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北约东扩促使俄更清醒地认识世界格局及自身利害所在,推动其更重视地缘因素,积极调整对外政策,采取多方措施与北约周旋。俄拓展亚太和全球外交以增强阵地,同一些大国的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北约东扩导致俄国内继“欧亚主义”战胜“大西洋主义”、“一边倒”转向“多方位”之后,从承认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到否定美国单极论的外交上又一次质的飞跃。俄在一定程度上将北约东扩“坏事变成好事”。“俄罗斯失败论”不完全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2.
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石,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国际政治和外交思想。孔子以道义、礼制和信誉为起点,论述了道义、礼制和信誉与国家权力、国际合作和国际和平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孔子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孔子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具有内外联系、道义至上以及和平主义的基本特征。孔子主义是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思想来源,催生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外交准则、持久和平的奋斗目标、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以及和谐世界的外交理想。研究孔子主义有助于建设和发展有中国学派和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3.
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石,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国际政治和外交思想。孔子以道义、礼制和信誉为起点,论述了道义、礼制和信誉与国家权力、国际合作和国际和平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孔子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孔子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具有内外联系、道义至上以及和平主义的基本特征。孔子主义是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思想来源,催生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外交准则、持久和平的奋斗目标、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以及和谐世界的外交理想。研究孔子主义有助于建设和发展有中国学派和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本土主义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根基,在历史上曾对例外主义、孤立主义、重商主义、爱国主义和尚武精神等美国外交传统产生影响。近年来,美国的本土主义思想再次上升,其背后有内部思想、经济和外部结构原因,并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在本土主义影响下,美国外交可能出现防御性单边主义、经济功利主义、单向度的孤立主义等新特征。  相似文献   

5.
新福田主义是日本在中国迅速发展、亚太地区成为新增长中心形势下的外交构想.它继承了福田主义的精神,是对冷战结束以后日本亚洲外交实践的概括,也表明今后的政策取向.中国是日本亚洲外交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日本将努力稳定中日关系,提高两国的合作水平,同时也更关注中国的发展和动向.新福田主义的提出带有福田个人色彩,也是日本转向重视亚洲外交的历史必然.它的一些原则不会因日本政局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6.
国际法中承认的主体是国家的政府。国家承认和政府承认具有密切关系,政府承认是核心。“宣告说”与“事实主义”是一致的,“构成说”与“正统主义”是一致的。“宣告说”或“事实主义”较为合理。承认更主要是个政治问题,会引起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7.
威尔逊对集体安全观的青睐以及威尔逊主义中浸透的理想主义精神, 深深影响着当 代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威尔逊时代是美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理想主义”外交虽然 不是肇始于威尔逊, 但威尔逊在美国外交处于重大转变时期把这种方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自此 以后也就成为美国问鼎世界时所持有的一种思想观念。威尔逊主义对美国的外交理念及美国外交 的历史演变, 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许亮 《东北亚论坛》2007,16(4):64-69
卢武铉主义是卢武铉就任总统后,对韩国外交安保政策进行的大胆革新,它包括自主国防、自主外交、反对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调整和"东北亚均衡者论"等政策理念。卢武铉主义是在个人与民族、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它一出台就引起了国内外的争议。面对质疑和批评,卢武铉不得不对其新外交安保政策做出调整,以致卢武铉主义的原则理念大打折扣,而其后续影响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9.
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法理主义一直是植根于美国外交实践的三大思想传统。早在几十年之前 ,美国著名的外交史学家、“遏制理论之父”乔治·凯南在其被称为“冷战圣经”的《美国外交 190 0— 195 0》一书中曾说 ,“根深蒂固、无所不在的道德主义与法治主义的观念曾一再阻碍了对国家利益的明确界定与有效追求” ,并倡导“从现实主义中寻找更理性、更沉思熟虑的国际政治观点”。①可见在美国外交史上早就存在着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与法理主义这三大思想传统的对立与协调。以此观察冷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不难发现 ,“以压促变”也好、“全面接触”也罢 ,美国的对华政策始终在这三大思想传统之间摇摆。然而 ,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国际政治现实的变化 ,美国对外政策的这几大思想传统及其在对华政策上的表现又有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日本著名国际政治学者高坂正尧指出:战后日本外交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经济中心主义”,无论是内政,还是对外政策的实施或是外交行为的目的,都以国家经济的恢复增长和繁荣作为最主要的目标,都带有极为强烈的经济色彩和功利动因,可以说是一般性政治外交的经济化。而“经济中心主义”的外交战略,又决定了日本对外援助政策以“经济开发”为基本特征的原则方针和行为方式 。  相似文献   

11.
土耳其作为位于中东和欧盟两个安全复合体之间的隔离国,长期以来具有传统隔离行为体的脆弱性、边缘性和消极性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起,逐渐向"非传统"隔离国转变。正义与发展党政府执政后,土耳其外交在"战略纵深主义"指导下表现出异常积极的"非传统"特质。该主义以土耳其"无与伦比"的"地理纵深"与"历史纵深"为逻辑起点,给土耳其设定了"全球行为体"的超前目标,选择发挥"中心国家"优势,积极介入多地区并发挥领导作用作为其实现路径,意图突破隔离国的身份。但隔离行为体性质对土耳其外交的制约依然明显,且与战略纵深主义间存在巨大张力。"阿拉伯之春"爆发刺激土耳其冒险采取武力作为重要外交手段,最终导致这种张力无法调和,外交陷入孤立。后达武特奥卢时期,埃尔多安仍奉行战略纵深主义,而土耳其外交战略调整必须建立在对其进行扬弃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浅析欧盟对外"多边主义"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盟启动"南下"战略,欲建立"地中海联盟",并以其为推行对外"多边主义"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欧盟对外"多边主义"战略在内涵上有三个特性,即制度性、效应性和功能性,突出为欧盟集体利益服务.与此同时,欧盟根据新的战略思想调整外交政策:在全球层面推行气候外交,在区域层面促进地区合作,在国家层面推进"多边主义"伙伴建设.欧盟外交战略调整将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学派都在探求中国维护外交空间利益和秉持外交正义话语的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外交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呈现方式,在"外交空间"概念层面是外交主体历史性与外交客体物质性的有机统一,在"外交正义"概念层面则是外交形式逻辑性与外交内容历史性的辩证统一。最终,外交空间与外交正义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外交哲学中国化研究路径中,无论通过外交目的与外交方法视域,还是外交基础与外交本质的立场来观察,这一关系的分析性、限制性、扩充性和综合性都在外交哲学中确证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的合理性和实践正义性。新时代中国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得中国外交空间的正义性图景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4.
1996年6月至1998年大选,是印度联合阵线政府执政时期。联合阵线政府执政时期不长,在国内发展方面建树不大,但在外交政策方面却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主张,被称为“古杰拉尔主义”,这标志着印度外交思想和外交政策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本文拟就“古杰拉尔主义”这一印度的外交政策和思想及其印度外交的影响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金波 《国际安全研究》1994,(3):23-31,58
本文以法理学原理为基点对国际人权的历史沿革、法律界定、运作限度以及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作了全方位的探讨。作者认为,国际人权作为一种新的权利机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同少数西方国家在国际范围内相互合作、长期斗争的产物,是人权理论与人权实践国际化的产物,是对传统的权利框架的一种突破和发展。国际人权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法律的范畴,它依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双重结合而存在,且由两者的双重限约而生效。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相互协调和双重保障使国际人权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运作有效的权利形式一基于对美国“人权外交”理论依据的考察,作者认为,“人道主义的干涉”这一国际“例外”主义原则就是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而这一原则实际上并没有为现代国际法学家们所接受并纳入国际法的正式条文中,所以它不具备国际法的效力和权威。因此,美国“人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非法的国际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16.
南亚地区的历史赋予独立后的印度以特殊的南亚政策遗产,深深影响了独立后印度在南亚地区的国家利益。印度不同政党政府的南亚政策及其策略手段具有共性也存在差异,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但是,直到印度人民党莫迪政府才第一次给予邻国政策以清晰的战略界定,并对南亚邻国采用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相结合的实用主义外交手段。直到1985年印度才开始在南亚地区采用多边主义的政策,但是其自始至终是以双边主义为主轴。印度一直强烈排斥域外大国进入南亚,其领导南亚、超越邻近地区的信念一直没有改变;但是印度对待美国和中国在南亚存在的态度也有所改变,它允许美国介入,承认中国在南亚的事实存在。  相似文献   

17.
奥巴马政府人权外交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政府的人权外交与往届政府相比有所变化。在人权理念上,注重以更为广泛的人权概念看待人权;在人权外交实施上,提出原则性务实主义理念,注重策略的灵活性,凸显对软权力因素的重视。原则性务实主义的人权外交政策是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奥巴马政府在人权目标的追求上没有改变,包括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政策上亦会对过去有所继承。这对中国来说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亦富有挑战性,需要中国在加强国内善治的同时,提升对美战略的灵巧性。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后复兴的欧亚主义具有文化特征和理论意义,对当代俄罗斯外交具有重大影响。俄罗斯欧亚主义是俄罗斯自身文化因素的产物,研究具有鲜明俄罗斯文化特征的欧亚主义,可以更好地审视当今俄罗斯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9.
以2014年为时间节点,正当奥巴马政府开始投全力打造“奥巴马主义”外交遗产的时候,国际局势和美国国内政治的一些重大变化使“奥巴马主义”遭遇了严峻挑战.为此,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在打造“奥巴马主义”遗产与回应挑战、质疑之间维持艰难的平衡.一方面,奥巴马坚持“奥巴马主义”的基本要义,坚守对外干预的门槛,另一方面,对挑战和质疑做出回应.两者动态的调适构成了奥巴马政府执政后期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线索.但奥巴马政府的努力进一步凸显了“奥巴马主义”的困境.“奥巴马主义”与特朗普的外交主张之间并非完全的南辕北辙,在“收缩”、“内顾”等主张上存在着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印度总理莫迪上台以来,外交活跃进取,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莫迪主义"。"莫迪主义"是新形势下印度大国崛起的战略,植根于印度传统战略文化,具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莫迪主义"坚持"印度优先"理念,力图发挥地缘政治优势,助推印度发展崛起。三年多来,莫迪政府外交成绩不少,但挑战也很多。当前,中印关系总体稳定向好但复杂因素明显增多。中印应坚持积极看待对方发展,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妥善处理矛盾竞争,在共同发展中实现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