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规定的应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的根本制度,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基本人权是宪法之核心问题.修宪的根本目的应是对这一核心问题的完善,而非简单的政策复述.我国在人权保障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农民的权利保障长期遭受漠视,这与农民权利缺乏宪法的关怀密不可分.农民人权宪法保障的缺失折射出我国人权保障机制的不完善,必须紧紧围绕权利保障和权力约束进行修宪,确保修宪之正当性.  相似文献   

2.
新闻·视窗     
修宪3月14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过投票表决,高票通过宪法修正案,这是现行宪法自1982年颁布以来的第四次修正。表决票数是:赞成2863票,反对10票,弃权17票。据新华网人权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  相似文献   

3.
1982年制宪及4次修宪“路线图”,主动脉流淌着“限制公权,保障人权”的基因。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已步入成熟、稳健的而立之年。如今,公民宪法意识日渐累积,越来越多的公民运用宪法维护合法权利,宪法文本走进公民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宪法精神和公民力量良性互动。让人们触摸到宪法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修宪,民营经济又一春——重庆民营经济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丰 《公民导刊》2004,(2):13-15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提出的14项宪法修改建议。其中第十三条,修宪建议作出了如下表述:“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相似文献   

5.
薛凯 《半月谈》2004,(1):27-30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提出宪法修正案议案。这将是我国1982年宪法实施以来的第四次修宪一中央党校教授傅思明博士在接受《半月谈》专访时指出:“我国此次修宪,是关乎中华民族长治久安、兴衰荣辱的一个战略性问题。经过修改后的宪法将成为21世纪中国的发展指南。  相似文献   

6.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一)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些规定同国际上公认的人权公约和原则基本上是相同的。有些人在人权问题上不顾国际人权公约和我国的宪法、法律,对我国无端进行攻击是完全没有道理的。1.宪法恢复了1954年宪法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规定了普遍和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规定了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政治权利)2.宪法的规定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身权利作了充分保障。1982年宪法,  相似文献   

7.
人权的宪法保障是现代宪政的出发点和归宿。宪法对人权的充分保障首先体现为公民基本权利立宪的健全和完善。对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立宪作历史考察,并在对现行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立宪进行检讨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现行宪法第二章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权问题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我国历来十分重视人权保障工作。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下简称宪法修正案)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将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以最高法律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9.
李小萍 《求索》2008,(1):106-108
法治国家的宪法将保障公民刑事诉讼人权作为基本内容。我国宪法对刑事诉讼人权保障也作了较多具体的规定,但存在着明显不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宪法必须转变法律理念,以“以人为本”的法律观为指导完善宪法中刑事诉讼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宪法人权理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最新 《理论月刊》2003,2(5):77-79
自宪法产生以来,人权理念一直是各国宪法的核心理念,我国现行宪法也确立了人权和人的自由理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人权理念并没有成为我国宪法的核心理念。为此,我国宪法应该进一步确立人大领导下的分权制约机制,完善、充实公民基本权利义务体系,健全公民权利限制原则,完善宪法监督,建立行之有效的宪法监督机制,以促进我国宪法人权本位理念的真正确立和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82年制宪及4次修宪"路线图",主动脉流淌着"限制公权,保障人权"的基因。《论语·为政》说,"三十而立"。宪法公布实施三十周年,已步入成熟、稳健的而立之年。如今,公民宪法意识日渐累积,越来越多的公民运用宪法维护合法权利,宪法文本走进公民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宪法精神和公民力量良性互动,让人们触摸到宪法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这表明了中国对人权问题的极端重视,也意味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将得到更多的保障。而尊重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目的所在。所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依照宪法的规定,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实现。贯彻落实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至少应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宪法至上至重原则。“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列宁语)。人权作为宪法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在一切法律法规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和最…  相似文献   

13.
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次修宪是在1982年宪法及1988年和1993年两次修宪的基础上,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发展所作出的,意义十分重大。目前,学习宣传宪法的活动在四川各地广泛开展。修改宪法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宪法,深入贯彻实施宪法,对于推进我们的各项工作,促进四川的全面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贯彻实施宪法正确把握四川省情特征宪法修正案中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反映了我们党、我们国家对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明确作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宣示.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推进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我们在国际人权事业中进行交流和合作.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今后的地方立法工作中,应注重落实宪法精神,进一步突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题,将宪法规定的各项公民基本权利具体化到地方性法规中去,促进我国人权法律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曲相霏 《人权》2013,(4):50-53
一、我国宪法上的"人"的特征分析1949年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之后的四部中国宪法,可以看到宪法上的"人"①有两次转型。1949年《共同纲领》对"人"有两种表达,一是"人民",一是"国民"。《共同纲领》特别有意思,它把所有的权利都给了人民,把义务都给了国民。当它规定权利时就说人民有什么权利,当它规定义务时就说国民有什么样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分离的。1954年宪法开始使用公民这个概念,权利和义务在公民身上得到统一。从以人民的身份享有权利到以公民的身份享有权利,这是我国宪法上的人的第一次转型。第二次转型就是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进宪法,这个条款被称为人权条款。在人权条款入宪之前,宪法基本权利的主体是公民(只有一个例外,即总纲第32条规定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决定提请今年3月5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是所有社会成员的最高行为准则。正因为如此,修宪不仅关系到我们国家、我们党的前途和命运,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关心修宪、参与修宪,也是公民神圣的政治权利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法学界的几位专家、学者撰写的有关修宪的文章,希望对大家学习、理解宪法修正案(草案)的内容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段凡  李媛 《前沿》2009,(7):66-69
基本权利是公民全部权利中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权利,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人权的核心价值必然要通过公民基本权利的骨架才能得以支撑,基本权利的建立也会对人权的补充起着一定的作用。科学发展观在法学上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要提升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建议在适当时候对宪法作出局部修改,将科学发展观载入宪法。  相似文献   

18.
第四次修宪是对人权保障的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指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 ,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应享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项自由平等权利的总称 ,既包括超宪法、超国家的非实定法的权利和自由 ,也包括实定法上的权利和自由 ,又称应有人权。人权还有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两种形态。法定人权是应有人权所衍生的人权 ,即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实有人权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实际享有的权利。对公民权利的确认和保护是每个国家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实际是应有人权的选择和确认 ,实现了应有人权向法定人权的转化 ;宪法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公民法定人权的不断扩…  相似文献   

19.
云翔 《人权》2004,(2):29-30
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改,通过了14条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大事件。著名宪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崇德近日在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指出:把“人权”这一概念明确地写入宪法,把尊重人权、保障人权提升到宪法的高度,将有利于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也便于我们在人权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这是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一是现行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对个人本位思想的体现。我国宪法学者在充分研究了现行宪法文本的前提下,一般认为现行宪法规定了下列几项基本原则:一是人民主权原则,即国家和社会公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人民,受人民控制和监督,为人民服务,代表和实现人民利益。二是基本人权原则,即宪法贯彻和体现公民个人的主体地位的维护和尊重的基本要求,以实现公民人权真正享有和不断增进为目标。三是法治原则,即一切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严格遵守法律,一切组织和个人依法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