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红色故事     
《支部生活》2015,(3):48
毛泽东:"反面的东西"也要读阅读相同题材内容的书,毛泽东习惯把叙述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著述,对照起来读。例如,他读美国历史,就让人到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去借,专门写条子说,不光是马克思主义学者写的,也要有资产阶级学者写的。他研究拿破仑的书,就找来苏联、法国和英国学者写的《拿破仑传》和有关著述,对照起来读。为读《楚辞》,1957年12月,毛泽东一次就要了50余种古今对《楚辞》有价值的注释和研究书籍。为研究《老子》,  相似文献   

2.
成书于明代的《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社会世情小说。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它当作“淫书”,但是也有人认为《金瓶梅》是研究明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而它的外文译本,则被有关学者认为是世界文学的财富。那么,毛泽东是如何评价《金瓶梅》的呢?“各省委书记可以看看”新中国建立以后,《金瓶梅》被小范围解禁,这还是毛泽东拍板的呢。1957年,毛泽东说:“《金瓶梅》可供参考,就是书中污辱妇女的情节不好。各省委书记可以看看。”毛泽东是把《金瓶梅》当作“明朝的真正的历史”来读的。他还说:“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我推荐你们看一看,这本书写…  相似文献   

3.
龚格格 《党的文献》2012,(4):120-121
《资治通鉴》是邓小平十分喜爱的一部历史典籍。他的子女曾回忆说,邓小平“最喜欢中国古典史书,特别是《资治通鉴》,家里有两套,其中一套是线装本。《资治通鉴》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应该叫熟读”。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毛毛写道:“父亲特别爱看书,什么书都看,中外古典名著、历史人物传记、时势评论专辑乃至整本整册的二十四史,他通通都喜欢读。在历史古籍中,他最喜欢读的,还是《资治通鉴》。”据子女们回忆,有两个时期邓小平读《资治通鉴》最多,一是20世纪60年代初,一是“文革”中他在江西的岁月。  相似文献   

4.
1909年,吴晗出生于浙江义乌的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是个清末秀才,字写得好,诗词做得好,历史知识也很丰富。因吴晗的父亲教子很严,吴晗是长子,因而对他要求更严。七岁时,吴晗就进小学念书了。他学习刻苦勤奋,风雨无阻,不仅功课好,还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名著。家里的书看完了,他就到处借书看,尤其喜欢读历史书和历史小说。有时为了借书,竞要跑上百八十里路。他看书既快,又能过目不忘,  相似文献   

5.
《党建》1994,(7)
领导应多些“我来看你”刘克利1938年,毛泽东同志读了艾思奇同志《哲学与生活》一书,认为写得很好,但“其中有一个问题略有疑点”,欲提出商榷。于是便写信并亲自登门造访。他在信末写道:“何时有暇,我来看你。”“我来看你”,这句话朴朴实实,充分表达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酷爱读书,一生以书为伴。其读书之多,是近现代世界政治家、军事家等伟人中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博览群书,学贯中西。他对中国历史书籍尤其怀有浓厚的兴趣,生命不息。读史不止,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究大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可以说,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他对中国历史的持之以恒的深入研究和科学借鉴。毛泽东8岁至13岁在家乡读私塾时。就开始读《春秋》、《左传》、《汉书》、《纲鉴易知录》等史籍,并背诵了许多篇章。1910年,他读了《世界英杰传》.对华盛顿、拿破仑、彼得大帝深为赞赏,并对借书给…  相似文献   

7.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16,(12):28-29
正毛泽东是怎样把《红楼梦》当作历史读的1961年12月20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毛泽东讲:"《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1964年8月18日在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他再次明确说:"我是把它当作历史读的。"那么,毛泽东是怎样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的呢?  相似文献   

8.
《福建党史月刊》2016,(7):62-62
正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主席喜欢读中国历史,事实上,他对西方历史也相当关注。他最喜欢读的是法国近代史,最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是拿破仑。据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曾读过法国、英国、俄国等多国出版的《拿破仑传》。粗略统计,从1910年到1973年,毛泽东读、谈拿破仑不下40次。他对拿破仑的熟悉程度,让一些法国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出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梦》当历史书看。毛泽东在党的各种会议上,包括政治局会议上,讲秦皇汉武,评说史家著作得失。他给小说人物贴标签,说贾宝玉是"大革命家",刘姥姥是"农民阶级"。他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历来脍炙人口,数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毛泽东对其更是酷爱之至。 1 毛泽东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三国演义》这部书。1936年他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说:“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  相似文献   

11.
在毛泽东阅读过的大量历史典籍中,《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是他情有独钟、最喜爱读的史书之一.毛泽东谈论三国故事纵横捭阖,如数家珍;他谈及三国人物也是运用自如,恰到好处.虽然他所说的、写的多是片言断语,但反映了毛泽东敢于反传统而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态度,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大约是由于鲁迅先生1925年2月回答《京报副刊》什么是“青年必读书”时,说了“我认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的缘故,他曾被一些不了解“时候与环境”的人视为全盘西化论者,有位青年甚至写信请他“搬出中国去”。这在当时热闹地争论了一段时间的历史公案早经了结,谁是谁非就连当年攻击过鲁迅的人也心服口服了。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历来脍炙人口,数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毛泽东也很爱读这部古典小说,并发表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 毛泽东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三国演义》这部书。他1936年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就有回忆。他说:“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的确,就《三国演义》而言,在好些方面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反映在他后来的言行中的例子很多。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历史学家,他爱才用才的故事广为流传。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对作家姚雪垠进行了两次保护,使他顺利地完成了脍炙人口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写作。 1966年7月中旬的某一日,毛泽东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看见王任重列席,便将他叫到身边,指示说:“姚雪垠的《李自成》分上下两册。上册我已经看了,写的不错。你赶快通知武汉市,对他加以保护,让他写完。”第二天早晨,王任重即打电话向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宋侃夫传达毛泽东指示。这一指示既挽救了《李自成》,也保护了姚雪垠的生命。 当工作队进点的时候,武汉市委根据王任重传达的“最高指示”,对工作队作了特别指  相似文献   

15.
正《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韩毓海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纪念毛泽东逝世40周年,缅怀伟人,重温历史。他是伟人,开国立业,引导民族走向胜利;他也是普通人,人生中有爱恨甜苦。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全新力作《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让我们从毛泽东的人生经历出发,去真正了解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理想与追求,他的苦闷与彷徨,他的爱与恨、生与恋、满腔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喜欢钻中国古书,也对西方著述怀有兴趣,所读在他那个时代并不算少。自青年时代起,毛泽东自觉地接触西学。读西学著述,在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思想探索中产生过不小影响;五四运动前后,他更加注重阅读译介新思想、新文化、新思潮的书刊;从延安时期开始,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成为他了解西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新中国成立后,他读谈西学,比较从容和宽泛。毛泽东读西学著述,较感兴趣、较为注重和读得较多的,是西方哲学、西方近代史、西方自然科学这三类。关于西方哲学,毛泽东说,它"是我们的先生";关于西方近代历史,毛泽东说,"要搞革命,需要了解几个国家的革命史";关于西方自然科学,毛泽东说,在这方面"东方人要向西方学习"。  相似文献   

17.
陈晋 《新湘评论》2014,(9):40-41
读书与革命,毕竟是两件事。读书取代不了革命,革命也取代不了读书。毛泽东1964年8月25日对一个外国青年学生代表团说,“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书教育我们怎样革命,但是也不等于读了书就知道如何革命了,读革命的书是一件事情,实行革命又是一件事情。”这是他的经验之谈。正是在“实行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感到,  相似文献   

18.
夏征难 《党的文献》2006,2(2):39-45
毛泽东不仅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做过专门的研究,而且“其熟悉的程度令人惊讶”。早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为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就读了克劳塞维茨的书;1938年初他在延安写过读《战争论》的读书日记;在写《论持久战》时,他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目的论及战争“盖然性”理论等作了批判改造和发展。他还专门组织过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多次谈到他读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并称克劳塞维茨讲过“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的继续”等“很有道理的话”。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就开始接触英语。长征胜利后,在延安的窑洞里,他跟着来访的美国记者学英语、学唱外国民歌,甚至学跳西方的交谊舞。就是在解放战争中,他也没有忘记学习英语,常常拿着一本《学英语》手册看。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会见了美国女记者  相似文献   

20.
曹晋杰 《湘潮》2005,(8):14-16
陈毅巧对《红楼梦》陈毅爱读中国古典文学,其中一本是《红楼梦》。陈毅刚满10岁时,寄居外婆家,在青海寺学堂师从陈玉堂就读,看过残本《红楼梦》。若干年后,陈毅在成都学校读书时,在《雅俗抄》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看了《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就会诲淫诲盗。”陈毅看完后,在这段文字的旁边写批语道:“余幼时曾读过《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并未学偷盗。看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1927年,陈毅随朱德上井冈山。有次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这启发了陈毅再去找《红楼梦》来读。当时处于十年内战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