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地方人大常委会要以贯彻实施监督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突出监督工作的重心,增强监督实效。 把握监督重点。监督法要求人大监督的重点是直接反映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普遍要求解决的问题。地方人大常委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抓大事、议大事的原则,依法加强对重大事项的监督,积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一要紧紧围绕地方党委大局工作和各个时期中心任务,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凝聚人心、积聚力量,将党委意图通过法律程序化为人民群众共同意志,使人大成为推进党委中心工作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监督法颁布实施.为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人大监督工作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推动人大监督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需要不断实践、探索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要贯彻实施好监督法.各级人大常委会必须努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3.
促进人大监督与论监督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督法的颁布不仅为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也给人大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监督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把舆论监督引用到人大监督机制中,增强了监督工作的透明度和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监督法不仅在总则明确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而且在各章也多次对这种公开化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如,第六条、第十条、第十四  相似文献   

4.
梁燕 《时代主人》2007,(9):39-39
公开是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前提。没有公开,人民群众就没有对政治事务的知情权;没有知情权,人民群众也就不可能有较高水平的政治参与。监督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首次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公开原则。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要向社会公开,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确保人大常委会的监督符合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同时也把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5.
刘星 《辽宁人大》2009,(3):15-15
人大信访工作是监督法赋予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的法定职责之一。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是人大常委会决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的法定途径。兴城市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人大信访工作,不断加强人大信访工作建设,严格按照《监督法》和《辽宁省信访条例》的要求,认真做好人大信访工作,关注民生,反映民意,促进人大依法监督。  相似文献   

6.
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自2007年1月1日监督法施行以来,各地人大常委会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人民群众反映,对人大的监督情况还是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7.
根据监督法的规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是人大常委会有效行使监督权的主要形式和重要方法。审议工作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效能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抚州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实施监督法,在努力提高审议工作质量,不断强化人大监督职能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8.
监督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也给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实施监督法,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监督工作.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当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一是畅通公开渠道。首先,要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刊播人大监督工作,使人大常委会形成的决议、决定及时向人大代表通报,并制定实施措施,传达有关精神,同时向社会公布。其次,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宣传人大监督工作的目的意义、方法措施、程序规定,动员、组织群众有序参与,反馈和集中群众意见。再次,要加快人大信息网络建设,把人民群众良好的意见和建议源源不断汇集到人大常委会的信息库中来,通过整理及时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各级人大常委会,补充人大监督工作的不足,实现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0.
公民旁听人大会议:价值、内涵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自2007年<监督法>施行以来,各地人大常委会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人民群众反映,对人大的监督情况还是知之甚少,甚至部分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对人大代表要不要接受监督、由谁对其进行监督和如何进行监督等问题,也缺乏清晰的、足够的认识.设立旁听席邀请公民旁听是人大工作向社会公开、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之一,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1.
突出公开透明的监督要求,是监督法的主要特点之一。监督法规定,除“一府两院?的落实情况外.包括人大监督计划的制定、监督工作开展的各个环节、提出的意见都要求通报代表周知,并向社会公布。  相似文献   

12.
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通过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监督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推进丰十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应认真学习寅传和贯彻执行好监督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3.
姬清涛 《人大建设》2007,(12):40-41
随着《监督法》的实施和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如何规范和完善乡镇人大监督工作成为群众普遍关心、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适应《监督法》实施后乡镇人大工作新的形势和发展的需要,各乡镇积极开展了学习培训活动。然而,当前一些乡镇人大日常工作中存在“三个错位”的问题亟待纠正。  相似文献   

14.
贯彻监督法应该着重于深刻领会监督法的内涵,把握监督重点,提升监督实效。 把握监督工作的主要形式。监督法对人大监督政府工作作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规定,体现为三个特点:一是突出人大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这种主要监督形式;二是突出人大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应当直接反映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普遍要求解决的问题;三是突出监督实效。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相似文献   

15.
<正>监督法作为规范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一部专门法律,自实施以来,对于改进人大常委会的监督理念,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完善监督工作方式方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武汉市江夏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实践,就贯彻实施监督法作几点思考。一、"单向监督"向"监督与支持"并重转变人大在我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人大与"一府两院"是监督与被监督、产生与被产生、决定与执行的关系。正是这样的关系,在以往人大的监督理念中,突出强调的是  相似文献   

16.
监督法出台以后,有人觉得,监督法中似乎没有什么有力的监督"武器",因而,人大的监督工作职权小了、任务轻了、责任少了。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我认为,监督法的出台,对人大监督工作的要求更高了,责任更重了。首先,监督法要求监督工作要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监督法第八条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年选择  相似文献   

17.
保障中国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监督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8月27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获得通过。人大常委会将遵循“既不失职.又不越权”的原则。对政府和司法机关进行监督。 据介绍.监督法从起草、审议到表决通过,历经20年。自1987年到2006年。历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共收到222件关于制定监督法的代表议案.参与提出议案的代表4044人次。2002年8月,监督法草案终于提请审议。经过4次审议和修改的草案最终交付表决。并获高票通过。 对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进行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最高层次的监督。监督法以宪法为依据。进一步完善了人大监督的形式和内容。为人大及其常委会今后的监督工作勾画出崭新的蓝图。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各级人大常委会要依法加强对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监督。政府、法院、检察院要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水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强调,人大监督工作的实践充分说明,贯彻实施好监督法关键的一条,是要把监督工作的重点放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行使监督权。才能使监督工作更有深度、更具实效。 为了学习贯彻好监督法,为监督法的实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本刊为此专访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金烈,邀请了五位副厅级以上的人大工作者谈自己学习监督法的体会,还走廊了部分区县(市)人大,探究他们是怎样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监督法的.  相似文献   

18.
监督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人大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加强人大监督工作,对于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监督法的正式施行,各级人大常委会越来越多的监督工作将依法向全社会公开。可以说,人大监督已进入一个新的层面,那就是"阳光监督"。从监督法的制度设计看,公开常委会的监督工作情况和"一府两院"接受监督的情况,目的是走出权力机关"小监督"的圈子,构建一个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大监督"格局。这既是监督法立法精神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曾军 《公民导刊》2008,(11):46-47
财政经济工作监督一直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重点、难点。如何有效监督和支持县域经济运行,近年来,特别是《监督法》实施后,重庆市垫江县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初步形成了一套“1555”的监督制度。在财政经济监督上开创了县委满意人大工作、政府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乡镇高兴人大监督、群众信任人大监督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