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以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分析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概念及其制度建立的合理性依据。然后在研究中国国家安全审查立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立法存在着缺乏全面统一的基本法;相关法律层次低;一些重要概念仍需进一步解释;一些制度存在缺位等问题。最后通过借鉴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立法经验认为完善当前我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法;需要对制度中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还要在制度中确立对等原则、救济途径以及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外资并购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一 《工会论坛》2009,15(3):137-138
外资并购在中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是近几年才引起了我国政府高层的注意。我国对外资并购中的国家安全审查存在制度上的缺陷。本文通过对各国外资并购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比较研究,在研究相关外资并购案件基础上,提出我国国家安全审查面临的两大尴尬,结合我国实际,做出建立我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论外资并购中国家经济安全审查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独立的外资并购国家经济安全审查机制具有重要价值。根据我国的国情,从运行成本和现实需要来看,应当建立一个由各个相关部门加入的跨部门的联合审查机构,可称为外商投资联合审查委员会;其并购审查的对象应该规定为"有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意向的外国投资者";其审查机制应当体现国家的经济主权原则、遵守并适用中国法律原则、经济安全原则和国家适度干预原则;其审查标准可以规定为:若有可信证据,能证明或推导出该外资并购交易会对我国的国家安全产生影响或者造成威胁的,则该外资并购交易将被禁止,反之该并购交易可以被通过。  相似文献   

4.
汇源并购案的反垄断双重审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反垄断审查的相关市场认定及其国家安全审查的内涵和立法初衷出发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汇源并购案属于外资间并购,"经营者集中"和"危害国家安全"的说法无法成立,因而不宜把一个纯商业行为上升到民族和国家问题的高度适用反垄断法来加以抵制。由此可见,我国现有制度存在诸多的立法缺失以及设计瑕疵,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外资参与经营者集中国家安全审查法律制度是我国一项新的制度,作者首先考察我国外资参与经营者集中的国家安全审查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并指出该项制度在实体法上存在缺乏对“外资”、“国家安全”的准确界定,国家安全审查的标准缺失,程序法上仍然不完备等问题。本文试图对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上完善对外资参与经营者集中的国家安全审查法律制度提出建议。在实体法上,主要界定了“外资”内涵,“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国家安全审查的标准;在程序法方面,建议创设“国家安全审查委员会”全面负责国家安全审查工作,并设计了主动介刈申报、调查、审查、决定等审查程序。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宏观政策鼓励外资并购的大背景下,借鉴国外在外资并购立法及实践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历史与现实情况,清理、修改、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立法,使外资并购走上法制化轨道是我国的当务之急。在借鉴国外并购立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外资并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反垄断法》、《外资并购审查法》、《企业并购法》、《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等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外资并购进程,加速确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使并购重组能够在法制化的轨道上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7.
关于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外资大规模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企业进行并购,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国有资产流失,行业垄断以及失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建立外资并购监管机制等举措来保护我国民族产业。  相似文献   

8.
通过2007年对《外国投资和国家安全法》和2008年对《外国人合并、收购和接管条例》的修订,美国在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方面进一步扩大了审查范围,完善了审查机构设置,强调了各机构之间的权力制衡,继续保持了实体标准掌握上的灵活度与自由裁量权,在审查程序上以自愿申报与强制审查相结合,在再审查方面以“常青条款”替代“安全港规则”。我国已确定了由商务部牵头的部际联席会议负责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的基本模式,在相关实施细则的制订过程之中,可对美国的经验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9.
跨国矿业并购因涉及敏感的自然资源领域,各国一般以国家安全审查予以规制.近年来,中国企业对澳矿业投资增长迅速,加之大部分投资者的国有背景,更加深了澳大利亚政府对于本国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出于这一考虑,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不断的法律及政策修订,赋予了本国国家安全审查标准极其丰富的内涵,给予了并购项目本身溢出效应更多的关注,审查范围远超传统的国家安全范畴,同时亦引入了安全审查的筛选机制,务求安全性与灵活性的平衡把握.因此对于这一审查标准的准确把握,不仅关乎中国矿产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稳定我国的海外能源资源供给,而且对完善中国的国家安全审查体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家安全审查应由外资准入制度和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共同组成。我国的国家安全审查应当以维护产业安全为主要目标。国家安全审查的审查对象,除了包括一定规模以上的经营者集中以外,还应当包括“获取涉及我国国家安全的技术控制权”和“获取我国驰名商标和中华老字号控制权”的外商直接投资。我国国家安全审查的一般审查标准可以归结为“外资产业控制力是否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达能、娃哈哈商标案""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等案件的发生,说明我国在外资并购中的审查程序仍有完善的空间。并购可以实现企业快速成长,但是其品牌也有被控制的风险。因此,在吸引外资的同时应把风险降到最低,在经营者集中的审查当中,商标审查程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和国家安全审查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和国家安全审查的区别主要为:两者是从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评估商业活动的影响;二者审查机构不同;二者审查的内容不同。两者主要的联系表现在审查的是同一商业活动,且两者均是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陈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民经济学系副主任曾繁华合著的《国家经济安全的维度、实质及对策研究——基于外资并购视角的案例分析》于2010年9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本书从外资并购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经济不安全的表现与原因,认为从宏观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外资并购案例的增多,并购活动中出现了跨国公司逐渐控制某些重要行业、收编中方的研发团队、雪藏和消灭我国民族品牌等情况。外资并购所带来的产业安全问题凸现。因此,有必要在认清外资并购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外资并购给我国产业安全带来的现实与潜在的风险,进而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我国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通过吸引外资,我们吸收资本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外资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也严重威胁了我国的经济安全。通过反思我国外资并购对于国民经济安全的影响,并借鉴国际经验,研究如何对外资并购实施经济法规制,保护国内产业和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6.
外资并购是一把极其锋利的"双刃剑",对外资并购进行反垄断规制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依据我国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规制外资并购中的垄断行为主要是从"损害有效竞争的可能性"、"国家安全"两个实体因素入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关于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方法),辅之以反垄断申报、听证等程序要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加快和投资环境的优化,我国外资并购日趋活跃,并表现出行业的选择性、对象的特定性、方式的多样性等发展特点和动向。外资并购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既有积极促进作用,又存在某些消极影响。我国应针对外资并购所暴露出的规避外资政策和法律、国有资产流失和中方合资人利益受损、形成垄断或垄断之威胁等问题,加快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的研究和建设,以趋利避害,提高外资利用绩效,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外资并购的法律规范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资在我国的投资逐渐由绿地投资转向跨国并购。本文就2003年3月7日出台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进行评析,并分析指出我国近期内不会发生外资大量并购,但确是长远发展趋势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正在出现双向并购重组现象,一是国内企业走出去并购重组其他国家的企业,另一个是国内企业被外资并购重组。对前者,许多人欢欣鼓舞;而对后者,更多人似乎认为,外资正在危害国家经济安全。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在《外资危害国家经济安全属无稽之谈》(《新财经》200r7年第5期)一文中认为,对于外资并购的这些指责,只要稍加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外资并购的法律规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有的外资并购监管方面的法律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遗憾,借鉴国际经验,立足我国实际,构建完善的外资并购监管法律体系是规范外资并购的理性选择,该体系主要应包括《外资并购法》、《外商投资企业法》、《产业法》和《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