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修正案将“人权”写入宪法 ,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方向转变 ,从根本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百姓的距离拉近。因此 ,“人权”入宪 ,不仅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而且是我国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然而 ,面对“人权”入宪 ,人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心存一些疑虑 :一是“人权”虽然入宪 ,但“人权”走出宪法 ,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保护法 ,来保障实现人权 ,不知还需要多少时日 ;二是入宪后的“人权” ,仍然比较抽象 ,宪法既未对“人权”的概…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提出,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以下简称"最本质特征")写入宪法总纲。这是全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宪法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集中体现。第一,政治意义。"最本质特征"入宪具有非凡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3.
《半月谈》2004,(5):5-3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人民权利的根本保障。此次“两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修改宪法,“三个代表”、保护私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都将写入新宪法。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顺应时代要求,适时修订宪法,有利于中国的长治久安,必将大大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紧急状态"写入宪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国家正确应对社会危机事件,快速、强有力地采取措施,提供了宪法依据.从价值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在紧急状态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促使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宝;从理论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是我国抗击非典后的经验总结,也是适应了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从实践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还只是应对公共危机的第一步,真正贯彻宪法中的紧急状态条款,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构建相应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1、中央1号文件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中央1号文件下发。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纲领性文件。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入宪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保护私有财产、保障人权等内容也同时写入宪法。3、大学生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3月和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  相似文献   

6.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深远意义。我们地方人大要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很重要一点就是求真务实。(一)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增强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满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我们要把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和牢牢把握以下几个重大问题。首先,坚持求真务实,必须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  相似文献   

7.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不仅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实现了执政党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宪法化,而且由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优秀的内在精神品格和外在感染气质,它的入宪还为新时期中国宪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指南,贡献了适宜的宏观框架--规定了科学的主旨,创设了妥善的模式,确立了恰当的重心.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现行宪法并未像"五四宪法"那样将公民的迁徙自由明确列入文本之中,因此,不断有学者呼吁将公民的迁徙自由重新写入宪法。但是在我国当前的现实环境下,公民的迁徙自由被重新写入宪法并不意味着该权利就能马上得到很好的保障。因此,对迁徙自由的讨论应当走出迁徙自由是否该重新入宪的定式思维,学者应当将精力集中在探讨如何通过具体的制度保障在社会管理中确保公民迁徙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朱穆之 《人权》2005,(2):2-2
“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是当前人权研究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大问题。我认为,中国的宪法和人权法制保障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这应该是人权研究工作者着重研究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颁布的宪法,都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保障人民的人权。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是更鲜明地表明我国宪法保障人权的实质。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必须遵守执行。中国人民尊重和保障的人权是全体人民的人权,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的人权。特别是尊重和保障工农…  相似文献   

10.
孙平华 《人权》2012,(5):42-45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概括性条款写入宪法,此举被称为“人权入宪”。我国宪法首次对人权的明确宣示,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所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执政理念的法典化。从此,人权成为重要的宪法原则,上升为中国人民和国家的意志。“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既规定了实体内容,也对国家提出了义务要求,从而,“人权入宪”成为我国人权制度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的确立,对我国的人权立法和完善司法过程中的人权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落实好宪法所确立的人权原则,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徐爽 《人权》2013,(4):21-24
人权是现代各国宪法的构成要素之一。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中国宪法修正案,将原有的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统纳于"人权原则"之下,明确宣示实现人权是我们国家和人民共同追求的宪法目标,这一举措无疑是中国宪法发展与人权建设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2004年迄今,"人权入宪"已经跨越十个年头。十年间,执政党和政府为推进人权保障采取了哪些措施?我们的人权事业除了兼容国际标准以外,还具有什么样的自身特点?未来的人权建设又需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我国宪法进行了修正,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明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写入宪法。人权入宪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权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深化,标志着人权保障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理念层面上的共识,而且已经成为国家机关的法定义务。人权入宪实现了从政治理念到法律诉求的转换以及执政理念在宪法学意义上的根本性保障。这一重大转换,  相似文献   

13.
《大连干部学刊》2005,21(2):43-4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提出至2003年已逾四年。四年来,理论界和学术界怀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对这一重要思想进行了大量的、持续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的高潮和推动将这一重要思想写入宪法的过程中,认真回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历程,总结经验,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重要思想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宪法,应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宪法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部分内容作适当修改也是必要的。宪法修改应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以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王占阳 《人民论坛》2013,(10):24-29
当前,新的村民自治改革首先应回归村民自治的宪法精神。但鲜为人知的是,作为起草八二宪法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实际是村民自治入宪的首要推动者,他更从政社分开、党社分开、权力下放、发展基层民主等角度提供了村民自治最重要的思想基础,他的有关论述也是对于村民自治的宪法精神的最重要、最深刻、最权威的阐释。本文以史料为基础,着重追述邓小平的这些重要贡献和重要思想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宪法",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中.民政系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执政为民,为民解困;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坚持改造主观世界,加强自我修养,提升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7.
公民期待已久的第四次修宪从八个方面对我国《宪法》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其中,最大的闪光点是将“人权”写入宪法。人权入宪,这在我国宪法史上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这次修宪赋予了公民更广泛的权利,将给国家政治生活带来显著的变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信息采撷     
第四次修宪三大焦点 1.将“三个代表”写进宪法 中共中央此次建议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宪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四大”出现“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提法后,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中,“邓小平理论”被写进党章,随后于1998年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宪法。2002年党的“十六大”决定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安排.转向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化的保障体制,国民的社会保障观念也已从完全依附国家与单位等转向接受责任共担,在新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受益者也越来越多,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者目前已达到1亿多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最艰难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包括观念革新、体制转型等。但新型社保制度的建设明显地滞后子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诸如体系残缺、责任不清等问题。今年两会高票通过宪法修正案,社会保障被正式写入神圣的《宪法》,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但这句话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掀开了历史性的一页。社会保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其意义显然非同一般。本期,我们特意围绕"社保入宪"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以期让大家在了解这一重大法律修改的方方面面的同时,一同来思考一下它究竟会给我们自身带来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新闻闪回     
<正> 中国拟将“三个代表”写入宪法2003年12月22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始举行。在吴邦国委员长的主持下,会议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的说明。建议提出,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同时在宪法中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作了关于修宪建议的说明。根据建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