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众多背井离乡的流动人口而言,期待孩子以知识改变命运,是他们奔波忙碌的动力所在。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完善,许多流动人口子女可在父母务工所在地接受教育。半月谈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对随迁子女而言,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仍有一段路程要走。上课跟不上:上个补习班,动不动就要上千块“当下的教育竞争往往是比拼家庭财力、人脉、知识等资源。”有教育界人士表示,现在有的家庭一次出国游学动辄数万元,而流动人口家庭报一个辅导班就可能倾其所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州市中学生的抽样调查,了解目前中学生亲子关系的状况。调查发现,目前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大多数还是比较融洽的,家庭氛围也较为良好,但父母在教育子女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父母教育子女的理念和方法都要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3.
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法则,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都无法抗拒,人同样不例外。老是生命的最后阶段,死是生命的最终归宿。老和养老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几十年前指出,中国社会的养老是“反哺”式的养老模式,而西方社会是“接力”式的养老模式。在传统中国社会家庭具有育幼和养老的功能,未成年的儿女由父母的劳动成果养育成人,至父母年老体衰时,由成年儿女的劳动成果赡养父母。养育儿女对父母来说是自己为养老进行储备,即“养儿防老”。赡养父母对子女来说,是自己对父母养育储蓄的延期支付。在西方社会,父母尽义务抚养子女,子女到一定年龄后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组成自己的家庭,然后又尽义务抚养自己的子女。家庭养育子女基本上是像接力赛  相似文献   

4.
包咏菲  王婷 《群众》2018,(14):53-55
随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银发浪潮滚滚而来.在我国,大多数老人还是习惯于在家里养老,一方面,居家养老的成本相对要低很多,另一方面我国养老具有“反馈性”,子女对父母赡养的义务受到道德的约束和舆论的监督.但当前“421”家庭结构比较普遍,一对夫妻要抚养一个子女,照顾四个老人,从养老角度讲,无论经济来源、生活照料还是亲子交往、亲情慰藉,老人能得到的都很有限,这种风险型的家庭架构也使得传统的居家养老遭遇很多挑战.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人生征途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全社会各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一个人幼年所受的家庭教育,会对其心智和性格铭刻深深的烙印,良好的家庭熏陶和教育将会使一个人受益终生。然而,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状况却令人担忧。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  相似文献   

6.
“知识改变命运”。一直以来,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材是何其重要。但高昂的大学费用,对于工薪阶层而言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对于贫困农民来说,更是一个难以负担的数字。每逢农村贫困户的子女考上大学,父母们往往是心力交瘁,  相似文献   

7.
成年独生子女死残的困境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其养老功能比多子女家庭要相对弱小,而且所有的独生子女家庭都具有风险家庭的性质。之所以说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是因为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具有唯一性,这和多子女家庭多支柱的养老支持显著不同。独生子女家庭缺乏起码的回旋余地。如果独生子女迁移、外出或者出现意外事故,独生子女父母就缺乏可替代的家庭养老支持,不存在其  相似文献   

8.
从比较法角度看继父母子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离婚率的上升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离婚而带来的新型家庭模式--重组家庭,在许多国家已成为一个亟待法律规制的社会问题.由于重组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即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具有复杂性,如何调整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各国的立法与实践存在差异.一般来说,普通法国家对重组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采宽松主义,法官和立法者通过扩大"父母"的法律概念的做法,将那些实际上起着"父母"作用的人纳入"父母"的范畴,并在他们之间创设了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而大陆法国家则采严格主义,对继父母子女关系的形成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并将继父母与生父母的法律地位加以区分,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仅具有有限的权利和义务.尽管如此,最大程度地保护重组家庭中儿童的权益,仍然是国际社会和各国立法的一致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河北农村地区的实地调研对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说明:在农村家庭影响父母对子女教育投资的主要因素有:母亲对子女表现的利他程度、母亲在家庭决策中的地位、教育投资费用、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母亲在家庭中的决策地位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同时影响子女教育投资,文化程度高且在家庭地位高的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有积极促进作用。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影响要大于父亲,因此,提高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农村妇女的社会、家庭地位对改善农村教育、改变农村落后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教育投资费用与父母对子女教育投资成反向关系,收入对子女教育投资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10.
讲究儿女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抚养和教育子女又是父母应尽的法律义务。然而,近年来因子女抚育问题引发的纠纷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的抚育问题,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作为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理应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享受到童年的幸福与欢乐。小小的孩童走上法庭,与自己的亲生父母对簿公堂,这对于父母来说是可悲可叹的,而对于孩子来讲,无论案件处理的结果如何,都会给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1996年4月中旬的一天上午,一个小女孩在她妈妈的带领下来到法院,用她那童稚的声音告诉接待她们的法官:"我爸爸不管我,我要告他!"这个小女孩名叫芳芳,今年刚满10岁。在她6岁那年,父母因性格不  相似文献   

11.
父母一定要为子女承担大学学费吗?上海市闵行区法院最近的一个判例回答是:不。法院希望孩子们明白:付大学学费并不是家长的义务,18岁必须学会自立。法院认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年满18周岁,即成为成年人,已基本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接受高等教育,实际上就是就业投资,直接受益人是子女而不是父母,依照民法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子女应该为其预期可得的利益作出相应的付出,即学费自己付。子女上大学父母无义务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调查数据,本文对"随迁子女是否会因为迁移而面临更高的失学风险"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农村儿童、城市儿童的失学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儿童流动状况和父母迁移模式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获得,并存在交互效应。一方面迁移本身会降低随迁子女的教育获得机会,随迁子女的失学概率会比非随迁子女显著更高;另一方面父母迁移模式也会影响教育获得,如果随迁子女与父母或者母亲一起外出,那么其在上学的概率与其他儿童没有显著差异;如果是随父亲一起外出,那么其在上学的概率就会显著降低。这意味着迁移本身会降低随迁子女的教育获得机会,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随迁子女的学籍动态追踪,避免学龄儿童因迁移而失学。  相似文献   

13.
自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儿女就仿佛是父母的连心肉,从吃、喝、拉、撤、睡到上学受教育.处处疼爱得无一丁点儿空儿,一直到闭上眼睛离开尘世而告终。养育、关怀、教育儿女成了父母的终生义务,在经济上则永远是子女们的“债务国”。父母所有的钱、物、力,只要需要,儿女们尽管享受,父母却时时刻刻无条件地供给着。关于“啃老”,儿女们似乎认为天经地义,合理合法。这一现象在农村已形成庞大的气候,令人十分担忧。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数字表明:民国目前有50%以上的老年人倒贴子女钱财.有5%以上的老人家庭出现“啃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代际传递视角出发,运用地位获得模型与家庭系统理论,采用序次logit模型,对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父母与子女的互动、父母对子女的法律教育都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有显著影响。父母与子女的互动越多,未成年人法律意识越强。父母对未成年人进行的法律教育越多,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越强。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中只有父母的教育程度对未成年子女的法律意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眨眼间80年代出生的新新人类已进入了婚龄期。然而,面对婚姻,自主独立的80后们却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父母们产生了一定的碰撞:年轻人不愿意像上一代人那样到了“适龄”就该结就结、该生就生;而老一辈的父母们却希望子女二十出头就结婚,甚至婚后最好马上要孩子。于是,用心良苦的父母们时不时会对子女们进行催婚“轰炸”。“催婚”,让父母和子女都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我们夫妻二人生有一子,今年24岁,在某工厂上班。今年儿子要结婚,非要我们负担结婚费用一万元不可。我们夫妻皆在同一商场上班,工资不高,一时无法凑足一万元,儿子就与我纠缠,以致影响我们夫妻感情。请问:法律上规定父母对子女应承担哪些义务?是否必须负担子女的结婚费用?读者:单惠珍单惠珍同志:我国《婚姻法》第十五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双方均不得虐待或遗弃。”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即是说,做父母的要为子女的生活、学习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父母对不满18周岁的未成…  相似文献   

17.
父母甘愿被子女“捆绑”,既有父母对现在社会分层机制不平等的质疑因素在内,也是对不合理社会分层的恐惧所致。“90后”孩子的教育问题,几乎成为家庭战争的最大火药桶。父母把自己感受到的竞争压力急于传递给孩子,为了将来,他们把自己和孩子“捆绑”了:活着为孩子、挣钱为孩子;没有自己的社交圈、没有自己的空闲。(4月20日《中国青年报》)“不谈学习我们是朋友,一谈学习我们是敌人”,学习如此把孩子和父母连接在一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佳节,人们在品尝一年的劳动果实之际,也在筹划着来年的安排。有子女的家庭,孩子的教育是一件大事,而教育费用则是家庭支出的重要项目。如今的教育费用越来越昂贵,需要父母早作筹备。对于绝大多数工薪家庭来说,每一笔大的支出都是靠平日里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那么,怎样才能从我们有限的积蓄里获得更大的收益呢?这里,我们就为您介绍一项专为子女的教育而设立的银行储蓄品种——教育储蓄。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启蒙教育所,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道强有力的防线,也是造就人才的摇篮。因此,家庭对教育子女上的特殊功能是任何其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预防青少年犯罪,要从父母自身做起,从家庭教育做起。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2005年度上海市2163位拥有0-25岁子女的父母问卷,用年龄模型分析了现阶段上海各年龄段城市独生子女的比例。研究发现1979年以前出生的独生子女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比例,1979年以后迅速增加,成为城市未成年人口的主流。而在夫妻一方或双方为独生子女的“独生父母家庭”中,以祖辈为主照料的育儿模式远远高于非独生父母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