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面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疫情发生后,大学生出现了心情焦虑、心理恐慌、情绪烦躁、心绪杂乱等心理问题。为此,可通过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和卫生防疫知识,开设专门的心理学课程或系列化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到高校德智体美劳各项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教育,它更利于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更好促进其成长,利于教育者和学生关系的改善,并强化了心理教育的作用,可将积极心理学的宗旨整合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中,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星严 《传承》2009,(22):86-87
本文研究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教育,它更利于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更好促进其成长,利于教育者和学生关系的改善,并强化了心理教育的作用,可将积极心理学的宗旨整合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中,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引起教育界思想政治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的关注.仅据1989年"全国报刊牵引"统计,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文章就达147篇,这些文章都表述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呼吁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保健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但这些文章基本上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描述和数据统计,仅有19篇文章提出了原则的但还不是具体的解决措施.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有解决问题的途径.从1988年开始,南开大学试建学生心理档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一项值  相似文献   

5.
社团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社团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及理论依据是多方面的。学生社团有助于普及心理知识 ,开展心理实践服务 ,有利于高校校园形成良好的心育环境和心理保健氛围。实现社团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坚持五个原则。  相似文献   

6.
胡建英 《前沿》2012,(19):155-156
加强大中小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需要更高心理学理论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师,这对肩负着“教书育人”使命的师范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和心理学理论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也成为摆在每位师范类高校心理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提高师范类大学心理学教学实效性角度,对心理游戏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思考,希望这些心理素质训练方法既能提高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学应用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又能成为他们未来工作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工具,从而使师范类大学心理学教学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7.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除了采用举办讲座、开设课程等普及有关心理卫生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传播、教育手段使大学生具备自我心理保健意识,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心理自助、心理调节的能力,增强其心理免疫力,维护心理平衡,促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护理的目标不仅在于达到产生干预个体心理健康倾向的效应,而且还在于产生群体心理健康倾向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于少波 《传承》2013,(10):131-133
积极心理学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理念。在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方面,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更新观念,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学校的育人工作;完善机制体制,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多渠道,多平台,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外部力量的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苗天峰 《理论月刊》2005,(7):155-157
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存在诸多心理障碍问题,文章从学生自身因素、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方面论述了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成因,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设心理育人环境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杨慧 《青年论坛》2007,(5):45-47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封闭、孤独寂寞、自卑感、逆反心理、沉迷网络等方面.对这些心理问题可通过政策指导、提高学生工作者的心理指导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多种类型的心理咨询服务以及充分利用意见箱邮箱、QQ等信息工具,或定期与学生座谈的交流方式等对策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化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精神的主要载体.准确把握大学文化的内涵,深入分析当前大学文化缺失的根源,对于重振大学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安院校大学物理课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是公安科技的基础,在培养公安院校学生科学素质方面有独特作用,是公安 专业,尤其是刑事技术专业的重要的支柱性的基础课。公安院校应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确定物 理课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重视介绍物理学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发挥物理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3.
信息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们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等为宗旨的教育。公安院校加强对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是公安工作信息化的要求,应从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公安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实验教学,科研活动是提高学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公安高校必须重视加强实验教学及科研活动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更好的为公安基层服务.  相似文献   

15.
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公安人才。面对中国入世的挑战和机遇,警察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公安高校应从警察职业价值观研究着手,构建公安高校的职业价值观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公安院校大学生确立警察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高等公安法学教育两大关系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教育与公安教育的关系是法学教育为体,公安教育为用;法学教育铸魂即铸造“四个忠于”之魂,而公安教育则是增能即增长才能、技能。法学教育与公安法学教育的关系是“母体”与“子体”的关系,或曰普遍性与特殊性、本色与特色的关系。因此,公安法学教育既要遵循法学教育的一般规范和规律,又要体现公安法学教育的特殊性,即要结合公安工作实际,为公安实战服务。  相似文献   

17.
时尚文化以其娱乐、新潮、自由吸引着大学生.通过对大学生时尚文化新动态的调研以及正负影响的分析,提出高校德育融入时尚文化的新命题,进而挖掘多种隐性德育载体,发挥隐性德育功能,引导大学生鉴别、选择时尚文化,规避负面影响,让高校时尚文化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CHINA has a long tradition of amateur performers called piaoyou or "ticket friends." Piaoyou perform highlights from favorite operas on stage to a rapt audience, but in contrast to conventional opera performances, both performers and viewers are vibrant folk opera aficionados. Piaoyou are generally middle-aged and senior citizens, but today young enthusiasts are to be found in China's universities. Wuhan University has such a group of students.  相似文献   

19.
September is traditionally the month during which newly enrolled students go to college in China.However,a girl named Lingling might miss this opportunity even though she passed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Unfortunately although he can afford to send her,her father thinks that attending college is a waste of money.The story has since triggered heated debate.According to a survey conducted on September 1,of more than10,000 citizens,70 percent believe"all roads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在遭遇挫折和困惑时,会采取自杀的方式来结束生命以彻底否定自己,这无疑对我国的传统教育敲响了警钟.从自杀现象本身所引发的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亟待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重视,进行生命关怀刻不容缓;对于高校而言,采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去干预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