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国际环境法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作为燃眉之危机使人类不得不直面正视 ,乃始于环境概念的扩及全球、环境破坏之影响力波及整个地球之时。国际环境法就是在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的变革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它主要是将国际法的一般原则适用于国际环境领域并通过创立、维持或认可其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来实现其对国际环境关系的调整。一、国际环境法的产生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类社会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大规模地超出了国界 ,影响到他国或不在国家管辖之下乃至地球以外与地球生态紧密…  相似文献   

2.
守护家园     
《法人》2024,(4):74-77
<正>阳光、空气、河流、山川、森林、草原……地球,孕育了数不尽的生命,滋养着万千生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地球环境遭受了日益严重的破坏。森林砍伐、水源污染、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冰川融化、野生物种濒危、鱼类资源枯竭等问题,不断威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更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环境。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从海洋到陆地,从城市到乡村,塑料垃圾无处不在。塑料难以降解,长期积累会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甚至威胁人类健康。2024年世界地球日主题为“全球战塑”,旨在呼吁全球共同应对塑料污染,保护地球生态。  相似文献   

3.
邹克渊 《中外法学》1991,(4):36-39,56
<正> 南极大陆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围绕该大陆的南大洋为3600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球陆地和海洋的十分之一.南极地区是人类尚未开发的地球上的最后一块疆域.由于全球环境的日趋恶化,人类已日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护南极环境是全球保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有效妥善地保护南极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已是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以法律角度论述南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全面保护机制. 一、保护南极环境的现有法律制度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 臭氧层耗损与国际臭氧层保护法律体制所谓臭氧层 ,就是在人类生活的地球上空 ,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存环境不受太阳紫外线袭击的一层脆弱的遮盖物 ,它象一道天然屏障保护着我们的地球① 。然而 ,本世纪以来 ,臭氧层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逐渐耗损 ,甚至在南北极出现了臭氧空洞。日益严重的臭氧层耗损问题使人类认识到了当代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和严重性 ,它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科学界、工业界和公众的深切关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从 70年代起就致力于保护臭氧层的活动。国际社会较早地提出了对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质 (以下简称ODS)的…  相似文献   

5.
自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 ,各国已经建立了地球环境保护工作的准则和框架。本文首先阐述了执行环境准则的意义 ,然后阐述了在国际和国内层面上实施环境法律准则的框架以及奥尔胡斯协定 ,最后阐明了跨国实施环境法准则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集合概念的人类与类概念的人类是两个性质不同且极易混淆的概念。人类环境危机语境中的人类是集合概念的人类,这个人类的环境也是整体的地球环境。代际公平理论建立的基础是集合概念的人类以及这种人类的地球环境。集合概念的人类是一个整体,无法承受"代"的分割,地球环境也不是可供继承的财产。代际论者构筑的多个人类并存并以地球环境为继承对象的理论既不合乎逻辑,也不符合客观事实,是荒诞的理论虚构。  相似文献   

7.
"后代人权利"直接保护的对象是地球环境,而不是后代人的人身和财产利益;与地球环境这一权利客体相对应的"后代人权利"的真实主体是整个人类,而不是所谓的后代人;并且,"后代人权利"的重心及其实现都在于人们普遍承担的环境保护义务。如果从权利视角观之,"后代人权利"实质上就是人类整体对地球环境所享有的权利,即人类权利,而非"后代人"的权利。认清"后代人权利"的人类权本质,对环境法理论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实践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环境伦理与环境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境伦理与环境法陶锡良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球自然环境养育了人类,人类却对不起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在自然科学中建立了环境科学、人类生态学等科学体系,在社会科学中创立了环境伦理学、环境法学等理论体系.环境伦理,是将人类...  相似文献   

9.
何田田 《法商研究》2021,38(5):61-73
话语是反映价值观和思想的可察之途.大国外交离不开国际法,国际法的首要价值是秩序.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考察与研究中国外交话语表达所蕴含的国际法秩序价值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长期坚持的基本话语,是国际法治中国话语体系的组成部分.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对外交往实践中所秉持的立场和价值观的演变过程,是中国在不同时代背景中开创性地运用国际法解决问题并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逐渐扩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林煜 《法制与社会》2013,(23):57-58
国际海底区域法律制度是海洋法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国际资源开发与保护制度的重要部分。这项制度从萌芽到成形是与人类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脚步同步的,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海洋环境是整个地球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污染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全球环境的状况。对于国际海底区域这一全新的领域,对其的环境保护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西方环境权益理论中的若干新理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劲 《中外法学》1999,(4):29-38
<正> 法律是立法者依照一定目的制定的具有强制性、社会性的行为规范。制定一部法律,其首要的要求是该法律符合立法的目的,也即制定该法律的意图或动机。以环境立法来说,它的立法意图应当是通过对环境的法律保护,从而达到实现衡平世代间的人类利益和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然而,作为法律上的“物”,环境及其自然要素(自然资源)具有已被人类认识的对人类的经济价值和正在为人类认识过程中的对自然的生态价值的两面性,它们二者均为人类在地球上不断繁衍和生存的客观基础。因此在以传统法方法保护人类自身的既得权利和利益的同时,还存在着为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传统人类的法权(对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一、全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整个八十年代,日益恶化的世界环境对全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并成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中的新问题。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概括起来,大致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 1、日趋明显的地球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外交一直没有放弃对大国地位的追求,鉴于实力和国际环境的原因,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崛起受到很大的制约,对美外交也处于弱势。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国力大增,对美愈来愈强硬的外交更可视为其崛起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4.
姚辉  杨欣 《法制与社会》2012,(21):130-131
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媒体的国际传播等形式,以影响他国民众的态度和意见,旨在树立、提升国家形象,形成有利于本国的国际环境,从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国家形象是国际公众对一国的综合印象和评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日益受到中国政府和国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5.
<正> 国际法是国家执行外交政策的主要工具,也是各国政府、政府间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进行国际活动的重要准则。本文拟立足于我国外交实践,从国际法角度对外交关系的方式进行探讨。通常,国家间的外交关系最普遍的是正式的外交关系。从广义上理解,所谓正式外交关系就是全面的外交关系,除包括建立外交和领事关系外,还有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往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环境纠纷诉讼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人与环境之间永不停歇的能量交换过程中,基于生存的需要,人类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同时,也需要向环境排放物质和能量。一方面,人类利用自然资源享受良好的  相似文献   

17.
对魏伊丝代际公平说的全面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卫先 《现代法学》2011,33(2):152-160
为保护地球环境资源而创设的代际公平理论是建立在两个错误认识的基础上的,即把集合概念的人类视为类概念的人类和把地球环境资源财产化。假如没有后代人,人们也同样应该承担保护地球环境的义务。魏伊丝舍今世而求助于后代人及其权利,其原因在于权利时代所型塑出来的权利思维模式和路径依赖。虽然代际公平理论能够给我们提供观察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时间视角,但它本身并不是什么新的法律理念,无法担负起指导现代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保护实践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骆志鹏 《特区法坛》2002,(70):42-43
海洋占地球面积百分之七十以上,人类的生存发展与之息息相关。随着对海洋开发的深度、广度的不断扩展,人类对海洋的依存性也越来越大。然而,与此同时,全球的海洋环境质量每况愈下,因此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西方不少国家,早自60年代就开始先后制定了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各类法律、法规,为共同保护好人类环境,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国家间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的国际条约。我国政府对海洋环境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一、全球环境问题的新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既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自从1962年美国长逊女士《寂静的春天》和1972年罗马俱乐部《成长的限度》发表以后,联合国根据瑞典代表的提议,于1972年6月5日~16日以“只有一个地球”为口号,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出席会议的有113个国家的1300多位代表。此次会议以变国际对抗为对话,把环境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络的兴起对国际政治产生了日益重大的影响。在全球化和国际体系信息化的背景下,网络外交应运而生,成为各国开展外交活动的新利器。作为一种新兴的外交手段,它丰富了外交理论与实践,改变了我们对国家主权、国家权力的认识,并考验着国家外交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危机决策能力和日常外交管理机制。中国应如何开展网络外交、实现国家利益,逐渐成为需要考虑的重大战略课题。本文将对网络外交进行扼要而系统的研究,试图为中国在信息时代规划和实施网络外交战略提供若干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