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济纠纷案件和一般民事案件在诉讼程序上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因此,两者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证据规范都是该法第六章所规定的条款。这说明经济纠纷案件和一般民事案件在性质上有共性,因而在运用证据规范方面也有共性。认识这种共性,有利于经济审判工作在运用证据方面借鉴民事审判工作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但是,经济纠纷案件的诉讼证据同一般民事诉讼证据相比,除了共性之外还有其独具的特性。认识经济纠纷案件证据的特性,对于经济审判工作者收集、审查、分析、判断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都是很有裨益的。本文拟就经济纠纷案件证据的特点及其在运用上应具有的独创性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诉讼中的举证,是指司法机关或当事人依法运用证据陈述或判断案件事实的诉讼活动。它是诉讼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并贯穿于整个诉讼之中。举证的目的在于认定加害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环境案件的特殊性决定了环境案件因果关系的复杂性,由此也就决定了环境案件诉讼中举证的艰巨性。因而,要求在环境案件诉讼中采取一些不同于一般诉讼所采用的举证原则或制度。  相似文献   

3.
法庭调查是在法庭上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审查核实的活动,是开庭审理诉讼案件的核心部分,是案件进入实体审理的重要阶段。法官在法庭调查中起主导作用,主要包括:引导当事人举证、质证;在举证、质证的基础上进行认证,确定证据的效力;根据确认的证据,对案件事实作出认定。行政诉讼的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也是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而不是对案件事实的调查)是对证据事实的主观反映(包括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认识)。因此,法庭调查的直接对象是证据事实而不是案件事实。通过法庭审查、核实证据,…  相似文献   

4.
陈洪 《特区法坛》2004,(11):35-36
证据是诉讼的核心内容,是司法公正的基础。举证责任制度,也称举证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应遵循的规章制度。举证制度是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和裁判无不是围绕诉讼证据来进行的。举证责任是当事人对自己主张的案件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明,若未能提出证据或者提出证据不足以证明时,将承担不利之裁判结果。如正某主张他曾某年某月借款10万元给李某,  相似文献   

5.
<正> 一所谓举证责任,是指对有关的案件事实,首先应当由谁承担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一种法律责任。由于诉讼有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之分,不同性质的诉讼,在确定和解决举证责任的问题上也有重大的区别。例如,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原则上由当事人分担。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即谁提出主张,谁就负有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为此,原告人起诉,对其主张的民事法律关系必须提供证据予以证明,而被告人在应诉中对其反驳的事实,也必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法院是在当事人举证的基  相似文献   

6.
诉讼过程是重现事实的过程,但对于已发生的事实,证据所起到的证明作用往往非常有限,并且受当事人举证能力的影响甚大。尽管多数案件根据诉讼各方所举证据便能查清事实,但仍有部分案件到辩论终结前仍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证明责任是解决案件事实无法查清时的裁判规则,直接关系到裁判结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熟悉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对于正确处理一些疑难案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正> 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就自己主张的事实提出证据的义务。在一般的民事诉讼中,举证往往从原告开始,被告人只是对原告人提出的理由和证据进行反证。如果原告人不能证明自己所主张的事实和理由,被告人就无需反驳原告人便可摆脱诉讼。可见由谁先举证是民事诉论中的一个重要原则。然而,在环境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举证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事情,对于原告人来讲,收集充分的或大量的证据是十分困难的,如果仍运用传统的举证制度就无法完全适应这一新情况。这是因为:(1)受害人缺乏收集证据的技术手段。如果社办电石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使相邻的居民受到严重侵害,家禽大量死亡,许多群众发病。但由于群众没有监测工具而无法及时获取确凿证据,没能取得诉讼  相似文献   

8.
诉讼证据是人民法院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也是正确适用法律的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育责任提供证据。但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对举证期限作出规定,影响了人民法院审  相似文献   

9.
设立举证期限并不是知识产权诉讼中特有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确是各类民事诉讼案件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知识产权诉讼案件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人民法院本来就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审理,而这类案件中当事人的诉讼能力又较其他案件当事人强,当事人的委托代理人也大多为熟悉知识产权诉讼特点的律师,他们进行诉讼时策略性很强,时常会利用拖延举证的方式,拖延诉讼,以达到自己的诉讼目的。因此,设立举证期限对知识产权诉讼尤为重要。举证期限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全部证据的时间上的要求,包括提供每一份证据的期限和提交全部证据的期…  相似文献   

10.
法庭审判是刑事诉讼的中心环节,而法庭调查又是法庭审判的中心环节,它是指在审判长的主持下,在公诉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当庭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调查核对,由控辩双方进行讯问、发问、举证、质证的一系列活动。案件事实能否确认、被告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关键在于法庭调查的结论如何,本文仅就法庭调查中证据合法性的质证的重要性、意义及遇到的具体问题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因不能正确认定诉讼当事人而直接影响到案件质量,是当前经济审判工作遇到的突出问题。某市中级法院经济庭1988年和1989年上半年经二审改判和发回重审的经济纠纷案件中:原审因认定诉讼当事人有问题的占案件总数的34.7%。本文就当前审理经济纠纷案件怎样正确认定诉讼当事人问题谈几点意见,和大家共同讨论。一、关于行政单位开办的企业关闭后其主管单位的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单位或企业单位开办的企业倒闭后债务由谁承担的批复》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制止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1986年2月4日)第6条规定:党政机关及所属编制序列的事业单位及其干部开办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诉讼证据是指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它是人民法院判明案情的依据,也是作出正确判决的基础。强调当事人举证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证据是诉讼的脊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含商事,下同)案件认定事实的基本依据,犹如法律人手中的"屠龙刀",办好案、打赢官司都离不开它。  相似文献   

14.
离婚损害赔偿诉讼是近年来才出现的诉讼形态,如何真正地保护在离婚诉讼中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实现惩治过错方的立法目的,必须把握好证据这一关。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面临无过错方举证难的问题,从而制约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有效实现。为此,笔者认为,要解决离婚损害赔偿诉讼中举证难的问题,一是针对隐秘的婚外同居,要着重运用证人证言来连环证明事实,也可根据民诉讼法有关规定,申请由法院负责收集;二是针对受害者身受的家庭暴力,要强化各种证据证明力;三是针对虐待遗弃行为,应充分运用证人证言来证明事实。而从根本上说,要解决举证难问题,立法上应对无过错一方举证问题有特别的考虑,对举证责任要求不能过于苛刻,从而更好地保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举证,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被世界各国的立法者重视并应用,它是诉讼制度中一个较复杂的理论问题,由于对其认识程度的不同,因而各国在立法中对举证这项诉讼制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文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行政诉讼法》均规定: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律师参与诉讼接受当事人的委托,担任其辩护人或其诉讼代理人,亦负有责任提供证据,这是众所公认的事实;特别在当前审判改革活动过程中,强调和加重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律师更应注重案件中证据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理论虽然认同完全依靠间接证据组成证据体系独立证明案件事实的功能,但在诉讼实践中的情况并非如此,完全依靠间接证据判定案件目前在我国诉讼实践中很难成行.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诉讼体制方面的制约,又有观念方面的误导,因而只有各种措施并举,多管齐下,才能有效改变这种困难局面,实现对完全依靠间接证据判定案件事实困境的破解.  相似文献   

17.
嵇焕飞 《山东审判》2005,21(5):107-109
在任何一个诉讼活动中,法官都面临着揭露事实真相,从而作出适当裁判的任务。然而,实践表明,要完成这一任务,并非易事。究其原因,在于案件事实毕竟是过去发生的,由于时间的不可逆转性,这一事实不可能重现,法官只能依据现有的证据对事实真相作出判断。当证据是显明、直接时,法官作出明晰的判断并不困难;但当证据不显明、不直接,从而使争议案件经多方举证时仍置悬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法官又不能以未获得确切证据为由拒绝裁判,诉讼也不可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运用某种规则来认定案件事实,这一规则就是推定。  相似文献   

18.
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运用证据来证明案件的真实性是诉讼活动的中心问题。如何运用各种证据来证明是否存在强奸事实;证明犯罪分子和被告人的同一;证明犯罪活动的各种情节,是我们审理强奸案件最基本的问题,是正确定罪处刑的前提。同其他刑事案件相比,强奸案件的证据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有关犯罪对象的主观心里内容及其外在表现的证据在审理强奸案件中至关重要。由于违背妇女意志是强奸罪的本质特征之一,因此,不仅要查明被告人的主客观方面,而且更重要的必须查明受害人的  相似文献   

19.
民事(经济)案件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举证问题探析冷铁勋,何珊君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就案件的某一待证事实所负有的向法院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供不出证据或不愿提供证据时,便可能要承担不利于自己的法律后果。正因为如此,举证责...  相似文献   

20.
岳蓓玲 《人民司法》2013,(11):74-77
法谚有云,在法庭上,只有证据,没有事实。证据乃诉讼活动的中心。在刑事诉讼中,证据是认定犯罪事实、确定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唯一依据,其重要性无需赘言。在刑事二审程序中,因为新证据的出现而导致案件被发回或改判的情形并不少见。但是,在现行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中,关于刑事二审程序中新证据的规定阙如。实践中,对于在刑事二审程序中如何界定、收集、举证和质证新证据产生了一系列困惑,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