,晒玉米,晒青梅……,或掩着一本书,泡一杯清醇的昭平茶,坐在随便一座亭台,看小桥流水人家,读明清时期的青砖黛瓦,想象自己是其中的某一段诗句,或者自己爱的人骑着马,“哒哒”的马蹄声,唤我…  相似文献   

19.
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有位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园里摘下一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俯下身子,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呀?”小女孩害羞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儿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从花园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20.
关于执行文化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从两本书说起 詹:执行文化是一个新话题,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据说此话题来自两本书,作者都是美国人。你能否谈谈这两本书? 彭:所谓两本书,一本是阿尔伯特·哈勃特的《把信送给加西亚》,另一本是拉里·博里迪和拉姆·查兰合著的《执行》。这两本书的中文版正在热销之中。《把信送给加西亚》叙述了一百多年前美、西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1895年,西班对入侵古巴。1897年,美国军舰“玛恩”号驶入哈瓦那港。1898年,西军击沉了“玛恩”。美国随即对西班牙宣战,战争以西班牙失败而告终。战前,美国总统需要送一封信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陆军低级军官罗文接受了这个任务。罗文以不凡的表现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并且从加西亚那里带回了重要情报,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