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山东省司法厅与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国家安全厅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全省司法鉴定活动优化执业环境的意见》(鲁司[2019]84号,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深化司法鉴定改革,加强部门协作,共同推动司法鉴定工作规范健康发展。《意见》对司法鉴定机构选择、鉴定委托受理程序、鉴定材料移交和提取、鉴定费用收取以及鉴定人出庭作证等环节的工作要求进行了细化,强调了司法鉴定机构和办案机关在选择机构、委托受理、检材移交等环节过程中应履行的职责,并统一规范了《司法鉴定委托书》《补充鉴定委托书》的格式和内容,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2.
陈如超 《证据科学》2016,(4):411-421
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决定着司法鉴定的程序公正与司法鉴定意见的可靠性.因此,在2007年《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运行近十年之后,司法部对其进行了修订,出台了新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其目的之一就是合理规范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从话语规范层面而言,新《通则》在立法上有所进步.然而,司法鉴定实践中的真正问题,如委托人特别是法院在鉴定材料合法性、真实性方面的责任,司法鉴定机构受理案件时的困境与违规操作,以及当事人在鉴定委托与受理过程中的不正当干预,都会因为新《通则》自身的局限而难以改变.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不仅涉及司法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而且牵涉到委托人、当事人以及司法行政机关自身.因此,司法鉴定程序(包括司法鉴定委托受理)的法律规制,也许就应打破部门边界,实行国家层面的立法,才能明确合理地规范各主体的权力或权利及其责任.  相似文献   

3.
法医类司法鉴定行业逐渐将"听证会"的某些形式及内容借鉴于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程序中,并习惯性将其称为"医疗纠纷司法鉴定听证会"."医疗纠纷司法鉴定听证会"开展程序尚处于摸索、完善阶段,开展形式主要有案件受理前和案件受理后两种.两者在程序设计方面均包括:告知医患双方本案的鉴定人、鉴定可能存在风险等事项;进一步核实鉴定材料、鉴...  相似文献   

4.
构建我国司法鉴定程序制度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在分析我国司法鉴定程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司法鉴定程序制度的基本原则,并阐述了组成司法鉴定程序制度的鉴定的委托与受理、鉴定与实施、鉴定结论的出具、鉴定人出庭等环节和鉴定管辖、鉴级(次)制度、鉴定评估等鉴定实施管理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我国司法鉴定体制之重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熊秋红 《法商研究》2004,21(3):33-42
随着司法证明方式的变化 ,鉴定结论在诉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但现行司法鉴定体制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重构我国司法鉴定体制 ,应当围绕鉴定权的归属与控制问题 ,重点从弱化鉴定机构的官方色彩、加强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质控制、赋予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人的权利、充分发挥鉴定人协会的行业管理职能、健全司法鉴定违法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司法鉴定对打官司的双方来说,都乃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自身官司的胜败与输赢.因此,如何让这个细节"硬"起来,也乃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一环.据<江南时报>12月8日报道,从2003年开始,北京市各级法院将建立司法鉴定管理办公室,实行"审鉴分离",即案件需要进行司法鉴定时,法官不再具有对鉴定机构的选择权.审鉴分离制度建立后,一旦具体案件需要进行司法鉴定,司法鉴定委托管理机构将传唤双方当事人,在司法鉴定人(机构)名册范围内,分别选择相应的鉴定人(机构).如果双方当事人的选择一致,即确定该鉴定人(机构)进行这项鉴定工作;如果双方当事人的选择不一致,则在双方选择的范围内,随机抽取.此外,高院每年还将根据鉴定人(机构)的年检的情况和所进行司法鉴定的业绩,对名册进行调整,以形成对鉴定人(机构)的动态管理.北京法院审判鉴定分离的举措,令法官不再有鉴定选择权,可以说将进一步弥补这方面存在的一些体制漏洞.  相似文献   

7.
信息之窗     
司法部印发《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 为规范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活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司法部制定了《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该《通则》共分七章,分别为总则、回避、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司法鉴定的实施(初次鉴定、补充鉴定、重新鉴定、复核鉴定)、司法鉴定文书的出具司法鉴定人出庭和附则。《通则》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8.
2019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备受司法界关注。其中,涉及司法鉴定的条款达24条之多,笔者结合《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对相关内容予以了梳理与比较,揭示了民事证据规定给司法鉴定带来的变化与问题。民事证据规定重点规制了司法鉴定启动、受理、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鉴定人诚信承诺、鉴定人权利保障,鉴定人的出庭义务、遵守鉴定时限的义务,以及围绕鉴定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方面的规定,以期保障鉴定质量。与此同时,民事证据规定也带来了管理上的边界之争的问题,包括司法鉴定行政管理部门与法院之间、法院与司法鉴定机构之间,以及法官与鉴定人之间权利义务的边界之争与之推,司法鉴定呈现多头管理已见端倪。本研究直面司法鉴定发展中的问题,建议尽早启动司法鉴定立法工作,强化鉴定意见的法庭质证,明确虚假鉴定的认定标准,梳理鉴定多头管理乱象等等,希望可以对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陈平 《中国司法》2013,(7):51-5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9条规定:"在诉讼中,对本决定第二条所规定的鉴定事项发生争议,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列入鉴定人名册的鉴定人进行鉴定。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由所在的鉴定机构统一接受委托。"笔者从事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经常接到当事人就司法鉴定程序问题进行投诉,本文着重就司法鉴定程序问题进行研究。一、委托是司法鉴定的前提司法鉴定的启动权和决定权,是指谁有权决定是否进行鉴定、进行何种鉴定、由谁进行鉴定。它是司  相似文献   

10.
司法鉴定委托受理中应重视的管理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泽娜  刘沛奎 《中国司法鉴定》2009,(3):I0010-I0011
鉴定委托受理过程是鉴定工作的起始环节,它对其后鉴定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并保证其质量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对委托受理的管理要求比较原则或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司法鉴定机构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相关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并依据认证认可相关标准或准则中合同评审条款要求,进一步制定、细化内部制度或管理文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