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计算机网络格局的设计是决定网络的传输以及效率的主要因素,并且其格局的设计将涉及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具备严密而简洁的传输协议,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与数据传输才可以实现安全有效。文中探讨了计算机网络格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提出了实现高效而安全网络信息传输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2.
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其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伦理发展的不平衡是其根本原因,只有加强计算伦理建设,才能有效规范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多样性,网络信息交流的开放性、互动性,网民身份的匿名性、虚拟性,网络言论的非理性化、情绪化,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面临许多新挑战。由于网络信息的难于控制,网络有时直接引发了群体性事件,有时间接推动了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党政部门在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中,应加强网络管理,实现有效控制;重视网络信息收集,关注网络舆情动态;积极正面疏导,控制和引导网络舆情走向。  相似文献   

4.
动态治安管理网络是适应治安管理的动态特征要求的产物,而要确保动态治安管理网络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本文试图从执法监督的角度来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结合工作实际,从一位典型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案例作为根据,分析土建类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防范土建类大学生沉迷网络的有效办法,为增强土建类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网络给人类带来诸多便捷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和新现象。目前 ,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分析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其成因 ,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有利于网络道德的健全和网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络消费是网络社会的重要消费形态,主要有网络信息消费、网络实物消费、网络劳务消费等三种类型,并在社交、经济、娱乐等三个领域形成了典型消费现象。网络消费的兴起和发展对社会转型产生了双重影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经济的创新发展、网络文化的形成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网络信息消费的“虚实之间”、网络实物消费的“消费主义”和网络劳务消费的“泛娱乐化”又使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为有效应对网络消费对社会转型的影响,我国社会治理需要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网络消费情境,着重在树立互联网思维、遵从网络消费逻辑、及时把握动态变化等方面更新治理思路,充分发挥互联网正向功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伦理学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网络给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伦理、传统道德带来的深刻影响。研究网络伦理,探讨网络伦理学的发展,建构有中国特点的网络伦理学,这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犯罪日益猖獗,其危害性也远远高于传统的暴力犯罪。根据我国网络犯罪的特点,我们必须以政府为主,辅之以司法机关及相关部门的合作,才能有效控制网络犯罪的进一步蔓延。公安机关必须建立专业的反网络犯罪小组,加强基础建设,提高民警素质,才能进一步提高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网络群体,笔者通过对上海电力学院学生的抽样调查,结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官方数据,对大学生网络群体的构成和组织情况、网络流向分布进行了分析,对有效管理大学生网络群体线上、线下的行为差异以及大学生网络群体的意义与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针对涉警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应对,成为当前公安机关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当前,公安机关对涉警网络舆情的处理既存在主观障碍,也存在客观障碍。网络陌生人社会规范缺失,“刻板成见”和心理压力都使涉警网络舆情的应对面临难题。应当注重从源头化解矛盾,并强化对公安机关舆情引导能力的培训,使其能在多元化意见传播中占据主动,妥善应对涉警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2.
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因特网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环境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使用者对享有著作权作品的使用是合理使用还是侵权使用将更加难以区分,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需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正进入信息时代,互连网在极大地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为犯罪提供了新的场所和形式。社会原因是网络犯罪发生的大背景,而个体原因则是网络犯罪得以发生的内在动力。具体的犯罪行为是由犯罪人实施的,所谓个体原因是犯罪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导致犯罪产生的因素。犯罪人的个体原因不能单一性地导致犯罪的产生,但是犯罪的产生离不开犯罪人个体原因的作用。网络犯罪的个体原因包括生理结构、心理结构及行为结构三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在给人类带来高效和便捷的同时,也使包括公众人物在内所有公民的网络隐私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我国对公民尤其是公众人物的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基础较弱,在立法上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有必要从具体国情出发,并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构建起立法、行政、司法三位一体的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促进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冲击已经波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同时,给科学研究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作为社会科学之一的犯罪心理学科当然也不例外。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的强大处理能力和互联网络的四通八达,已成为犯罪心理形成的新的归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犯罪主体呈现多元化,犯罪动机呈现多样化,使犯罪目的呈现不确定性,使传统犯罪呈现网络化。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引起了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以及犯罪心理预测、预防技术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6.
对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校园网上涉及违法犯罪的问题层出不同。通过对校园网络违法犯罪的六种来源、三种形式、五种类型、六种心理状态和三方面的管理误区的分析,提出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的四项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结合传播学理论中的议程设置对新闻网站的网络新闻进行分析(以两会期间人民网新闻排行为观察视点),可以发现新闻网站在进行议程设置时和网民心理需求之间的一些规律,网民心理需求和议程设置契合地越完美,网络新闻的前景也就越光明。网络的参与性和交互性与网民的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心理可以结合起来,这样网络新闻会日臻完美,从而更加吸引网民的眼球。  相似文献   

18.
区域性调查结果显示,适用率低、律师难以发挥作用、监管流于形式、脱保现象严重等,是取保候审适用中的主要问题.其主要原因来自观念、机制和制度三个层面.改革与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应当更新两种观念,建立三种机制,完善四项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4条的规定,对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管辖制度,尤其是有关协议管辖和专属管辖制度的重新设计和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澄清作用。因为,虽然我国民事诉讼法在立法本意上,并没有把所有不动产纠纷案件都规定为专属管辖案件,但是其有关条文确实给当下的司法实践造成了不小的误解。本文建议在修改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时,借鉴域外国家的做法,对不动产纠纷案件的管辖权作出明确的区分规定:只有不动产物权纠纷案件才实行专属管辖。  相似文献   

20.
当同一财产上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质权时,就需要明确质权之间的优先效力,确定各质权的顺位。在分析了动产质权、权利质权以及转质时质权的并存和顺位确定情况后,可以得出:确定质权顺位应当以公示公信为基本原则,遵守转质权优先于原质权规则和直接占有优先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