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东北亚地区海洋权益争端主要包括俄日北方四岛、中日钓鱼岛和韩日独岛之争,这些争端均有其复杂的历史成因。进入新世纪,随着海洋资源的重要性越发地被各国所认识,海洋权益争端也持续升温,从而导致相关国家外交关系的紧张。今年3月以来,韩日独岛争端升级,不仅使韩日关系陷入僵局,也加剧了双方海上军备竞赛,使得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趋于紧张,并且还有可能对本地区安全的核心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解决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与中国存有海洋权益争议的一些国家乘机挑起同中国的领海主权争端,中国边海形势出现复杂局面。特别是钓鱼岛、黄岩岛争端更是引起举国上下的关注。为此,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12年9月7日在北京举行“中国面临的海洋争端及其前景”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海洋对主权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对专属经济区及海洋大陆架的划界原则没有明确的规定,中韩关于二者的划界原则又各不相同,韩国在大陆架划界问题上持双重标准,以实现一已之利为目的,因而在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韩国不顾中国的海洋权益,多次制造渔业纠纷,挑起黄海、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继而又侵占中国东海水域的苏岩礁。尽早解决中韩海洋权益之争,是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按]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与中国存有海洋权益争议的一些国家乘机挑起同中国的领海主权争端,中国边海形势出现复杂局面。特别是钓鱼岛、黄岩岛争端更是引起举国上下的关注。为此,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12年9月7日在北京举行"中国面临的海洋争端及其前景"研讨会,来自海洋局、社科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海军学术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郑州大学、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30多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中日两国领土与海洋权益争议主要案例开展研究,概述争议的演变,探讨演变的动因,总结争议演变反映的国家间及地区内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东亚领土与海洋权益争议在冷战后显现的新特点。与所谓国家在领土、领海权益争端上寸土不让、难以妥协的一般观点不同,本文认为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性质( 良好或紧张) 对解决它们之间的领土、领海争端有重大关联。鉴此,文章对东亚领土、领海争端的最终解决持积极、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6.
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突出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海洋安全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因此,中国应该制定明确的海洋安全战略.本文认为,在宏观战略层面,中国要把海洋安全战略纳入国家的大战略之中;在微观战略层面,中国应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妥善解决中国与日本、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  相似文献   

7.
韩旭东  赵大鹏 《亚非纵横》2012,(5):47-52,60,62
近期,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主权归属的争端日益激烈,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事实上,钓鱼岛争端是美国为干涉东亚事务而留下的一个抓手,在当前的关日博弈中备具“纠结”,同时,钓鱼岛争端也被中美日三国看作进行战略试探的一个切入点,在西太平洋地区海洋权益之争问题中发挥着“风向标”的作用。对此,我应采取适当策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高调"重返亚洲"、日本加速"右倾化"、东亚国家岛屿与海洋权益争端日趋激化等因素作用下,东亚合作困难增多,深化发展面临瓶颈。虽然"东亚共同体"构想在现阶段受到一定质疑,但其在引领东亚合作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应坚定支持"东亚共同体"建设,并为其赋予新的内涵,探索新的路径。中国新领导集体的外交理念对"东亚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是一个地缘空间相对狭小,战略力量分布密集,对权力分配异常敏感的国际热点区域。海洋意识的觉醒、民族主义的强化、海洋权益博弈规则的零和性以及当前存在的制度缝隙交织的结果使得该地区海洋权益争端愈加激烈。鉴于海洋在新时期对于国家在安全、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的重要作用,一场新的"蓝色圈地运动"正在悄然展开。时移而世易,面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搁置争议,他来开发"的复杂局面和海洋对于我国和平崛起战略价值的日益提升,中国有必要适时改变既有的争端解决模式,通过"搁置争议,积极开发"的介入性举措和对主张权益"既要认,又要领"的实质性行为,以期在这场海洋主权博弈的大棋局中占得先手。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与周边国家之间普遍存在领土争端,其中固然有地缘政治和国家能力等物质力量结构的因素,更是日苓及其周边国家对海洋权益的认知逐步深化等社会意识结构的变迁使然。苓文以建构主义为分析模型,旨在通过读解日本与周边国家领土争端的生成背景、演绎进程、显性特点的同时,探寻消解这一困境的基苯进路。而如何利用预留的政治空间则是以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罗亮  吴士存 《东北亚论坛》2024,(1):50-63+127
南海国际话语权是海洋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海争端相关方主张海洋权益,争夺舆论制高点和掌握舆论主导权的新场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外交声明、立场文件、学术成果、舆论引导等多种形式对外宣介南海政策主张,有力彰显了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维护海洋权益的意志和决心。与此同时,南海国际话语权在百年大变局加速演变之下,也面临议题和架构设置能力不强、话语支撑体系薄弱、对外传播创新不足等诸多现实问题。构建南海国际话语权本身是一个系统性、历史性和连续性的过程。未来要深刻认识涉南海国际舆论的基本格局,通过加强南海问题基础研究、理论储备和成果转化,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重视智库和专业人才的支撑作用等措施,努力构建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南海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莫迪政府将印度洋作为印度外交的重要地区,倡导"地区同安共荣",希望成为"净安全提供者"。为了实现这些设想,莫迪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巩固与印度洋岛国的关系;推行"季风计划";提升印度洋治理机制的作用;深化与海湾国家的关系;加强与美、日、澳等国的海洋合作等。虽然雄心很大,但莫迪政府也面临不少挑战,如海军实力仍有待提升、与邻国存在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挑战会制约莫迪政府印度洋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中期越南出于“海上安全”、经济社会发展、近岸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大力发展“近海”渔业。然而,越南“近海”渔业意在凸显其单方面“专属经济区”权利主张和对我国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的主权声索,侵犯了我国南海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将升温南海争端,损害地区传统安全,不利于共同开发和南海争端的良性发展;越南的“近海”渔业对南海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的保护也有不利影响,但客观上可能促进南海非传统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14.
印度存在严重的水安全问题,牵涉到极为复杂的国际因素.印度北方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大江大河从中国、尼泊尔、不丹等流人印度境内,水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30.52%.印度每年的出境水流量更大,达到1.385万亿立方米,分别流入缅甸、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邻国.①印方与上述六国中的四国均有现实或潜在的水争端,仅与缅甸无大的分歧,与不丹保持了良好合作.印度水危机趋于恶化可能加剧已有争端,激活潜在争端,加剧地区动荡,需要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5.
巴基斯坦建国后因与阿富汗存在领土争端,两国关系始终不睦。虽然双方存在水资源争端,但在领土问题的掩盖下,表现并不突出。随着气候变迁、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两国的水资源安全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水资源争端愈加明显,不但可能加剧双方的紧张关系,阻碍其共同应对水生灾害,而且还可能再次引发印巴冲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发北极争夺加剧,从而凸显北极治理的重要性。但是,受到北极法律地位的不确定性、国际法在北极适用的模糊性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北极治理不但存在制度"碎片化"导致的有效性不足问题,也面临北极争端加剧的现实挑战。在此形势下,新的北极治理模式应当走协同治理的路径,即通过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促进制度间有效互动、发挥北极理事会的协同平台作用和培育共同体价值共识,来实现北极事务中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7.
马孆 《国际观察》2012,(4):29-34
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作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在世界舞台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发展趋势错综复杂,具体表现在激烈争夺海洋资源导致对海洋权益的强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某些条款内容的模糊造成诸多问题、海上安全威胁催生海洋治理、美国将海洋作为战略调整的重点加剧世界海洋不平衡格局等方面.这也使中国面临诸多挑战,必须努力应对.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将从一个海洋大国发展成为一个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18.
安全合作是应对南海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当下的南海安全合作面临着民族主义、信任赤字、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争端三大基本障碍。这三大障碍均与情感紧密相关,需要积极情感的投入来消除这些障碍。情感投入能够作用于南海安全合作的机理在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及情感的诱导、动力、选择和调节功能。中国情感投入促使南海各方为共同情感支付溢价,能够驱动南海安全合作行为,提升安全合作水平,但当下中国情感投入存在情感投入制度化程度较弱、情感与利益的界限不明确和情感的信任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这3个基本问题。中国需要理性设计情感投入。  相似文献   

19.
韩日独岛(竹岛)争端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这本身除了领土主权之争外,还牵扯着海洋权益、经济利益、政治价值和战略价值等。独岛(竹岛)问题不仅关系到韩日双方的利益,而且因其重要的地理位,它解决得好与不好还将对周边大国的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纵观韩日两国在独岛(竹岛)问题上的争执过程,总是一个“平静一矛盾一紧张—谈判一平静”的循环过程,双方只有在不断的谈判斗争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契机和切入点,才能最终和平解决这一争端。  相似文献   

20.
论东北亚地区新海洋秩序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 ,极大地推动了国际新海洋秩序的建立。随着中国、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各沿海国对“公约”的批准和 2 0 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宣布 ,新海洋秩序在东北亚地区逐渐形成并完善 ,这对我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它既扩大了我国的海洋管辖领域 ,又加剧了各国竞相争夺各自海洋权益的矛盾。根据“海上圈地运动”及其东北亚的新形势 ,现提出我国海洋事业所面临的、包括海洋国土观念在内的现代海洋观念薄弱等问题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