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专制主义是帝制时代中国社会的实质和本质特征,其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就是:帝制时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范式和运行机制,表现为专制权力支配一切、覆盖一切、规定一切、“通吃”一切。一方面,“专制权力支配社会”是专制主义作为帝制时代中国社会的实质和本质特征的最重要理由;另一方面,“专制权力支配社会”就是中国专制主义本身的实质和本质特征。帝制时代中国的社会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社会中的任何人、事都处于至上的、无限的皇权控制之下;传统社会中的人是处于专制权力的严格、严密、严酷控制下的“组织中的人”;传统中国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是政治原则而非经济原则,是政治决定经济而非经济决定政治,即“权力统治铁律”;政治权力全面干预社会生活,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由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相似文献   

2.
王中倩 《传承》2012,(18):68-69
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政治思想家,他针对封建专制主义和教会统治而提出的权力政治理论,矛头是对准旧势力的。通过思想产生的背景、权力政治观的内容和现实意蕴三大方面来介绍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系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它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形成,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它对巩固皇权、调控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官僚权力、打击官僚腐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长期演进中,形成了一些明显的制度特点与相应的制度体系,本文对此加以梳理,无疑会对我们今天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监察制度的构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甚早。战国时,职掌文献史籍的御史就已有明显的监察职能,但尚未产生专…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政治结构范武和运行机制,表现为专制权力支配一切、覆盖一切、规定一切、“通吃”一切。 这样,专制主义通过专制权力实现了对全社会的整体覆盖和控制。一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统来看,传统文化从主 流正脉到其它各家各派、甚至支流末节,都是专制主义的倡导者、支持者或附和者。另一方面,从实际影响来看,专制主义支 配了中国人的政教礼俗,成为全体中国人的生命状态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张烁 《求索》2008,(11):126-128
合法性话语形成了中国人对理想政治秩序及其实现方式的基本看法和信条。其中在对政治的理解、政治的组织核心、政治的结构以及运行等若干方面,古代中国人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合法性信条。同时.又因为合法性问题关注的核心就是国家权力,所以历史中所形成的合法性信条,往往会通过对一国权力观念的型构作用,而最终影响到现实政治生活中国家权力的框架体系。也就是说,我国古代的国家权力文化,很大程度上与政权意义系统的构建特征有关联。  相似文献   

6.
公元 14至 15世纪之交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 ,封建社会的各种固有矛盾空前激化。在元末明初特定历史条件的推动下 ,朱元璋一手设计和建立了明王朝独具特色的极端君主专制的政治体系 ,此后 ,经历代皇帝不断地予以发展、完善和强化 ,形成了一个以皇权为中心的政治结构。明王朝各个中枢权力机构以皇权为中心 ,构成了一个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国家权力体系 ,其中任何一个机构都不能自行其是。一  内阁与司礼监是明王朝最重要的两个中枢权力机构 ,两者在政治上功用不同 ,各有侧重 ,但都是君主巩固和强化专制主义皇权统治不可或缺的有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具有谏诤君主,纠察百官,维护政令畅通与国家统一,下情上达,保持社会稳定,维护政治系统的动态平衡形成监察制度文化等功效,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弊病:权力源于皇权,服务于皇权,也受制于皇权;受人事影响大,功效的持久性与稳定性不强;在政争激烈时成为党同伐异、排斥异己的工具;对监察者本身的监察是一个问题.古代监察制度功效的一面值得当代纪检监察部门制度化建设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权力崇拜"与"为民用权"中国传统社会是一种"权力崇拜"的社会。中央集权的国家权力深入到民间社会,从观念意识到宗族、结社都受到国家权力控制。政治权力掌握大量资源,拥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宗法制度还是郡县制度,国家权  相似文献   

9.
权力基于一定社会资源产生,同时又会产生相应的权力结构,本文从国家权力结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政党推动.只有充分发挥政党在后发展国家中的特性、在我国权力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在政府机构的核心作用,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社会的君权(皇权)并非如人们通常认为的完全不受限制。事实上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皇权制约理论与制约机制。儒家"天命民心"、"圣人礼教"及士大夫"法与天下共"的思想观念以及谏诤制度、廷议制度、宰相制度等分别构成了对皇权的理论制约和制度制约。这套制约机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的无限发展,成就了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发展与繁荣的趋势。但另一方面,其本质是专制主义的,是专制体制下统治集团内部对权力不同程度的调整,其作用的发挥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具有有限性和不确定性。强大的皇权与专制传统是中国近代走向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1.
张桂花 《人民论坛》2013,(11):36-38
在一个国家的内部政治中,权力的持有者主要是政府与民众,两者的权力分布变化影响着该政治体系的政治发展走向.在中国古代,政府与民众的冲突主要来自于拥有极大权力的政府不断扩张权力导致对权力极少的民众的侵害,最终引发民众的革命.由于这种情况的周期性存在,才会出现中国历史上“革命—新王朝—权力扩张—失衡—革命”的循环.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政治监督体系的整合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权力是公共社会运行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政治权力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是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政治权力在效用上具有两重性,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也可能被个人或集团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从而成为社会的破坏力量。因此,...  相似文献   

13.
宋惠昌 《前进》2001,(2):22-24
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其特点就是它具有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政治民主是一种权力制约机制。在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活中,民主之所以能够对权力运行具有制约作用,是由于现代民主政治过程中必须遵循程序性原则。我们党和国家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总结吸取了国内外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教训,苏联共产党解体的教训,从现代社会的实际出发,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程序性原则的完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 )   我们党在与各种专制主义政治势力的斗争中,形成了系统民主制度和民主作风,这就是民主过…  相似文献   

14.
民主政治的价值取向,从古代到近代经历了从"扬善"到"惩恶"的演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借鉴了古典民主重视人民、自由主义民主重视法治与权力制衡的民主精华,摒弃了古典民主忽视权力制衡、自由主义民主忽视人的发展的缺陷,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重视法治、权力制衡的政治功能,重视执政党在民主建设中的巨大作用.遵循这样的逻辑,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需要为坐标,稳妥渐进地发展下去,必将创造一种崭新的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民主包含民有、民享、民治三个方面.在民主的视角下看民本思想,提出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本是否就是民主”.对这个问题,中国近代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把中国古代关于民本的思想观念和论述说成就是民主,另一种则明确地认为民本与民主有天壤之别.其实,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中有一定的民主性因素,主要体现为人民拥有四项集体权利,即人民拥有天下、人民享有天下、统治者应当尊重民意、人民有革命的权利.归结起来是民有和民享两个方面.民本思想只需要再前进一步,就可以转化为民主.但民本思想没有能走出这一步,其原因在于民本思想受到了它自身理论缺陷、民本思想家立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结构、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结构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于丹 《理论月刊》2007,(10):129-132
政治权力的制约是政治思想史上众多先哲们高度关注的问题。但是对于如何对政治权力进行制约,古代中国和西方的思想家们有了本质的分歧: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根据"道高于君"的原则,采用道义制衡君主的绝对至上的政治权力,这种制衡的作用是或然性的,因而它从未根本的发挥过作用。从本质上说,道义制衡并不能真正对政治权力产生强制的约束力,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某些条件下,可以对政治产生积极的协调和软制约作用。本文将尝试着论证当代中国政治权力制约的双重思路,并对传统制衡观念内容的转换和现代应用提出一些管见。  相似文献   

17.
政党中心主义是政治现代化的一种模式,但学界对其起源的四种分析范式,即传统延续论、革命需要论、苏联影响论与发展中情形论,并不令人满意。事实上,政党中心主义处于自由民主主义与专制主义两端的谱系之间。因此,一种新的解释模式是将政党中心主义所处的政治生态置于自由民主主义与专制主义之间的谱系中。从政治生态的结构要素、文化要素与行动者要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会发现,"国家—社会"结构的"双弱"格局、政治派系结构的"两极化"、政治文化的"对立性张力"、执政党的严密组织性是政党中心主义起源的关键成因。俄国、中国、法国三个国家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政党中心主义特质可以为这种新的解释模式提供验证。当然,政党中心主义并非一个固化的政治现象,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党中心主义也面临不同的发展取向。俄国与法国都恢复到专制主义,而中国则继续探索政党中心主义的政治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7,(22)
正在中国古代政治构架中,御史号称风宪官、清望官,为君主之耳目,入则与天子争是非,出则与大臣辩可否。在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政治文明史上,涌现了一批令人尊崇的铁面御史,他们或弹劾不法、匡正政风,或黜邪除佞、伐奸扶直,或激浊扬清、弘扬正义,对防止权力异化,保障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起了积极的作用。御史职能的履行,离不开"较真"二字。在中国古代御史群谱中,不乏风骨凛然的铁面御史,如汉之  相似文献   

19.
国家学说是国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国家学说的发展来看,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模式,中国国家学说具有自身独到的特色:传统儒家的国家学说在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占据着统治地位.中国国家学说的发展,多着眼于巩固和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并带有浓厚的封建家族特色.伴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也始终贯穿于中国国家学说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国际政治中的中国软实力三要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国际影响力是我国重要的软实力.三者相互联系,构成了我国对外政治的强大力量,对当前国际政治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对外政治的核心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以中华文化为支撑,充分施展外交手段,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