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2009,(3):62-63
互联网上总是热点不断,这边“华南虎”事件在此起彼伏的呼声中总算尘埃落定,那边“天价烟”、“躲猫猫”等事件又迅速升温,成为网民们竞相追逐激辩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焦点评论     
《创造》2009,(3):16-16
关键词:网民代表 事件:今年2月,网民“老牛”、“爱我洛阳”、“flush”、“大河”4人当选洛阳市人大代表或被推荐成为政协委员,首开我国草根网民“从政”先河。在网民界和舆论界都激起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普及,网络已成为公众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的重要媒介和渠道。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以互联网为媒介,由众多网民参与的一种聚众意见表达的群体行为,部分网络群体性事件会造成公共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引起相关管理部门和理论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目前中国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以往的研究主要以分析网络群体性事...  相似文献   

4.
《民主与法制》2008,(6):18-20
2008年2月21日,“艳照门”事件的男主角陈冠希终于道歉,宣布退出香港娱乐圈,被称为“网上雪灾”的“艳照门”事件在网上汹涌澎湃了20多天后看似进入收官阶段,但是,香港警方表示还要继续深究。 人们的共识是,明星个人私生活本无可厚非。但是,只要被公开、被放大,影响了公众的视听,性质就发生了变化。 明星不雅的影像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受害最深的恐怕是广大的青少年网民,除了规劝明星们谨言慎行、追究传播者的法律责任、教化网民遵循网络道德以外,走出当前的网络监管困局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王华岗 《协商论坛》2011,(12):59-59
“为了拓展政协委员的提案思路,我们今年特别选取了来自网民的3()份‘E提案’,发给全部政协委员作为参考。、”今年年初的全国两会上,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份“E提案选编”。“与过去通过部委征集提案思路相比,来自网民的意见,令委员提案与人民的想法更加合拍。”翻开这本“E提案”,一篇篇网民们精心编写的提案历历在目。“三农”、房地产调控、教育事业改革……网民们对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对“十二五”规划的期盼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9,(6):6-6
一年前,也就是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兴致勃勃地同网友们在线交流。总书记说:“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在网上倾听民情民意,纵论国家大事。温家宝总理这次与网民面对面,开诚布公,亲切坦率。执政党、政府的高级政要与网民实现网络互动,这是一个新的气象,也是互联网媒体吏上的一个新纪录。因此,它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众多网民的热烈讨论是十分自然的。  相似文献   

7.
“稀里糊涂‘被涨工资’”,“做蚁族还是蜗居?”时下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热点就是网民讨论社会公共事件的主动性和推动事件发展进程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年轻人的打工宝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新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网民已达1.11亿,每天新增加的网民就有两万多人,占世界网民总量的11%。这些网民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一个庞大的网络群体。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给信息技术带来一场革命,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乃至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互联网的这些巨大功能是人所共知的。但是,让互联网成为年轻人的打工宝地。成为新职场,  相似文献   

9.
诸多突发事件在网络的参与下演变成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的“草根性”使得每个普通网民能够参与到各项社会议题中,从而形成网络舆情。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通过作用于非常规突发事件所涉及到的媒体、政府、相关组织机构、网民和事件主人公五大主体,来实现对整个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基于某种利益需求和权利主张,利用网络大规模发布和传播某一方面信息,以向有关方面传递诉求的网络民意表达形态和社会传播现象。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网民对政府的不信任,网民更愿意通过网络集结起来,共同表达利益诉求。因此,政府要有效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就必须重视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在强大的政府公信力支撑下做好对网络舆论的有效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11.
2012年5月11日《北京日报》刊登长石的文章,不知从何时起,“人肉搜索”成了一些网民宣泄情绪的工具,动辄以此来对他人进行攻击似乎成了他们上网的一大乐趣。一起起“人肉”事件背后,我们看到鲜有理性的观点交锋,更多是一些网民的怒气、戾气和霸气,  相似文献   

12.
祝华新 《时事报告》2009,(11):37-39,42,43
目前,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3.38亿,如何做好网络民意的监测与引导,成为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3.
9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调研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建设时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注重发挥专家学者作用,向群众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截至今年6月,互联网普及率已升至44.1%,网民数量达到5.91亿人。反腐倡廉一直是网民们十分关心的重大政治问题,是互联网上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陆杰华  左罗 《北京观察》2013,(10):22-23
社会是人构成的.网络社会也是.因此网络社会的治理还是要从网民出发。“躲猫猫”、“郭美美”等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社会反响,甚至影响到了政府的公信力,很大程度上因为广大网民缺乏一种平台来实现他们自由表达、自主参与的诉求。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事件是考察网民观念的最好视角.本文以"大学生与网络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与量化分析,描述了青年对网络事件的认知与态度,揭示了网民及其网络社会观念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并指出多元化思想的误读对构建正确的社会观念具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法制》2011年第10期刊登了《网络反腐,效力几何?》一文。在腐败令人深恶痛绝的当下,网民们利用手中权利揭露腐败,参与惩治腐败,确是大快人心。  相似文献   

17.
警示     
警惕"人肉搜索"私刑化近日,《新京报》刊登评论文章认为,"人肉搜索"这种做法在网上盛行之后,网民和非网民们,褒贬不一。从社会道义的  相似文献   

18.
解读"学生网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0年1月18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一份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权威报告中,关于网络行业数据中的网民分布问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变化是计算机行业和邮电通讯行业的人员比例从原来的50%下降为不到18%,位居第一位的是学生网民(21%)。学生网民的上升提示了中国互联网的平民化趋势,说明网络正成为一种个人消费,昭示着从学生网民开始,今后的中国互联网拥有了更广泛的用户基础。这些20岁左右灵动激情的网虫网迷们在网上主要作些什么呢?说来竟如此简单,三分之二的学生网民主要是:在线聊天和结交新朋友;泡“伊妹儿”和贴…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新浪微博上"秦火火"和"薛蛮子"两个热点事件从出现至消失期间主要数据的分析,发现参与讨论的网民态度均在事件发生后的一周中产生了不断极端化的现象,并且群体态度由积极转向消极,在这一过程中"意见领袖"和"法规约束"对网民态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卢俊林 《传承》2011,(27):52-53
2010年国庆前后,网络红人"小月月"横空出世,给网民带来了一场国庆"狂欢盛宴"。那么,"小月月"热的背后是什么?面对热,我们必须进行冷静的思考,以求找到规律性的东西。通过从"小月月"事件体现网民何种心理,"小月月"事件是否意味着网络社会"审丑"时代的到来,面对下一个"小月月"网民何去何从等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